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真亦幻?梦回吕梁

2019-11-21谢映珊

名家名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吕梁窑洞水墨画

谢映珊

1989年10月,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到山西吕梁临县孙家沟、李家山采风时,感慨万千,留下了让后世画家们深受启发的一句话:“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时年不过是五岁小儿的江杰路,一定不会料想到,二十多年后,他会追随吴冠中先生的足迹,来到吕梁,留下画作。

世事因其“无可料想”而显得格外迷人,孩童江杰路成为画家江杰路,师承著名画家谢永增、甄忠义、俞文杰先生,以及中国美术评论家、画家李维世先生。三十来岁,虽年轻,却颇有历练,除了大师提点,更多的,还因为他有一颗朴实的“画心”,他说:“我看到真美就画下来,不美就抛弃了它。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是要悟到物的神韵。”

一次偶然,得见江杰路画作,即其吕梁系列作品。黄河边上之山乡窑洞,粗犷大气、朴实深沉,黄土高坡中似乎回旋着高亢嘹亮的“花儿”,还有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腔”,还能闻见油泼辣子的喷香,视觉、听觉、味觉,在一幅画中即可全然感知,这是笔者的理解,更毋宁说是画家透过敏锐的感官、自由而收放自如的画笔,给受众带来的无限遐思。细看,一座座窑洞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在我家院子看得见你家的屋顶”,“来我家喝两盅,朝着山上喊两嗓子,山里尽是回声”,拱形窑洞门上贴着吉祥的对联,山里植被不似江南多,看到的更多的是硬实的石头和土黄色的山体,红花点缀其间,相较江南鱼米之乡,真是贵重得很!淳朴中透着雄壮,欢喜中却有悲情,画家江杰路,唤醒了笔者沉睡已久的敏感,几幅画作当中不见人物,却感觉众人皆在画中,过着恬淡而认命的山乡生活。

一位画家,至于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天赋很重要,传承很重要,而让一位年轻画家脱颖而出的,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这一点想法就好像是龙画好之后最重要的“点睛”。江杰路的吕梁系列水墨画,因男性画家笔锋有力,或因其切合黄土高原之雄浑,大胆着墨,营造雄浑质感。视觉近处,山石墨色,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细节处,浓墨中尽显层次,可见山石之纹理,光线明暗之交替;远处山峦着墨渐浅,传统水墨画之悠远已经赫然纸上;依山而建的窑洞则使用写实的笔法,颇有素描、工笔画之风。近来中国画坛推崇“新水墨画”,画家江杰路有自己的路子,以浑然沉着的墨色呈现山石的雄浑,非一味放大“大气”的视觉观感,仔细品味其中意象,亦可在雄浑之中寻到细微处的秀气。传统水墨画笔法,画的意象延展至画框之外,观者屏气凝神,随着意象无限蔓延,产生超脱物外的审美感受;而这一切并非肆意的——这也是我感到可贵的一点——这一切是受控的,当观者在一片雄浑苍茫中自我飞翔时,着眼某个细节,立刻能够回到厚实的土地中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允许我以一幅画为例。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来到孙家沟、李家山后,同样也发出了感慨:“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在一幅《梦回吕梁》中——这也是笔者最喜爱的江画之一——画作大篇幅以重墨描绘峻岭,就连天空,也是一片宇宙洪荒、初始混沌的样子,若此时配以音乐,当呈现出电影《指环王》之类的魔幻感,山石嶙峋,大有山雨欲来之势,树干树枝依着山势张开獠牙之姿,就连那点点红花,都像是在挣脱命运囚笼一般呐喊!画中的山,犹如巨大的囚笼,企图以黑暗吞没一切。而令笔者感到轻巧的,就是在浓重的黑暗中,画家以明暗对比手法勾出了两处光明的地界,即画面正中央及其右上角的部分,光明处,山乡窑洞安静地镶嵌其中,似乎不大理会周遭倾倒式的黑暗重压——我自岿然不动,怡然自乐。这是黑暗世界中温暖的灯火,这是给人带来希望的人间烟火,是使人心胸开阔、内心平静的人情味。

相信每一位前往吕梁临县孙家沟、李家山采风的文艺工作者,都对那里曾经的繁荣早有耳闻。据族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清朝中叶,时值黄河碛口商埠繁荣,李家人涉足商业。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经历多年打拼,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金。乡里人民历经世代繁衍,到清朝中期已富甲一方;而今,山乡已不复当年的繁荣富贵,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深厚的底蕴,仍然在山村的空气中萦绕,这气息飞跃山林,让嗅觉敏锐的画家感知到了。

画家吴冠中先生已仙逝,若在天有灵,应该会感喟,后生跟随他的足迹,又创作出了如此优秀的画作,只要不断有人在这里寻找灵感,这座静寂的山村就不会“死亡”。青年画家江杰路怀揣着对艺术生活的無限热爱,深入大山体验生活,以自我的意识觉醒,以画抒情,以景怡情,再现了吕梁历史的源远流长。扎实的水墨画基础造就其考究的构图,大胆的着色令人感到淋漓畅快,细节处的巧思分明代表着画家鲜活的生命力,难得,难得!愿年轻的江杰路能够笔耕不辍,在艺术道路上再添佳作。

江杰路简介:

江杰路,现为北京画院谢永增工作室画家,江苏翰墨秋红画院画家。现定居于上海,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和新水墨画发展与烙画创作研究。2006年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2008年进入北京画院谢永增工作室,主攻山水画;师承著名画家谢永增、甄忠义、俞文杰先生,中国美术评论家、画家李维世先生等。

艺术简历:2000年参加蚌埠文联举办的“迎新春”书画展获油画三等奖;2001年参加蚌埠文联举办的“颂华夏杯”书画展获烫画二等奖;2001年获“中山杯”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书画大赛银奖,并赴台湾展出;2002年7月油画《她人与海》入编《中国书画艺术家博览》,山水画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经典》;2002年9月国画发表于《中国美术报》,同年入选首届安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2002年10月在安徽蚌埠市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02年国画作品分别被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文联收藏;2003年寿州画院举办个人画展,国画被寿县县委收藏悬挂于会议大厅;2004年石家庄铁道工程处选购6幅烫画赠送外国友人;2004年新乐电信局收藏大幅烫画山水《黄山迎客松》;2005年出版《江杰路画集》,国画作品分别发表于《燕赵日报》《中国书画报》;2006年当选为全国青少年艺术展示大赛河北赛区评委;2008年在苏州胥口中国书画名家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亚明艺术馆、中国书画名家街馆委会等收藏;2008年出版《江杰路速写集》;2010年出版《杰路水墨画选》;2011年(江苏美协)第二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二等奖;2019 年国画《吕梁姿韵》等三幅作品被谢永增艺术馆永久收藏;2019 年国画《吕梁牧歌》入选“匠心江南”——第三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

猜你喜欢

吕梁窑洞水墨画
幸福生活
神奇的水墨画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陕北窑洞民居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大西北的窑洞
吴绪经水墨画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