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青春书写的时代性研究
——以《默读》为例
2019-11-20西华师范大学
■粟 琪/西华师范大学
网络小说的写作和阅读的多数群体偏于年轻化已是人所周知的事实,这其中固然有80、90后恰逢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各种移动终端逐渐普及日常生活的良好机遇,熟练掌握变革的媒介技术并以此作为写作支撑的时代契机;也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民生活水准提升,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保障转向精神文化诉求的市场需求;亦有对外开放后多元文化涌入共生,80、90后充分占有各种文化资源的教育背景。网络小说的写作是极富青春气息的写作,这不仅体现在写作、阅读接受群体的年龄段较为年轻化,还体现在具体的文本内容上。而晋江文学城的签约大神级作者Priest作品《默读》就是作者以别出心裁的互文写作架构体现了青春书写的审美特色,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切中紧跟时代步伐,在对社会热点和社会痛点的记叙中,在对社会价值观的评判中,展露了青春书写的社会责任感,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描摹中彰显了青春写作的人文关怀。这对网络小说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地借鉴意义。
一、青春书写的审美风格赋予时代性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①这既体现在创作者的身份上又体现在创作的内容上,具体则涉及到创作的题材选取、创作方法、创作语言、创作风格等等上面。网络小说发展的大趋势是青年人创作、青年人阅读并引发传播热潮,因此,对青春书写的界定既包括对创作主体和阅读接受者的群体年龄,更重要的是书写内容中所反映的青春特色的捕捉。以 Priest的《默读》为例,在文本架构上更能融合多种文化元素,使用另类的文本架构方式,网络小说中的写作者和阅读者面对着人生各个阶段诸如独生子女问题、单亲家庭、城乡二元对立、大学扩招而致的工作机会紧缺、买房压力、婚恋压力、养老压力等多种问题,接受了学校的通识教育,有着更为多元的文化审美诸如对二次元耽美、西方经典名著阅读等认同心理,对过往文学审美经验的挪用更为自然和反应敏锐,创作者与读者共建了一种明显带有他们自我标记的青春性的文学审美空间。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这种写作手法以用典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在当代网络小说写作中,用前后相关性极强的文本对小说内容进行提示和铺垫,叫互文性。文本间的互文性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它意指“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构成,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②在Priest的小说《默读》中,以西方名著中的主角人名影射每个小故事的主角名,有相关的阅读知识经验的读者在阅读中就感受到由互文性文本相互暗示相互指涉带来的阅读快感。这种互文性指涉不仅体现在文本故事情节的暗示上,还体现在主角人物的名字设定上,这也是很多网络小说青春写作中的一个明显特色-取名必有出处,或源自唐诗宋词元曲或是西方神话、经典名著。亦体现在小说文本的语言运用等方面。而这些相关的阅读前期知识文化储备,正是接受了义务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同学所具备的一个整体知识框架,而这些语文教育乃至其后的大学通识教育(比如西方经典名著导读)、美国漫威电影、二次元文化都和创作者一起共建了网络小说中青春写作的文学审美空间。这些都在《默读》中有所体现,《默读》是一部破案小说,它的两位主人公的名字费渡、骆闻舟,不免使人想到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舟一渡,结合文中爱与救赎的感情设定,古诗在新语境下互文出了新的含义。最后除了互文性的审美空间的架构,极富青春气息和时代文化特色的语词变异是青春写作的另一特色。比如《默读》中,用“上面有人、里面有兄弟”叹讽迷信人脉的乡村少年,用“袁大头复辟”讽刺校园暴力恶势力滋长,“道阻且长”的小巷弄,“中国队长骆”“这么’鸳鸯蝴蝶派’的一顿夜宵仿佛确乎不符合骆队的‘煎饼果子热豆浆’的居家风格”等等语词,可以看出,青春写作的一大特色是多元文化的融入,既有义务教育学到的知识体系在写作者的手上进行了征用与影射,又有来自港台通俗文化、西方文化的多元影响,由此带来读者共鸣感与扣人心弦的阅读效果是值得网络小说青春写作加以借鉴的,言之有物,语出有故,这也是新时代阅读者对网络小说青春写作的审美期待。
二、青春书写的社会内容和人物塑造极富时代性
时代性首先体现在小说叙述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热点事件,比如《默读》中的城市开发土地价格飙升、拆迁暴富、贫民区群租房、外来人口随意流动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繁华区里富二代纸醉金迷的生活、举办重大会议时拥堵车辆限号通行、恶性社会事件的舆论风波、乡村失独老人生活现状、校园暴力、畸恋幼童的罪恶产业链、利用新生活方式犯罪等等。作者通过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敏锐捕捉,将业已发酵成全民探讨之势的社会问题用小说表现出来,体现了网络小说青春书写的时代性与责任担当,比如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与不断反转的社会舆论暴力。同时,又将尚未引起社会大众重视的但又业已存在的社会风险通过小说叙事表现出来,彰显了小说写作的前瞻性与人文关怀,比如《默读》中对利用快递、有声书阅读APP实行新型犯罪的描写,警醒着人们在享受科技变革带来的便利之时不忘高悬在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次,文本中自然展现的新生活新风尚让小说有了更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时代气息。酒后代驾、骑行者、有声书手机APP、无处不在的监控、录音、铲屎官撸猫的新社会角色、耽美关系的角色设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微信汇报工作进展等等这些日常新事物和青年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或者出现在日常吃瓜记录等娱乐活动中,或者就是其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将故事发生背景设定于其中感觉真实而细腻。最后,叙述涉及到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极富时代性。故事成功者的年龄设定越来越年轻化,未满22岁的总裁型男主人公费渡,优雅敏锐善于推理又毒舌颇有城府;忙于删帖、控制舆情发酵的政府机关执法人员;拉关系精通、干工作稀松的官场老油子分局局长王洪亮;干部子弟出身口齿伶俐、精通人情世故、聪明而有正义感的猫奴警察队长骆闻舟;刚进入警察队伍较真而不通人情世故的高材生肖海洋;温和善良眉目清秀的房奴警察陶然;恪守工作本分,佯装高贵冷艳为工作唱黑脸的未婚女警察郎乔等等,这些都是在过往小说人物形象又结合时代背景而增添的一些新社会角色,既为当下都市人物画廊提供了人物形象的展演又将时代问题内置于人物形象性格发展演变之中,使得作品更鲜活生动。
三、青春书写中的多元价值观的呈现赋予时代价值
《默读》是一部在价值评判上既体现了主流价值判断但又重视挖掘新时代语境下某些价值判断新变的网络小说。结合作品来谈,《默读》中对底层人民生活处境的关注是符合关切弱势群体的社会主流价值的,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挣扎与困顿的描述,在《默读》中占据了大幅篇幅,“像一只没了壳的蜗牛”,这是对失独老人何母的描写;还有对惨遭集体性侵却不敢发声的中学少女的刻画,对因幼女被害极度愤怒激情杀人的普通教师父亲的惋惜……这些底层群众的挣扎与反抗令人痛心。而在作者却并不是把赤裸裸血淋淋的惨象抛置出来引人唏嘘就结束了,而是透过现象之外,借由故事角色之口做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各个阶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牵绊甚至比当下生活在社会里的我们能意识到的还要深,所以,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营造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氛围是当下的写作者和读者所要认真思考和践行的。这也符合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而在对公权力的使用者价值判断中,《默读》设置了一正一邪的两个代表阵营,一个就是以骆闻舟小年轻团队为代表的竭力揭露犯罪事实,浴血奋战的正义警察团队,另一个就是公权力使用队伍中的变质者。《默读》中作者仍是借警察前辈对新入职警察肖海洋的教训中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公检法体系中固然有违法乱纪的事实存在,但不能因此就丧失了对法律、对职业的信仰与信心,严明的法纪和内心的自律依旧是每一位公民应该也必须去坚守的。还有对校园暴力中凌虐弱小行为的谴责,对锄强扶弱、一生追求正义的自行车侠顾钊、杨队的礼赞,无一不体现了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但另一方面,对社会正向价值观的评判中也随时代发展变化而出现了新语境下的新变。比如之前通行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民谚在当下社会却发生了“凤凰男”的变异,出现了因为想斩断过去历史而杀人抛尸的“凤凰男”律师赵昌浩、欺骗凌虐、豢养通缉犯的变态费承宇等人物角色。而这些角色的出现其实也是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作者既描写了底层的惨又写出了底层之中可能潜藏的恶,这就有别于单一的价值评判。弱势群体也可能是犯罪对象,就如诱杀女童的同样可能是看似较弱的女童,实施校园暴力的也可能是法律意义上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这就有别于以往普通民众对犯罪分子皆为面目狰狞的认知。
正向价值观是指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判断的一种价值观,非正向价值观判断是指不同于正向主流价值观的一种价值评判,这种价值判断不危害法律,是一种通情、合理与部分群体诉求相吻合的价值判断。
四、结语
很多人在提及网络小说时着重贬斥其想象虚幻特质。但此种看法忽略了创作背后的现实品格。有一些网络小说中的青春写作者能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并通过别出心裁的写作技法文艺要反映现实,试图为当下人生的困局找到些许解决办法,并用畅达的语言表达和充沛的情感打动读者。《默读》就体现了网络小说青春写作中极富时代气息和社会担当的特质。小说里描写的案件乃至由其引出的问题在当下社会都有或隐或显的表现,可以说是紧扣时代热点甚至是社会痛点。而这些写作中的时代性表征所内蕴的时代价值对网络小说青春写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地借鉴意义。
注释:
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Z].
②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符号学:意义分析研究[A].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学出版社,199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