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典型培育路径浅析
——以H大学为例

2019-11-20谭婷婷湖北民族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典型少数民族辅导员

■谭婷婷 张 蕊/湖北民族大学

一、典型培育的实施

“典型示范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元素,典型的功能在于引领时代精神,塑造优秀品质和营造优秀氛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与行为标准一致。”[1]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创新少数大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H大学自2016年以来开始实施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该项工程包含辅导员工作室、实践家访育人两项队伍建设,《我们的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汇报会两项阵地建设,学生组织建设、N对一帮扶的两项创新举措实施,多措并举,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典型。

辅导员工作室、实践家访育人两项队伍建设,分别以建设“我们的家”辅导员工作室、开展新疆家访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典型提供师资队伍的组织保障;《我们的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汇报会两项阵地建设,分别以创建民族团结电子刊物《我们的家》,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汇报会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典型提供阵地支持;学生组织建设、N对一帮扶的两项创新举措,分别以在学生组织成立“民族事务部”、在全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N对一帮扶为依托,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典型提供内涵建设。通过近三年的工程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培优选优、选树典型工作初见成效。

以第一届成长汇报会上做典型发言的阿某、某曼、祖某、娜某、马某、雪某六位少数民族学生为例,在2016年的第一届成长汇报会上,他们分别从思想、学习、创业、自立自强、人际交往等角度汇报本人成长事迹。现已毕业的五名学生职业现状分别为高校辅导员、创业、研究生在读、企业员工,尚未毕业的一名学生正在等待考研成绩。在校期间,他们全部参加过“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汇报会”,受到过“我们的家”宣传推广,并且是N对一帮扶的重点培养对象。其中阿某、祖某、雪某是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骨干力量,某曼、娜某、马某通过N对一帮扶分别克服了创业、思想转变及其他方面的人生挫折。他们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培养,提升了自信,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成为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某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校的成长轨迹不仅折射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积极作用,而且在学校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中传递了“正能量”。

根据数据显示,三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N对一帮扶900余人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200余人,成长汇报会累计覆盖5000多名师生,电子刊物《我们的家》宣传推广少数民族先进典型50多人。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优秀典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典型培育的作用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体现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关心关爱关怀,提升了学校民族事务管理水平,拓展了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

(一)传递“正能量”,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不断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同时,选树的优秀典型在学业、创业、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典型故事在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得到宣传推广。近几年,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交流交往交融的氛围日益浓厚,考研深造、就业创业的成长动力日渐增强。

(二)促进交流交往交融,营造“石榴籽”般的民族团结氛围

成长会汇报会的开展,让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近距离聆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故事,加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成长的了解以及对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了解,电子刊物《我们的家》的宣传推广,为各民族师生提供了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平台,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促进各民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打造“三全”育人的格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精准教育、精准管理、精准服务水平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不仅从学生身上着手,也努力探索少数民族事务工作的辅导员力量。通过创建“我们的家”辅导员工作室,将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民族事务专干团结在一起,定期培训,组织沙龙,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家访育人的工作,组织辅导员假期赴新疆家访,让辅导员通过在实践深化认知。

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近三年的落实,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风整体提升,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考研深造比例逐年攀升。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不断提高,各民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的格局逐渐形成。

三、典型培育的改进

“传统的典型宣传偏重“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主导、偏重宣讲、单向传输,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表现出一定的代际间的疏离,容易让普通学生倍感压力,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2]“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在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树典型方面仍有改进之处。

(一)完善制度保障,建立一对一跟踪反馈机制

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实施,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成长汇报会上互动交流,在《我们的家》中的欣赏优秀同学风采,在育人家访中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先进典型的故事在他们身上产生鼓舞作用。这种作用的激励让他们暂时树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由于缺乏自我鞭策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长期的动力,这种榜样激励的作用往往是一时的。为了切实达到典型激励的作用,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少数民族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骨干对学生的一对一跟踪反馈机制,不断促进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建立和完善由学工处、二级学院牵头,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等参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一对一反馈机制。通过学年鉴定、学年学业反馈、电话家庭、假期家访等工作的跟进,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

(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吸引力和覆盖面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实施虽然挖掘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优秀典型,不断宣传推广典型的故事以发挥鼓励作用。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重大影响力的典型事迹仍然还有待挖掘,覆盖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典型激励模式,尤其是建立倒金字塔式的构成模式有待增强。为了改进不足,一是要在选树典型的同时,充分带动师长的参与,邀请少数民族辅导员、内派教师分享个人的成长故事,举办教授午餐会、面对面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让典型的作用引发更多的共鸣;二是在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与时俱进,深入学生实际,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不断扩大先进典型工作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典型少数民族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圆》典型易错题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