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分析

2019-11-22王德祥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房颤

王德祥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24)

房颤在临床上常见于心律失常,是心房无效收缩和无序激动的房性节律。目前,我国有七百多万的房颤患者,患病率接近1%,并且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例关系。而房颤并发症之一的血栓栓塞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以,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房颤的目的也是为了预防血栓栓塞。[1]如今,新型抗凝药物已经对传统药物治疗房颤的抗凝治疗方法提出了挑战,而用药依从性也会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抗凝效果。因此,本文选择24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旨在探讨房颤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患者房颤评分系统均有抗凝指征,根据患者口服药物的类型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常规组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对照组口服新型抗凝药物。常规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2~83岁,平均(59.27±3.19)岁;对照组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41~80岁,平均(60.84±3.25)岁;2组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服用利伐沙班患者、达比加群酯治疗方式。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比较治疗半年后常规组与对照组(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服药依从性。

①坚持服药:是判断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指标。患者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积极配合治疗;

②规律抗凝:根据医嘱进行有规律的抗凝治疗,均无出血现象;

③抗凝达标:病情改善,或表现出血栓栓塞和轻微出血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患者检查结果以n(%)表示,并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常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依从性比较,如表1所示,对照组服用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的依从性8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3.33%,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依从性比较[n(%)]

3 讨 论

患者严格听从医嘱并坚持服药的程度称为药物依从性。根据本文对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半年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对照组服用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的依从性8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在医疗界被用于抗凝已有半个世纪了,其抗凝治疗效果好,安全,经济,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药效见效慢,代谢受体质,营养等影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窗窄、出现等高风险,所以会经常性的进行检测测量以调整药物用量,这将降低许多患者对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也影响了药物的抗凝效果。

如今,抗凝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实践中被研制并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也渐渐受到了患者们的好评。与常规抗凝剂不同,单一凝血因子被直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抑制,从而产生更快,风险更小的疗效,

利伐沙班是疗效较好的抗血栓形成制剂,对丝氨酸蛋白酶Xa因子的抑制具有选择性。与药物的相互干扰低,也不需要经常性的检查凝血指标。研究证实,在非瓣膜性房颤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利伐沙班在治疗期间预防血栓形成并不逊色于华法林的控制剂量。[2]

达比加汤的前体为达比加汤酯,其实现抗凝的机制为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凝血酶。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对房颤具有相似的抗凝作用,出血率偏低,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与陈焕清等人[3]对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相比,其疗效好、出血风险低,患者更能坚持用药,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华法林抗凝房颤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预防房颤有九“招”
Mutually Beneficial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