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之阅读指导
2019-11-20阮金生
阮金生
[摘 要]文章指出,在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学生可以采用“读赏悟体”相结合的“四步阅读法”,这样便不会漫无目的地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导;读;赏;悟;体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19-02
写景抒情散文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类散文,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中学生在阅读这类散文时,不是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就是不了解阅读这类散文的一般路径,无章可循。笔者认为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采用“四步阅读法”比较适合,即“读—赏—悟—体”四步。
一、读
首先,要通读全文,读熟读透。学生刚开始读时不需要多有感情,因为他们此时还不知道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情,所以只需读通全文,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景就可以了,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读一遍不知道写了什么景那就再读,文章就是用来读的,读熟了才会品。
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第一遍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第二遍细读,画出精彩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第三遍,大声读,把画出来的好句好段大声读出来,加深印象。
这样学生便基本掌握了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从而为下面的赏做准备。
二、赏
“赏”即赏析精彩词语或段落。在日常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笔者常常会遇到学生不知道哪些语句值得赏析,从什么角度去赏析的情况。可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的主题,从以下几方面去赏析写景抒情散文:
1.赏析作品中有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动词的语段,并分析这些词语的妙处
如在教学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画出了“小草偷偷地……草软绵绵的”这一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这句中的‘钻这个动词用得传神,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通过‘钻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语准确的特点;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特点;‘软绵绵的写出了小草的可爱。作者准确运用这些动词、形容词写春草,表达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同时由‘嫩嫩‘绿绿‘软绵绵,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语的又一特点——喜爱用叠音词,突出节奏感。”
2.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语段并分析其作用
如引导学生分析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一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茂盛,抒发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3.赏析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紫藤萝瀑布》里写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其实这一句就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通过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的描写,回想起十年前紫藤萝的不幸,由此感悟到:人的一生也会像紫藤萝花一样遇到不幸,但在遇到不幸时要向紫藤萝花一样,不被压倒,要对生活有坚定的信念,要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4.赏析描写优美景物的语段
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明白这里每一段的描写都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文章通过对春天特有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春的无比喜爱之情。
让学生独立去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词语或语段虽有难度,但通过教师的点拨,他们往往能完成得很好,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把这些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就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悟
“悟”就是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思想感情就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来讲有喜、怒、哀、乐、爱、恨等感情。
首先,要理解散文的意境。意境是景物与作者情感、思想相融合的产物,一篇优美散文的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学生在阅读这类散文时,要进入到散文的意境中,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调动丰富的想象,去获得主观体验,与作者形成思想共鸣。
其次,要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写景抒情散文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某种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先驱者;“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风暴;“风、云、雷、电”象征黑暗的反动势力;等等。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换言之,就是将个人之“志”依托于某个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例如:
矛盾的《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忍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常见的白杨树。这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寓情于景,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见“景”不见“情”,重在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但句句饱含深情,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这是作者在流放途中突然被大赦,从水路回家时所作的诗,诗中把作者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之情融入景物之中。
借景抒情,即借助景物,达到抒情目的。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作品表达感情比较直接,通常是见“情”不见“景”,重在抒情。例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写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船消失在碧空的尽头,他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水天相接之处。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重在写情,诗人正是借助景物把依依不舍之情表达出来。
想要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让他们在明白散文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进入意境,深入理解,这样他们才能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体
“体”即再次从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既然第三步已经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就要通过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边读边体会。教师要让他们在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声音的延长和连接,语言的停顿,轻重音等。
例如朱自清的《春》,文章開头写盼春,写出了作者期盼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朗读时就要读出那种急切的感觉。“盼望着,盼望着”这两个叠词要读得一个比一个强烈,语气渐强、渐快,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急切的感觉。“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要读出亲近感。“近了”,说明春天就要到了,所以要读出欣喜、急切的情感。在读“春天的脚步”时,要快速,“近了”要拉长音,这样情感才会表达出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个人朗读、小组赛读、整体朗读等多种形式。
总之,学生在阅读写景抒情散文时,采用“读—赏—悟—体”四步阅读法,不仅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还能在提高阅读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