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构之要素
2019-11-20鲁柏祥
文|鲁柏祥
要素是系统的基础,要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质量。高质量的要素可以为好的系统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换言之,高效的系统必定有优质的要素。但是,优质的材料并不一定形成高效的系统,这还与系统的结构有关。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然而由于碳元素之间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的品质也是不一样的。
结构是要素间的组织规则和形式,系统的结构是决定系统功能的根本,系统内部要素不同的组成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同样是由碳元素构成,石墨是正六角形蜂巢状的平面层状结构,金刚石则是正四面体结构。同种元素不同结构所形成的最终物质用途也相去甚远。石墨一般用作导电材料,而金刚石则用于制作钻石。所以系统要素的结构才是决定系统功能的根本。
如何认知要素
传统的观点认为,系统中要素是可以活动的,而结构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其实,要素和结构都是活动的,要素变化影响了系统的构成,而结构的变化则直接改变了系统。系统并非是一直稳定不变的,系统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甚至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系统质的变化。
仍然以金刚石和石墨为例,石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为金刚石。通过外力,可以将石墨系统的结构破坏重组成更好的结构。然而,如果外力不当,也有可能破坏原有稳定的系统结构,形成更差的结构。系统结构的变化对系统本身存在影响。量变和质变也是这个道理,量变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加和,而质变是乘法运算,是结构的改变。系统中要素的变化最多是量变,带给系统的变化只能是缓慢的加法运算级别的变化,而结构的变化则是质变,最终带给系统的是乘法甚至是指数级别的变化。
关系不能独立存在,关系必须是建立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表中说明了要素和关系的数量关系。
单个要素是无法形成关系的,要素越多关系越多。n 表示要素的数量,那么关系的数量为Cn2。也就是说增加一个要素,增加的关系数量为n-1。
不同的系统,达成目标的有效性不同。同样的投入,产出也可能相去甚远,表现为系统效率的不同。系统与效率的关系犹如不同类型的函数,在同一自变量前提下,相应的应变量数值各不相同(图1)。
不同的函数,就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所有的函数都可以以一个一般化的公式表示:Y=F(X),X 即为要素,F 为不同的关系,Y 表现为不同的功能。因为函数的不同,相同的自变量会产生不同的应变量;不同的自变量也会产生相同的应变量。同样,因为系统的不同,相同的投入可以有不同的产出;不同的投入也可以有相同的产出,继而产生了不同的效率。
要素在系统中的关系
要素是实体存在的,是色界的物质。想要形成关系的想法是欲,而最后形成的关系是空界的内容,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系统中要素的关系相当于是磁场和力的关系。因为要使生产要素转换成生产力,必先使诸要素形成关系、结构、层次,并同时赋予相应的机制。这里的关系、结构、层次和机制就是形成系统的关键。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者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现代物理观点认为,物质中能形成电荷的终极成分只有电子和质子,所以负电荷就是带有过剩电子的点物体,而正电荷则是带有过剩质子的点物体。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性,并且可以使磁体间不发生直接接触就产生相互作用。
对于一块简单的磁体,肉眼看到的就仅仅是一块铁块,我们看不到它周围形成的磁场,但是一旦磁性物体进入该磁场,就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
要素和关系的数量关系
图1 系统结构与效率
化学键也是相同的道理。化学键是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而这些键的作用都是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互动。其中离子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转移后形成的正负离子,并由静电作用后形成。共价键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并在理想的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是原子间通过共同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而金属键则是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总结而言,化学键就是由原子或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力。这里的相互作用本质就是一种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关系的不同,创造的结果也不一样。对于财富系统而言,关系可以创造财富,且可以通过调整关系来实现财富的放大作用。
图2 磁场和磁极
图3 系统变化图
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不是相互对立的,系统通过结构对要素实现制约。一个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每个人是该系统的要素。社会通过道德、规章、法律来制约人的行为,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运动。
图3 中两个圆分别表示两个系统。在第一个系统中,将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机器中,加上人为的操控等因素,生产出产品。随后进入第二个系统,此时机器由于被使用而产生一定的磨损,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得到技术进步或者经验累积。系统Si 由劳动力、生产要素和机器设备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后,产生另一个系统Sj,该系统包括获得经验的劳动力,产生磨损的机器设备,以及产品Pi,产品是关于生产要素和技术的函数。而机器设备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更小的系统,其内部有复杂的构造,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加工原材料。当生产要素发生变化后,大系统Si 发生变化,导致生产关系变化,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P 会发生变化。当机器发生变化后,系统Si 也会发生变化,则生产关系又发生变化,生产的产品P 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图4a 要素、系统和产品关系
要素是系统的必要条件
古人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做饭而言,大米是基本要素,没有大米,即使巧妇的手艺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毫无作用。因此,要素是必要条件。对于生产而言,有了要素之后,并不一定能产出相同的产品。就好像将两份相同的食材给两位厨师,做出来的菜肴也一定是不同的。此时由于厨师不同,也就是系统不同,把相同的要素投入到不同的系统中,由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自然也就不同。即便是给定相同的要素和相同的系统,产生的产品也未必相同,因为系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
要素对于整个系统或者生态而言,是必要条件。对细胞来说,要素是碳(C)、氢(H)、氧(O)、氮(N)等化学元素;对于人体组织而言,基本要素是细胞;对于人体器官而言,基本要素是组织;而对于个体人而言,基本要素是器官。所以要素是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而言的,某个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而该系统又可以成为其他系统的要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要素是系统的基础,没有要素,系统将无法形成。然而要素的简单堆积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只能发生物理形态的改变,系统的形成需要要素间产生化学反应。要素并不是产品的决定性因素,举例来说,对于陶器,并不是具备了陶土就可以生产,生产陶器需要在一定的系统中进行。
图4b 要素、系统和产品关系
传统观念中,要素是决定生产力的关键,普遍的观点认为要素质量高,产品的质量就会提高。威廉·配第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因此,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只关注于提高要素质量和数量来提高产量,这种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的。由于企业家不清楚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关系,甚至完全忽略了生产系统,因此在生产中为了增加产出,而一味地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图4a 中投入的要素虽然很多,然而由于系统尚不能处理如此多数量的要素,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也受到限制。而图4b 中,系统得以改进,此时生产产品的数量由要素决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素作为资源的一种形式,过度投入会导致资源浪费,而系统是内生的,主要由内源性物质决定,如人的思维。因此提升系统功能是建立在对人的智慧开发的基础上的,并不会造成有形资源的浪费。生产要素的质量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但产品的质量最终取决于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