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的指挥与合唱艺术研究
2019-11-21王天蓝
王天蓝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目前,在世界合唱的领域当中,虽然我国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领域。当然,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更是一次挑战和机遇,如果要突破就必须要大胆尝试,同时需要谨慎研究,因为对民族经典作品的接触与突破,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民族作品的独有的风味,那么也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一、《青春舞曲》的概述及艺术特点
(一)作品概述
《青春舞曲》是首短小精悍的新疆歌曲,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我们很熟悉的是独唱的版本,除此以外,还有合唱的版本,特别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世光改编的混声四部合唱,是我国合唱中的精品。
(二)艺术特点
对《青春舞曲》的艺术特点来分析,《青春舞曲》的曲调结构是小调式,并且歌曲蕴含了很强的维吾尔族的风格,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的开朗、奔放、积极向上的情绪与精神,是一首在结构上非常简单并且工整的单乐段作品。该歌曲在旋律上非常的连贯,而且在歌词的承托之下更加的流畅。两小节为一个乐节构成一个乐句,且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乐节都几乎相同,这种句式叫“同头换尾”,将《青春舞曲》前后的语句进行了巧妙的串联,并均落在主音上,加强全曲的统一性,也便于记忆。而王洛宾对《青春舞曲》改编,从补充的衬词来分析,还是以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为基础,采用了常用的重复乐句的手法,其中还充分融合了新疆音乐作品的中的“舞蹈”元素。因此,《青春舞曲》主要以短小精悍的曲调特征能够在演唱的时候朗朗上口,尤其其中存在的艺术发展空间,在音乐人无尽的畅想之下能够的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青春舞曲》合唱与指挥空间分析
(一)《青春舞曲》的主题思想在合唱中的展现
《青春舞曲》主题思想富有广阔的音乐艺术展示空间,该作品仅仅只有4句歌词,简短的4句歌词却在奔放而又欢快的旋律中将珍惜生活的主题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从歌词中能够体会到“青春易逝”那种无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珍惜光阴”。另外,“别得哪呦呦、别得哪呦呦”这是《青春舞曲》的副歌词,这种奇特的副歌词不仅能够衬托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且还为作品增添了一种迷人的气质,这也让《青春舞曲》在艺术的空间能够广泛的延伸。
(二)混声四部合唱《青春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青春舞曲》是很多艺术家们非常看重的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王洛宾改编的《青春舞曲》有三段歌词,为g和声小调。
除了独唱之外,还有各种改编的版本。例如:杨鸿年教授改编的童声合唱版,王世光改编的混声四部合唱流传更为广泛,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其结构示为:
引子 A 间奏 B 间奏 A’ 结束句(1-5)(6-21)(22-25)(26-37)(38-41)(42-53)(54-57)g小调 转至d小调 d小调 转回g小调 g小调
全曲运用4/4拍,强弱、快慢、男女声部不断交替;调性由g小调开始,转入d小调,后又转回g小调,成收拢性结构;歌曲旋律“#4”不断出现,纵向支持住五级大和弦,使此曲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对一个主题乐句进行改写,A段能够再次被凸显出来,然后通过四小节的尾声来将整个曲目的主题思想集中表达出来,将整个曲调推向高潮。
三、《青春舞曲》合唱与指挥的个人建议
(一)多样化处理方法
基于《青春舞曲》的特点,我认为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充分展现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从开头来看,“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针对这两句歌词可以进行反复的强调,这样能够突出歌词主题中所蕴含的“起兴”之意,因此,可以选择用男高音来做和声伴奏织体。第一段可以将女生声部的主旋律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将男高音融入到第二段中,这样渐进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青春舞曲》的简洁欢快,同时也不会失去该曲目原有的民族风格,而且能够更加体现维吾尔族民族的丰富性感,然后在通过一段突慢的“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来将原作品中那种情感遗憾、那种永远失去的感觉深刻的体现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经过处理之后,这一句整体弱唱,要将最后一句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演唱成顿音,点做得清晰,然后做渐快,之后立刻回到“别得哪哟哟”这个主旋律上,这一句就比上句的力度强。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充分表达《青春舞曲》的主题。
(二)以指挥对声音、气口的统一和音准把控
指挥对声音、气口以及音准的把控很重要。在排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指挥的作用,要将声音与气口的统一准确把握。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背谱的时候一般参与的主体的都是个人,往往由于专注的背谱却忽视了这些问题。在不适当的地方换气还会影响到音准,从而影响到整首作品的表达。在选择统一换气的气口时,要分析一下这个气口会不会导致大家在演唱时出现气息不稳定的情况,要考虑到和声音的摇晃、颤抖等等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再决定在哪里换气。在合唱中,我们的发声和独唱不一样。合唱团员需要先学会轻声高位置,这样有助于达到声音的统一,进而对声音的强弱进行对比分析。坚持这样反复的处理,有助于团员达到音准与节奏的统一,而且能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更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