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11-20何艳军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人才培养

何艳军

【摘 要】本文阐明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校内模式、校外实施活动,阐述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作用,为解决当前民族餐饮人才供求矛盾寻找新路径。

【关键词】校企双轨制 民族餐饮 人才培养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21-02

当前,国内餐饮业迅猛发展,民族餐饮空前繁荣,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广大餐饮从业者换岗转店、流动频繁,企业人才需求加大。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与广大劳动者基本素质无法满足企业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快民族餐饮人才培养的步伐及节奏,培养出大量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人才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作为民族餐饮人才输出主体的中职学校,理应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步消除人才供给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餐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分散、与行业人才需求脱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等问题,难以满足民族餐饮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作为育人主体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晰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共建实践平台,融通职业能力,有效保障了餐饮人才的培养质量。新模式下学校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各种专业课程的实施、考核及评价体系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企业则通过学生体验性教学、学生跟岗实习等环节重点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认识一致,明晰双方的责任和培养任务,建立着眼未来长远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健全和完善双方认可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及绩效机制,开展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餐饮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助推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确立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就业的钥匙—— 高技能,而且更要聚焦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石—— 社会能力。其次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并加以实施。一体化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当前较为先进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中职学校可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步伐,丰富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有效提升民族餐饮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二)创新以老带新式劳动实践模式,多途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开设劳动实践课是加强学生德育的最有效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懂得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来之不易,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校园的情怀,推动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以老带新式劳动实践模式是在学生劳动实践周的实施过程中,前一周值日班级和本周值日班级一同劳动实践,采用两个不同班级学生一对一、以老带新、帮扶指导的形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对劳动实践的效果进行多元评价,以转变和促进学生双方的劳动态度及指导效果。通过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学生体会到了获得成果的喜悦,认识到了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三)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在校内创立学生实践基地,或者组织创业实践周的形式,如小吃店、饮品店等,让学生轮流上岗。学生以厨师、服务员等职业者身份,参与真实的经营及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小店的管理者,定时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训教学。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烹饪专业学生服务全校师生,进而拓展到校外周边,进行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预演。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因此,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養模式的校外实施

(一)假期岗位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社会职业人意识。中职学校可在新生到校学习一学期后,利用暑假近两个月时间,在老师引导、学生志愿、家长同意及三方协议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跟岗体验式教学。学生岗位安排并非要对应所学专业,但薪资待遇等同于企业新进员工。对他们的管理与对企业新进员工一致,不同的是他们有老师相伴共同劳动,一起学习。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入职指导,诸如如何与同事相处、怎样尽快进入职业人角色、如何适应新岗位工作等,以及情绪疏导、疏通、教育引导等生活服务。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及社会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及社会,树立职业理想,为今后正式进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实习阶段企业师傅定人定岗指导培养。企业作为育人主体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在学生实习环节必须制定详细的育人计划,对优秀学生要有一定的比例作定向培养。目标要具体明确,定岗定人,落实责任,奖罚分明,不能把实习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粗放使用,任由发展。学校实习教师在做好学生服务、处理日常繁杂事务的同时,要监管好企业的行为。对侵害学生权利的事情要及时制止,上报学校,协同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正当权益。

四、校企合作双轨制民族餐饮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作用

(一)有效推动了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控制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厌学、不学形象普遍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树立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推动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踏实推进。

(二)引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规范促进学生成长。在新模式下中职学校引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规范,特别是在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的 5 D、6 D 厨房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执行、正确的操作,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讲规范、爱清洁、负责任、有担当的职业习惯。把这种习惯融入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为今后步入企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

(三)有助于各种培养目标的达成。在新模式下,手拉手学长制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周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及为他人服务奉献的价值存在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通过此活动,校园及各学习场所的卫生面貌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学生在一种整洁、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心情愉悦,助于各种培养目标的达成。此外,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运用科学、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矛盾,打架及恶性事件明显减少,减轻了管理压力,降低了学校管理成本及内耗。

(四)有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新模式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者,解决了民族餐饮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扩张、经营管理上,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由于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養,企业文化、企业标准已经植入课程体系中,培养目标更贴合企业需求。学生进店即上岗,减少了新人培训的环节,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及财力,催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发展,民族餐饮行业也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人才的竞争将是企业长久面临的难题。为了有效提升民族餐饮企业发展实力、发挥人才作用,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和企业情况,与时俱进,校企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宝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烹饪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以福建商学院聚春园烹饪学院为例[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2)

[2]钱正明,李小娟.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原则与途径 [J].教育评论,2014(3)

[3]朱 燕.基于用人需求的餐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2)

[4]王海东,陈 刚,吴 彪.劳动实践课的育人效果探索[J].林区教学.2016(1)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人才培养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