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
——以甘谷县大像山景区为例

2019-11-22范建华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景区

范建华

(甘谷县大像山景区管理局,甘肃天水741200)

文物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对文物进行合理保护和有效宣传,能够使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凝聚大众,给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在当前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文博事业,认真分析当前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城2.5 公里的秦岭西端文旗山上。此处山势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广泛分布着沉积了距今约1.4 亿万年的红色砂砾岩,而且丹霞地貌十分丰富,为开凿石窟提供了条件。大像山占地面积达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不高

文物通常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将不复存在。在进行文物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很多基层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文化价值,没有将文物保护纳入到国土管理和城乡规划当中,甚至在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直接干预的情况,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例如,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有进行妥善保护,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将一些历史建筑拆除殆尽,对地区的历史文化造成严重影响。

(二)文物保护经费紧缺,保护利用受到严重影响

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文物经费投入较少,基层地区的文物保护经费仅够保证人员的基本工资和文博部门的基本业务开展。而文物普查、征集、保护、开发、展览、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一直缺乏经费支持,使得各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步履维艰,难以正常开展。不管是在文物保护、普查工作中,还是在文物开发利用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文物保护经费紧缺是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缺乏专业人才

现阶段,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在进行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急需具备考古、历史文物鉴定、管理以及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综合专业技能人才。但由于基层文物部门工作枯燥乏味,工作量大,工作范围广,使得具有一定文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文物部门开展工作。再加上受到经济条件和人员编制构成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具有文博知识的专业人才无法加入现有的工作队伍,而现有的工作队伍中大多数人是非文博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

(四)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很多基层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重视程度不高,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某些地区由于相关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规划不合理,没有妥善做好文物保护和文物产业开发工作,使得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难以发挥。另一方面,一些大中城市的文物保护古迹遭到过度开发,使得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历史价值的文物遭受到人为破坏。

(五)长期发展与近期建设之间的矛盾

在长期的发展规划中,甘谷大像山景区具有公共服务区、游客专属区以及相关的建筑设施,这些规划与现存文物的保护存在矛盾关系,新的规划会导致相关文物的动迁工作。因此,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得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变得困难,如何统筹兼顾是当前面临的困境之一。

二、大像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手段与措施

(一)动态更新:秉承社会包容理念,允许过渡价值利用

目前,大像山景区整治提升核心实际上是以低成本的建设投入获取更高的短期利益,在开发过程中忽略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文物保护。虽然获取的景区收入可以进一步投入到相关的开发和保护中去,但是初期开发损害太大。因此,文物开发利用,需要从景区规划、长期治理以及文物保护体制上进行考虑。

(二)多元协调:树立长远发展眼光,审慎推进旅游开发

大像山景区的建筑开发符合当前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但是,保护仍然需要更加周密的规划与措施,文物动迁工作始终会对原始文物痕迹产生破坏,文物的修复工作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环境层面需要综合考虑新建设施与建筑的整体布局,减少局部破坏。

三、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提高重视程度

作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做好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作用及意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大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历史责任感。还应该向社会大众积极宣传国家关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各种法律法规,文物保护部门通过与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宣传教育,在社会上宣传破坏文物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教育社会大众更好地保护文物。支持和鼓励文物管理人员和广大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一个关心文物保护、关心文物开发的和谐氛围。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效率,把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提倡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文旅发展,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提高旅游宣传能力与文物保护意识。挖掘历史文物的旅游文化内在驱动力,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充分展现文物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文物保护双赢。

(二)强化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将文物保护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纳入到当地的财政规划当中,要保障文物经费支出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确保每年向文物保护部门划拨专项资金,保证文物保护部门的各种调查、科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热心群众捐款、捐物。从现阶段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资金来源看,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些地方群众,对于某些保护的历史遗迹和建筑有主动捐款的意向,应该充分调动这批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合理筹款,专款专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设立文物保护基金,接受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捐款。

(三)培养专业人才,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人才队伍对提高工作质量有很大帮助。对于现有的工作队伍,应该为其提供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采用定向委培、交换、交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在短期内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还应该结合现阶段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加快高素质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懂得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保证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最为重要的是,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升基层地区文物保护人员的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注重改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此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文物保护队伍。

(四)进一步拓展文物的利用渠道

大像山景区应该结合实际,把文物保护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与提高当地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当地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物环境改善相结合,深入挖掘文物的自身潜力,创造有利条件,搭建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的平台,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科学设计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和目标,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文物出版物、文物社会服务等文博产业,将优秀的文物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将文物保护成果让社会大众共享,实现文物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

四、结语

本文以甘谷大像山景区为例,分析了当前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依据当前已有的文物保护理念与规划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对策,在兼顾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系统地开发文物的文化价值,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开发中对文物的破坏,为大像山景区保护与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景区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摘牌』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