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科菲耶夫《第四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2019-11-21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装饰音奏鸣曲乐章

孙 菁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在普罗科菲耶夫创作早期,他牢牢掌握古典音乐传统,以此为基础广泛接触和发展现代音乐,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c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29)创作于1917年,反映出他早期的创作方式和风格。本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四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通过乐章的主题和装饰音两个方面诠释演奏要点,为演奏者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提供依据,帮助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进行更好的演奏诠释。

一、《第四钢琴奏鸣曲》(op.29)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第四钢琴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比较沉重,忧郁,带有用音乐叙述故事的性质,抒情的音调和悲伤的气氛始终贯穿其中。第三乐章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充满动力性的节奏表现出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音乐形象,活泼诙谐,戏剧性强烈。[1]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c小调。这一乐章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为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由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结束部四部分构成。

第二乐章,对称五部曲式,a小调,第一主题体现出变奏原则。该乐章采用对称原则,形成少见的ABCB’A’五部曲式结构。这一结构运用在奏鸣曲中更体现出普罗科菲耶夫创作再现部时手法上的创新。用对比复调的手法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一个再现部。

第三乐章,回旋奏鸣曲式,主音是G,采用C大调记谱,其中有G弗里吉亚调式的因素。呈示部A在C大调和弦上结束,其中连接部的调性发生了多次变化e-#g-#c-bG,在插部I又回归到C大调,体现出奏鸣曲式的特征。

(二)创作风格特征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曾经对自己的创作风格做过分析,他认为“古典的因素”在他的作品中是最重要的。与当时一些“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作品相比,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古典化倾向最明显,特别是在奏鸣曲和协奏曲中,表现出新古典主义的特征,有些甚至有模仿18世纪古典风格的倾向。他曾经说过:“还有着无限多的,能够用C大调来表现的美好事物”。“奏鸣曲式已具备了展开我的乐思所需要的一切,我不需要任何比奏鸣曲更好、更灵活、更完整的形式了”。[2]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严谨的古典主义音乐创作模式,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过程中所一直遵循的。

另外,普罗科菲耶夫作为一位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创作中必然显露出属于20世纪的音乐创作特征:

1.现代和声语言。他的和声语言符合20世纪和声的普遍规律,如含有大量的不协和音,将传统的终止式手法与新色彩的和声效果相结合,被喻为“老杯盛新酒”。

2.在调式的运用上,他将大小调和民族调式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主音、主和弦的主导地位,民族调式特征音丰富了音乐的色彩。[3]

二、《第四钢琴奏鸣曲》演奏要点诠释

(一)抒情性段落演奏要点分析

《第四钢琴奏鸣曲》中抒情性风格段落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在各乐章的主题乐段中。

普罗科菲耶夫认为主题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一生都在寻求能够创作出朴素动人的独创性旋律。他说:“为了使得旋律朴素,同时又不致使得旋律变成低廉的、甜腻的和模仿的东西……,因此我将把我所有的一切努力都用到这一方面去……”。[4]他的音乐旋律与那些华而不实的曲风不同,总是朴实新颖又令人感动难忘。由此可见主题旋律在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第一乐章是一个极具叙事性的乐章,旋律悠长抒情,同时带有忧伤的气息。演奏主部主题时要不仅要注重旋律的歌唱性,还要将不同乐句音色上的对比表现出来。第一乐句演奏时要尽量弱并且保持平稳,表现出黑暗神秘的气氛,手指贴键有控制地弹奏。如图1所示。

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节奏缓慢,左手同音程的伴奏反复进行,为乐曲提供了一个叙事性的、沉重、悲壮的背景(见图2)。在这个主题中,一个个八分音符的排列看似是一个非常尖锐而机械的形象,但在演奏中,要从听觉上体会和声变化的效果,手指尽量贴键,用小臂的力量带动手腕进行断奏,而不是手指单纯地敲击琴键,虽是断奏却要达到连的声音效果。

此曲中的抒情性旋律是作曲家将音乐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的最佳表现手段,体现出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早期的抒情性特征。演奏主题时要抓住旋律声部,突出音乐线条。

(二)谐谑性段落演奏要点分析

《第四钢琴奏鸣曲》的谐谑性风格是作品的另一个重要风格,与前一部分所述的抒情性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一风格主要从主题旋律装饰音的使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5]

1.主题旋律的谐谑性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是一个集抒情性与谐谑性于一身的双重性格主题。在这一主题中,第7-9小节的这一上扬音型乐句与主题动机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对前面低沉的陈述发出疑问,塑造出一个若隐若现的、犹如光亮一样的神秘的音乐形象,如图3所示。在这里,演奏时要将声音集中在指尖,弹奏出明亮的音色。疑问与回答相互呼应,掌握恰当的触键方法才能够在弹奏时准确地把握主题一明一暗的音乐性格。

值得一提的是,演奏时还要重视重音记号在此乐章中的多次运用(见图4),弹奏记有重拍的位置有助于渲染激烈的音乐情绪、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加强音乐的戏剧性和谐谑性。

2.装饰音的谐谑性效果

此曲中的装饰音在表现谐谑性音乐风格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中复杂多变的情绪和意料之外的表情。

在第一乐章的连接部出现了装饰音(图5),连接部的旋律连贯而且舒展,装饰音的加入听起来仿佛一声声无奈的叹息。同时又带有些许嘲讽的意味。演奏时要按谱面上标记的expressivo,富有表情地弹奏。力度上的变化也根据mp-sf-p来进行。为了把装饰音弹得干净,应用指尖触键,但同时要避免出现尖锐的声音,给这个乐段增添忧郁的气氛。

弹奏第一乐章副部主题时(图6),左手的低音按作曲家标注(ilbasso pesante)要强调出来,尽量弹得深沉厚重,提供一个黑暗的音乐背景,右手灵活的装饰音为音乐增添了神秘感,要弹奏得清晰、轻巧,并且作出音色和力度上的对比,体现出谐谑的风格,如第40-第42小节中反复出现的装饰音,音色在明亮和黯淡之间变换,使音乐充满想象,同时表达出作曲家的忧伤情感。

装饰音的加入把乐曲诙谐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弹奏时手指要主动、有力,制造出动力和紧张感。在小心处理装饰音的同时不能忽略音乐的旋律性和连贯性。正确地表现出第三乐章幽默,怪诞的意味和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带有的谐谑特点。

三、结语

《第四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独创风格形成初期的代表作,整首奏鸣曲建立在传统奏鸣曲式原则之上,探索复杂的多元化风格和新颖的表现手法。旋律时而抒情歌唱,时而诙谐怪诞。本文在分析曲式结构和创作风格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乐段进行演奏诠释,为演奏者演奏时能更好地掌握乐曲风格,表现作曲家创作意图提供一些参考。在演奏中表现出丰富的音乐风格是练习时的重要部分,练习此曲时应通过聆听乐曲中的”声音效果”,把作者丰富的情绪表达出来。如作曲家用左手重复的低音表现阴沉的忧郁;用尖锐、明亮的装饰音表现幽默、诙谐、积极的音乐形象;用不和谐的音符表现怀疑、迷茫的状态……这正是普罗科菲耶夫尝试的新的表现手法,也是在演奏时要特别强调的。同时,对突出作曲家创作中的艺术个性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的最后一首,充分展现了他早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技法,同时又为他后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指引了方向,此曲在他的九首钢琴奏鸣曲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第四钢琴奏鸣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鲜明的音乐表现力在二十世纪音乐创作中焕发出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装饰音奏鸣曲乐章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装饰音演奏技巧与作用研究
谱写肌肤新乐章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