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要占据人才高地
2019-11-21张栋辉
张栋辉
【摘要】我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唯有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牢牢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依托自主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才能获得持久稳定的人才优势,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从而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 人才 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加快教育职能转变,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才能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劲支撑。
依托优良文化传统,厚植人才驱动基础
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依托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才能实现,只靠个别项目、个别人才团队远远不够。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在地区发展中,只有以地区的中小企业作为主体,相关的企业、政府管辖的服务组织、各级研究机构、各种行业协会有效地集结成群,建立以分工为基础的竞争性的配套与合作,打造相互配套的产业链条,形成科技领先、内部专业化分工细、人才趋向集中、交易成本降低、公共服务日益便利等优势,才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新旧动能转换根本上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人才强则创新强,创新强则动能强、发展强。此外,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完善人才结构,因为即使是技术创新,如果缺乏与之相应的产业基础以及结构完整的劳动力资源的承接,最终也无法创造新的价值。新旧动能转换既需要高端的领军人才,也需要真正在做事的“主流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要靠引进,另一方面更要靠当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培养。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具有深厚尊师重道传统的文化大国,长久以来始终重视国民教育和人才培养,唯有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牢牢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依托自主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才能获得持久稳定的人才优势,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
坚持人才第一理念,教育摆在优先位置
在现代经济生产活动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与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人力资本匮乏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一些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理论揭示,教育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当作发展生产、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德国在教育投资上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从而使其工人水平、工程师能力与科学家的培养质量、先进的科学研究都居于欧洲各国乃至世界的前列,从而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日本也把教育作为振兴国家民族、后来居上的起跳板,只用了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英法等欧美国家在教育上用200多年的时间所走过的路,为后来日本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随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兴起,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也会日趋激烈。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与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能决胜未来。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要培养好、利用好创新人才这个重要资源,就必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教育是国家发展中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和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研究指出,在一定区域内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分别是: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这表明劳动力的质量、素质与劳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导和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以人口大省山东为例,在200户参与问卷调查的重点企业集团中,管理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2%,省企业中每万人仅有工程师14.1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技师平均年龄偏大。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非常短缺,尤其是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嚴重匮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强国必先强教,兴业必先兴教。如果不能真正地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不能有效地弥补人才“短板”、夯实人才基础,那么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必将沦为一句空话。培育人才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能否最大限度完成教育的“转型”,是人才培养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地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从而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
加快转变教育职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要求从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的飞速发展,转变到更多依靠知识、技术、管理、业态和模式创新等新生产要素来支撑高质量发展,教育与人才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应加快教育职能转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教育的服务功能,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持续的人才驱动。
首先,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加强对企业家队伍和创业人员的培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各地更好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避免把教育仅仅视为学校教育。应通过创新现有企业家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使各类企业尽快适应新形势需要,逐步实现产业、业态、产品、技术、服务的模式创新。同时,应扩大创业教育培训范围,为具有创业愿望、具备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农村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法律、税收、金融、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业教育培训,减少其经营投资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初创企业的生存率。
其次,打破传统教育办学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培养急需人才。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支持地方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高水平工科大学、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新工科特色专业。鼓励我国高校重新审视专业和课程设置,增加符合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要求的新内容。面向新兴产业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定向培养人才,既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也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员工队伍,是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和重要基础。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企业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显得越来越迫切。因此,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联合,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通过产教结合和工学结合的方式,定向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专业人才。支持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贴近实际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和工匠型人才。
综上所述,只有发扬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将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加快转变教育职能,才能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作者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齐鲁优性文化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7CZWZ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