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互评 读写联动

2019-11-20周建标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藤野评语写作能力

周建标

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说:“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表面上是阅读课,骨子里必须是写作课。”学生在学课文时,不光是品味作品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同时也要揣摩、体味写作上的妙处,汲取写作养分。

领会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教学《藤野先生》时,笔者重点讲了“闲笔不闲”这个写作要领。作者貌似写了大量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感受,其实关联极紧,道出了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别的缘由。因此,高明的写作总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笔者告诫学生,这种方法适合于平时字数不限的自由写作,而对于有字数限制的考试作文,则要慎重运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时,笔者重点讲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先是极力渲染托翁外貌的丑陋,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展现出托翁灵魂的伟大、深邃,前后形成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

实践证明,教师这种引领意识越强,学生就越能自觉运用。在单元写作“学写传记”中,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浸润初见成效。比如一个同学写自己的母亲,明显借鉴了《回忆我的母亲》和《藤野先生》的写法,每段开头一句都是总结性的:“母亲虽学历不高,却饱读各类书籍”,“母亲的严肃令我生畏”,“母亲其实是个孩子气很足的人”。结尾写道:“母亲在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毫不起眼,但她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心中,她是最高大的。”

习作互改,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之间习作互改,会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妙法的认识。笔者经常根据习作重点提出评改的侧重点,或主题,或语言,或选材,或结构,要求两位同学同时批改一篇作文。一位主批,根据写作要求列出优缺点,写上点评和总评,打上等级。另一位辅批,对主批没点到的地方补充说明。最后都要签名,以示负责。

事实证明,学生的评改态度、能力大大超乎教师的预期,他们不仅能改出错别字、病句,還能根据写作要求娓娓道出写法上的优缺点。有个学生评改同学的习作《母亲小传》时,写下了大量旁批,如“运用拟人手法,把妈妈生气的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既然提到了事业的艰辛,那艰辛表现在哪里,写出来了吗”,等等。最后还有总评语:“整篇文章写了三件事,写出了妈妈多重的性格特点。笔墨集中在妈妈对我付出的爱上,不管性格如何变化,爱是永恒的主题。构思是不错的,但有些地方语言过于笼统,可以写得更细致点。”学生之间的习作互改,让每个学生都对下一次写作充满了期待。

后续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互评后,教师还要做二次批改,不光要读原作,更要看学生的评语。

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能一针见血、切中肯綮地指出习作中的妙处和问题,洋洋洒洒地写出评语,但也有一些学生只能凭感觉写一点笼统的话。这是需要不断训练和打磨的。在一次又一次的评改操作中,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指点和激励中,学生才会越来越娴熟地领悟和掌握评改之道,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既有课文写法的引路,自己动手写作的实践,又有为同伴评改的经验,读、写、评、改联动,学生才会觉得语文课越来越有趣味,对写作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责 编 佳 琪)

猜你喜欢

藤野评语写作能力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