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对比情境,建构求一段时间的数学模型
——苏教版三下“年、月、日”单元复习

2019-11-22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朱建美

小学时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时间轴年份天数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朱建美

“年、月、日”单元有很多知识点,其中记忆性、经验性的知识点偏多,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能力差异较大,这些差异集中体现在学生作业的错误中。翻看每日留下的教学反思以及平时积累的学生错题资源,我似乎找到一点感觉,很多易错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有必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找错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中的偏差,从而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复习的需求,并将相关的知识重新建构。于是由感而发,我选择求“经过时间”这一问题做一个系统的复习与巩固。

一、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最佳情境

【教学片段】

师:六一节快到了,今年的六一节很特殊,同学们马上迎来你们的“十岁乐”主题大单元活动。你们今年几岁了?

生1:10 岁。

生2:9 岁。

生3:11 岁。

师:你能说说怎么算出11 岁的?

生3:我是2009年出生的,今年是2019年,用2019-2009+1=11 岁。

生4:不要加1 的。

师:到底要不要加1 呢?

【数学思考】

复习课不一定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复习,否则有炒冷饭之疑。每个单元中基本知识点可以融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复习,既可帮助学困生复习梳理基本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可满足学优生进一步提升的欲望。教学时机很重要,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抓住教学契机,更显学以致用的价值。由于接下来的第三天正好是“十岁乐”的主题大单元活动,这是目前学生最关注的事,他们会更上心、更感兴趣。另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一直有不同的说法,设计这一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年、周岁”概念。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研究计算周年、周岁时要不要加1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想想做做中最基本的一道题,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当学生完成这一题时,没有任何质疑,为什么在学完本单元全部内容后,本来很懂的学生也犹豫、模糊了呢?那是因为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遇到了需要加1的“经过天数”问题,所以到底什么问题需要加1,什么问题不需加1,学生需要进一步辨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学生间的争辩,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这些类似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思考并感悟解决这些问题的共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易错在何处,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自己正确解决……

【教学片段】

师:说说你为什么要加1 呢?

生3:我记得算“经过天数”时,要加1 的,我妈说我是11 岁了。(显然学生已经将几个问题混淆了)

师:说说不加1 的理由。

生1:老师,我记得这类似于间隔问题,我们可以仿照书上53 页的线段图画一根时间轴,把一年分成12 个月。

师:很好的主意,师生一起画图。你能指出你的出生年月吗?你的出生年月到时间轴上的什么位置正好是一岁呢?

生2:我是2009年1月出生的,到2010年1月正好是一周岁。

生3:我是2010年3月出生的,到2011年3月正好是一周岁。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那就是2010-2009=1(岁),2011-2010=1(岁),看来我们得说清楚哪年哪月到哪年哪月,是几周岁,现在你能说说你到哪一年是10 周岁吗?

生4:我是2009年5月出生,到2019年5月正好是10 周岁。列式:2019-2009=10(岁)。

生5:我是2010年1月出生,到2020年1月正好是10 周岁。列式:2020-2010=10(岁)。

师:很完整的描述。我们讨论的“周岁问题”,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类似问题?

生6:书上题46页第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建国一百周年。我觉得“周年”和“周岁”应该是一样的。

师:是的。这一道题提醒我们既要记住一些特殊的日期,也要知道这些日期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周岁或周年都用到了什么数量关系?

生6:结束年份-起始年份=经过年数。

师:还能举例提问吗?

生7:我想知道我们学校是哪年创办的?

师:好的,为了确认数据的正确性,我用手机查证一下,我们学校始建于1906年。

生7:根据学校创建的起始年份1906年,我可以求出哪一年是我们学校100 周年庆?用起始年份+周年=结束年份。列式:1906+100=2006(年)。

生8:我也会提问,昨天我爸妈刚好是结婚11 周年,我能根据结束年份求出他们是哪年结婚的,用结束年份-周年=起始年份。列式:2019-11=2008(年)。

【数学思考】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其思考停留在直观的、具体的、经验的层面,难以自我构建知识网络,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并能很快由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创设一个问题,丰富数量关系,让具体问题得到延伸拓展,让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处。

二、学生自主延伸,深化发展思维

【教学片段】

师:一年有12 个月,刚才研究的是“年”,还有什么类似的问题值得研究?

生1:刚才我们研究了起始年份、结束年份、经过年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现在应该研究“经过月数”。

师:会联想,很好的学习习惯。谁愿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生2:从6月1日到8月31日,正好是几个月?

生3:我记得这个问题是练习册中的,答案是3 个月。根据上面借助“画时间轴图”算周年的方法,我们知道从6月1日到6月30日,从7月1日到7月31日,从8月1日到8月31日,正好是3 个月。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认为是正好2 个月呢?

生3:他是错用8-6=2 了,按照上面算周年的方法,从6月1日到8月1日是两个月,可是8月1日到31日又是一个月,所以计算时间时我觉得还是要小心谨慎些,不能简单地读题中条件6月和8月,后面的具体日期才是陷阱。

生2:我还是觉得列举很重要,要说清楚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正好是一个月,然后才明白,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是几个月。

师:刚才你们计算“经过年数”“经过月数”似乎都是由“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迁移来的。还记得最基本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吗?

生4:师帮助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在时间轴上指一指,博物馆每天上午9 时开馆,下午5 时闭馆。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几小时?

生5:可以用结束时间17 时-起始时间9 时=8 时

……

师:用结束时间-起始时间=经过时间,本题的开放时间不需要加1。

生6:我觉得按照刚才的学习,这里的时间也可以说成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经过了几小时。

师:听懂了吗?有少数人点头,谁能看着黑板上的时间轴出一道题?

生7:8 时30 分到11 时30 分经过了几小时?这就是商店或超市的营业时间的算法。

师: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

【数学思考】

选这道题是因为作业中已经有学生算出博物馆每天开放9小时了,这更促成了我上好这一复习课的愿望。郑毓信教授指出: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并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合理,包括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三、构建知识网络,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片段】

师:“经过年数、经过月数、经过时间”这些问题都不需要加1,那什么问题干扰了你们,让少数同学变得不确定了呢?

生1:计算“经过天数”,要考虑几种情况,头尾都算、只算一头、两头都不算。

生2:我记得练习中有这样的题目,暑假从7月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假期一共有多少天。这样的题目也很容易错,这里的起始之日7月1日也算一天,8月31日也算一天,属于两头都算的题目。

出示题目1,两头都算:乐乐的学校今年准备办校园艺术节,艺术节6月2日开幕,在6月25日闭幕,艺术节共举行了多少天?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属于哪种情况呢?

生3:根据题意,开幕式6月2日和6月15日这两天都算在艺术节里面。我有最保险的方法,可以简单设计月历,借助月历数一数,一个方框表示一天,总共有14 天。

生4: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用15 减去2 等于13 天。画图表示15-2,我们发现,用15-2时,把6月2日这一天也减掉了,所以要加上一天,即13+1 等于14 天。

出示题目2,算一头:乐乐今年从7月15日正式开始放暑假,9月2日开学,一共放假多少天?

生1:放假包括7月15日这一天,但不包括9月2日这一天,所以这题算头不算尾。

生2:可以数一数从日历上数一数7月15日到9月1日共放假49 天。

生3:可以推一推从7月15日到9月15日经过了7,8 两个月,共62 天。再往前推13 天,就是49 天。

师:你的推理能力太棒了,这个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把握的,要特别细心。

生4:可以分段计算,7月15日到7月31日:31-15+1=17(天)

8月:31 天

9月1日到9月2日:2-1=1(天)

总共:17+31+1=49(天)

……

师:分段条理很清晰,相信下次遇到难度更大的,跨很多月或者跨年计算天数时,一定难不倒你。刚才充分研究了“经过天数”的问题,有什么收获吗?

生:其实计算经过的天数和前面的计算“经过年数、经过月数、经过时间”是一样的,要记住一个关系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中间经过的时间。只不过在天数的计算时,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情境判断是算两头、算一头,还是两头都不算,如果是算一头直接运用关系式就可以了,如果算两头还要将天数加1,两头都不算则是将天数减1。

生:我有一个想法,根据我们今天的复习,计算天数也应该说成几日几时到几日几时经过了几天,比如这个月6日8 时到9日8 时经过了几天?就应该用9-6=3(天),为什么计算“经过天数”的题不这样出呢?

师:太会思考了,老师要给你点赞!其实老师也觉得奇怪,我想是平时表达的一种习惯,就因为这个习惯让大家反而不确定了。所以在计算“经过天数”时大家都要注意:两头算不算。

【数学思考】

教学难点的处理只靠强调、记忆,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能掌握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式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还是很容易遗忘。所以我将相关问题置于一个体系之中,尊重学生自主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广泛地回顾、联想,进而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旧知、新知之间形成了结构关联。

四、编撰综合练习,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片段】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今年几周岁了,芳芳2007年2月出生,今天是2019年5月,你知道她今年是几周岁零几个月吗?2019年全年有()天,是()周零()天。

你还能想吗?

生:8 时30 分到9 时45 分是几时几分。

……

【数学思考】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是整周年、整月、整周、整时的问题,学生通过这节课的知识重构,数学思想已经得到了提升,所以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复习课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的多样、精巧,时时让我兴奋又欣慰,这算得上是我的小确幸了,于是便记录下我的所思所想。

猜你喜欢

时间轴年份天数
特殊的一年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生日谜题
时间轴上一类二阶动力系统的振动条件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