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班级管理中的法制渗透

2019-11-20郑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班会课法律法规家校

郑丽

近年来,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越来越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教,再到依法治校,再细化到依法治班,整个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促使学生养成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学会用法护法的基本方法,形成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主要重文化建设而忽视法治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法守法,提高法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对教师的班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法治素质基本情况,我们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法,紧扣课题中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10个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0份,回收率90%。

一、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版)

(一)学生法治意识的基本情况

1.关于校园及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您了解多少?

A.基本了解B.了解一部分C.一点都不了解

2.您会主动去了解校园及教育类的法律法规吗?

A.会B.不会

4.对于学校关于教育及校园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您是什么态度与看法?

A.支持B.无所谓C.抗拒

D.看什么形式

5.您一般是通过什么途径接收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

A.网络平台B.教师课堂C.学校宣传

D.电视节目E.其他

7.学校关于教育及校园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什么方式最易接受?

A.课堂教授B.校园网络平台C.学生社团活动

D.校园宣传栏E.其他

11.学校是否按规定开设法制课?

A.是B.不是C.不清楚

从第1题可以看出,只有16.67%的学生对于现行的学校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了解,而大部分的学生(77.78%)只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还有4.44%的学生对学校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在“知法”,即对于相关的教育、学校法律法规的了解、掌握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2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学生对校园和教育类的法律法规主动、积极地想要去了解,但存在被动的状态。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对相关校园及教育类法律法规的认知。

从第4题中我们可以得知,只有11.11%的学生选择支持校园和教育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而56.67%的学生对此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还有28.89%学生表示得看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的。此外,还有极少部分(3.33%)的学生持抗拒的态度。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校园及教育类的法律法规的态度还是不够积极主动。

从第5题可以得知学生获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课堂或者网络平台,学校宣传和电视节目等渠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学校或者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加强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

从第7题的数据可知,有37.78%学生认为“校园网络平台”的方式更易接受学校关于教育及校园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的接受方式次之,“课堂教授”的方式紧跟其后。可见,传统的宣传或者教育方式不再受到学生的青睐和支持,学生更倾向于新时期新的宣传方式。

第11题中,44.44%的学生表示清楚知道学校按规定开设相关的法制课程,也有41.11%的学生表示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还有14.44%的学生不清楚學校是否开设相关法制课程。这些数据说明学校在向学生“普法”,即开展法制课程的力度明显不够,导致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相关课程的了解不清楚,学生的法制素质意识不高。

从以上题项的数据可以分析,学生在“知法”这一环节比较消极、被动,法制素质意识不高。学校在“普法”的力度、形式上要再进一步加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开设有效的法制课程,提高学生对基本的校园及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

(二)学校、教师、班级普法情况

10.学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之外,人文关怀以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您认为()。

A.非常必要B.必要C.没必要D.无所谓

12.教师是否有将相关的法律知识融入到课堂中?()

A.有B.很少C.没有

13.班级是否定期开展与法律相关的班会课?()

A.是B.很少C.没有D.不清楚

从第10题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之外,在人文关怀以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方面也是有必要的,这也体现了学生对法治意识有一定的重视,因此,学校在开展相关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适当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12题中,关于“教师是否有将相关的法律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这一问题,有48.89%的学生表示有融入,但还有45.56%的学生很少接触到教师将法律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少部分学生(5.56%)则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法律知识融入度不够,课程的渗透性不足。

从第13题我们可以看出,只有37.78%的学生所在班级定期开展与法律相关的班会课,48.89%的学生表示所在班级很少开展与法律有关的班会课,甚至还有少数学生表示没有开展过或者不清楚有这样的班会课。班会课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合理利用班会课,让法制知识融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渴望学校能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到课堂上。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合理有效利用班会课,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最新或者最贴近实际的法律法规。

(三)家校联系的情况调查

18.学校是否设立了家长委员会?()

A.有B.没有C.不清楚

19.对于建立家校联系平台,您认为()

A.很必要B.没有必要C.可有可无

20.关于学校举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接待周,您认为()

A.很好B.不好 C.无所谓

21.您认为学校和家庭最好的联系途径是()

A.家访 B.电联C.家长到校D.网络平台

第18题中,关于“学校是否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只有24.44%的学生知道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剩下的学生则不清楚,甚至认为学校没有成立家长委员会。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不熟悉,不了解。

在接下来的19题中,学生对于建立家校联系平台的态度,43.33%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而41.11%的学生则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可有可无。此外,15.5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家校联系平台。

从20题可知,仍有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举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接待周不支持或者持无所谓态度,只有38.89%的学生接受家长到校交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不够顺利、不够深入。很多学生都表示家长工作忙、家里路途远,同时也怕老师趁机向家长“告状”,怕家校联系频繁将自己在校的行为更快传递给家长。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或者家长接待周的设立抱着抗拒的心态。

第21题中学生认为学校和家庭最好的联系途径是“电联”。在上一题中我们分析了相关的原因,现代科技的进步大大地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电联不仅节省时间,也能节省精力,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方便又高效。随着相关软件的开发,“网络平台”这一形式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占了33.33%,而22.22%的学生接受家访,另有8.89%的学生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家长到校”。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学校或者班级所建立的家长委员会或者家校联系制度不太了解、不够积极。事实上,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和培养学生,但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家校联系平台的建设并不支持,家校联系的内容、方式要进一步创新,使其更合理、高效。

二、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法制教育

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于校园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够、被动接收相关法制知识、不关心学校有关的制度规定、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不再受欢迎、课堂教学的法制知识渗透不够、班会课的开展不够高效等问题比较突出。通过访问一线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

(一)班级环境布置——学“法”

职校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6-19岁阶段,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较突出,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氛围、生活方式等都跟初中学习生活有所不同,他们好奇心强,爱玩闹,敢尝试,比同期的高中生先一步进入到社会实践中,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等的限制,对一些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班级环境布置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相关法律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同时,在班级中,可将校规、中学生守则、行业准则等制度通过“上墙”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再者,校有校规班有班纪,在班级中可以根据学校及班级实际由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班的班规,让学生亲自接触、了解与自身学习、生活、专业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

(二)早读课——读“法”

仅仅靠学校的宣传介绍、制度上墙等方式,学生可能会过目就忘,为此,可利用早读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读法”,即每周固定一个时间,通过筛选,挑选一些跟学生专业学习、生活、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让学生进行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新生入学前三个月里,在每周二早读期间朗读我校的新生入学守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制度规定,如《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道德规范》《学生礼仪规范》《安全教育守则》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相关的制度要求,不随便违规违纪,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学生也表示通过“读法”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都比较清晰地了解,因此,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在学校学习生活。

(三)课程渗透——知“法”

中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与法制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语文、政治、职业生涯规划、体育等课程。因此,可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认识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法制教育因素,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就有很多案例滲透着崇尚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守法守纪等的教育;《学生心理与健康》的课程蕴含着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的教育;计算机课程对学生提出了安全上网、合法上网等要求。通过各相关学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既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法制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

(四)班会课——懂“法”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希望能够及时地接触到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班会课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实现途径,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总是让班主任“一人独秀”。班主任要适当“放权”,即给出班会课主题,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形式,比如辩论赛、知识竞答、小品展示、案例讨论等,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班会课的内容也应回归实际,与时俱进,不能老生常谈。比如,之前媒体报道一女子在北京望京798如家和颐酒店遭陌生男子袭击,酒店无安保人员制止,此事披露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我们专业绝大多数是女生,于是笔者及时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围绕着“遇到此类事情该怎么办?”“遇到此类事件后如何维权?”“如果你是围观者会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途径来保护自己,并且懂得法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进一步了解法制知识,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切实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

(五)家校联系——固“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和家庭要一致行动,要志同道合,要信念一致,对孩子的教育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为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校联系的内容尽量与学校教育、班级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不仅仅是汇报学生在校的成绩、行为表现或者在家的情况,要将班级近期的活动跟家长分享。同时,家校联系方式要更加多样化,不能局限在传统的家访、电联等形式,可以通过“智慧家校”平台、微信群、QQ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及时把近期的班级活动分享给家长,确保家校教育步调的一致性。

综上,从班级管理的点滴环节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依法治班,提高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从活动中增强法治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自觉提高自身的法治素质,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猜你喜欢

班会课法律法规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民间网络反腐热”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