针对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2019-11-22王洋
王洋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01)
在腹部外科术患者的围术期内,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中,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腹部外科术患者在围术期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提升医院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该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再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腹部外科术患者,包括28例肝癌手术患者、30例胆管癌手术患者、35例脾切除术患者、3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33例胃癌手术患者、37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00例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39.45±2.01)岁。观察组患者100例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2.13±1.69)岁。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患者饮食指导、患者体征监测、术后运动训练等内容在内的常规腹部外科术围术期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具体如下。
1.2.1 环境干预 环境干预是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中,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重要干预模式。具体到护理过程中,包括调节患者病房的空调温度、控制病房开窗频率等,从而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其目的是为患者在围术期内创建一个较为舒适的疗养环境。此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依据患者自身情况,提供红外线理疗措施[1]。
1.2.2 用药指导 为了有效避免腹部外科术患者在围术期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提供一定的静脉溶栓药物是护理必要措施[2]。该次研究中,为患者提供口服拜阿司匹林片或者提供低分子量肝素。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用药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如若患者患肢颜色转红、肿胀缓解、疼痛改善则表示效果较好。
1.2.3 卧位引导 依据不同的腹部外科术,患者卧床时间不同,基本在1~2周以内。因此,为了防止患者卧床期间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卧位引导。具体来说,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下肢水肿,促进患者静脉回流,护理人员可以定期抬高患者上半身和下肢,其中,上半身抬高角度在15°为宜,下肢则以25°为宜[3]。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翻动患者的身体,防止患者压疮。
1.2.4 心理护理 在腹部外科术患者的围术期内,患者术口有明显疼痛感,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地进行心理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向患者科普腹部外科术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建立患者的自信心。
1.2.5 饮食护理 辅助疗法在腹部外科术围术期内的患者护理中十分重要。其中,饮食护理是辅助疗法十分关键的一项。具体而言,在护理腹部外科术围术期患者时,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坚持“三低一高”,即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此外,患者由于术口在腹部,因此,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粗纤维和维生素等,防止患者便秘,从而影响术后的愈合。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通过饮食护理,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预防腹部外科术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在围术期内,护理人员要加大患者的饮水量,以便稀释患者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1.2.6 疼痛护理 对腹部外科术患者而言,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中十分常见的。与此同时,术后疼痛会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的肌张力,造成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因此,有必要在患者护理中加入疼痛护理,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指导患者服用镇痛作用的药物、术口放置压力泵、指导患者穿弹力袜等,减轻患者疼痛。
在实施不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并针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放作者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问卷表》,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机的电话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真实的护理满意度反馈。其中,分数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好。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数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及出院后护理满意评分数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及出院后护理满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及出院后护理满意评分比较[(±s),分]
组别护理满意评分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85.78±7.4494.13±8.247.84<0.05
3 讨论
在外科手术中,特别是下肢相关的外科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极易发生的术后并发症。该症的发生多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导致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速度变慢,致使下肢深静脉中,白细胞同血小板聚集、粘附,最终沉积于血管内膜,导致血栓形成有关。临床中,血栓多发生于患者的左侧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伴随疼痛,疼痛程度视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不一。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更是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特别是在血栓脱离的过程中,极易引发患者多处器官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
有鉴于此,针对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该次研究。研究过程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术后基础护理。其中,在基础护理之上,观察组患者还加入了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显示:不论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在基础护理之上,加入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明显阻止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对于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该次研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措施,包括:指导患者进行10 min/次,3次/d的早期下肢肌肉训练;提供患者静脉泵,以保持下肢静脉压力;给予患者适量的低分子肝素;指导患者穿较为宽松的衣裤;指导患者加大粗纤维及蔬菜水果的摄入,防止患者便秘等。
综上所述,通过该次研究,足以证明在腹部外科术后的护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