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小夜曲》中史蒂夫的人物形象

2019-11-20吴慧玲李文军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夜曲史蒂夫整容

■吴慧玲 李文军/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石黑一雄是著名的日裔英籍小说家,出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其代表作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自步入文坛以来,石黑一雄获得布克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石黑一雄于2009年推出首部短篇小说故事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随即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小夜曲》充斥着敏感而柔情的怀旧音乐,一位遭受挫折却天资禀赋的青年萨克斯手,叙述了他的整容风波和与琳迪·加德纳滑稽荒唐的经历。无论是探究《小夜曲》中“陌生化”的叙事效果,还是讨论其中浮世艺术家的生命挽歌和创伤记忆,无不体现出故事中主人公的生存常态和所面临的困境。李厥云认为“整容成为琳迪和史蒂夫这类人选择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并博得认可的唯一出路。”①并不能认同,在下文中会详细论述,力图呈现一个完整的,矛盾的,饱满的艺术家形象。

一、人格系统理论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其人格系统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构成。他1923年发表的《自我与本我》,1933年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论新编》详细地分析过这三种人格结构。它们是用来表达人格中不同的过程、作用和机制的。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身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是人们所有热情、本能的来源。它没有道德观念,缺乏逻辑推理,唯一的需求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满足欲望,躲避痛苦,追求快乐。自我是社会产物,是本我与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者。自我是有逻辑和理性的,有组织、批判和综合能力的,遵循“唯实原则”,控制和指导本我,调节“真实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之间、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的这种对立”,主管人们维持正常而守法的生活。超我是人格在道德方面的体现,是“一个从自我内部分化”出来的自我理想。②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的体现者。超我像一个监督者,设法引导自我走向更高的途径。超我是人类理想的源泉,一切完美的追求都来源于它。伊格尔顿在《美学的意识形态》中指出:“超我是所有唯心主义的源泉,也是我们内疚的源泉;超我既是高级牧师又是警察代表,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既是欲望的表象又是禁忌的传播者,作为良心之声,超我以阉割这种威胁为基础,进行导致我们的自我厌恶和自我折磨,对此弗洛伊德评述说,‘正常的人’比他所理解的人更道德。”②

二、欲望与克制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满足本能欲望的冲动,但任意的本能行为是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自我指导着人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法律秩序,在这个前提下去寻求满足本能欲望的方式,从而使个人欲望的满足与社会规范达到一致。这个时候,超我会奖励自我。在《小夜曲》中,史蒂夫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萨克斯手,技艺娴熟,吹出的乐声,细腻、温柔、舒服。却由于长相平庸、兼具失败者的和不对路子的丑,处处碰壁。而长相端正或丑的性感、丑的有魅力的同行顺风顺水。史蒂夫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里,窘迫、压抑和无奈。一般而言练习室是整洁而高贵的,承载着艺术家的音乐梦想。而史蒂夫迫于经济的压力,把家里最小的一个房间改造成一间厕所一样大的练习室,用泡沫、鸡蛋托和旧的加垫信封隔音。他在这空间狭小,密不透风,条件简陋,环境恶劣的地方吹奏乐曲。当妻子海伦出轨,他克制住自己,没有北上,找那一对算账,没有与情敌争吵。当妻子新欢普伦德加斯特愿意为史蒂夫出钱到全城最好的外科医生那里做整容手术,他没有发怒,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这都是不能承受的侮辱。加之史蒂夫不愿去整容,经纪人拒绝给他活计。感情和事业窘迫,史蒂夫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压抑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克制到了一定程度。

三、自我与传神的细节描写

在三种人格结构中,自我的处境最为艰难,它既要承受本我的欲望冲击,满足其欲望冲动,又要使这种冲动符合行为准则,所以身受两重力量的压迫和钳制,举步维艰。自我既想讨好“本我”,又不敢得罪“超我”。

(一)欲望至上的史蒂夫

当本我战胜自我时,人便想尽快发泄由于外部或内部刺激所引起的冲动,寻求欢乐和满足。史蒂夫接受整容一个星期后,完全被本我控制,虽然承受肉体上的疼痛和折磨 “脸疼的要命,体内的麻药让我觉得恶心”,精神上却异常的兴奋和高亢,“我感觉好极了,兴奋、乐观。我对鲍里斯医生充满信心,多少电影明显把自己的前程交到他的手里……我将是他的杰作;看着我这张失败者的脸,激起了他内心最深处的雄心壮志,让他想起了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他会百分之两百的全力以赴。”揭开绷带以后,史蒂夫想象着一张精心雕琢过的脸,有点野性又很有味道,带点似有似无的忧郁气质,有点像年轻时候的德尼罗,或者吸毒前的切特·贝克,符合一个严肃的爵士乐手的各种需求。并且畅想着要做的专辑,要请的助阵明星。史蒂夫感觉得意洋洋,不敢相信自己曾经迟迟不愿整容。此时的史蒂夫飘飘欲仙,忘记道德和理想,沉浸在虚妄的幻想中。

(二)羞愧难当的史蒂夫

然而当本我快到逾越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时,也就是到了“撒野”地步的时候,超我就会踱着方步出来喝止,发挥自己监督者的作用,惩罚自我,使人感到内疚,自卑甚至有罪。人便会遵守社会规范,不做逾越道德和法律红线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作用满满退去,史蒂夫“开始觉得消沉、孤独、可鄙”。他把CD一张接一张不停地放进B&O,并在地毯上走来走去,时不时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停下,“审视着镜子里那个只露出两只小眼睛的缠着绷带的怪物”。他懊恼自己掉进一个深坑,作为一个爵士乐手,如今成了“又一个可怜的骗子”,妄图通过整容跟在琳迪·加德纳的后面,“爬进空虚的名流堆”。史蒂夫反感和鄙夷自己的行为,被超我点醒,想起自己是一个艺术家。

当琳迪写信邀请史蒂夫时,他还“感到兴奋。”第一次和琳迪呆在一起时,他表现的很理性和礼貌。他观察琳迪的穿着,欣赏她的身姿,“她在我面前缓缓的随着歌曲起舞,自我陶醉了。她动作轻盈、优雅……她身材苗条、匀称。她穿着一件半是睡衣半是晚礼服的衣服”,觉得琳迪既像病人,又迷人。可是史蒂夫第一次从琳迪住所返回后和经纪人通电话时情绪失控,不断重申自己掉进了圈套,看轻了自己,“整件事都是错的……应该更看得起自己一些”。表达自己想离开这里的渴望,“我要你把我从这里弄出去”。暴露出最真实的自己,“我受不了再去一次。我刚刚去了,耐着性子呆在那里”,“她放她丈夫的唱片!妈的,我想她现在又在放另外一张。我现在堕落到这种地步了。跟她那种人。”,“这里是名流地狱。”。史蒂夫对此深恶痛绝,想逃离,“我也不要什么门为我打开,除非是因为我的音乐。”。并表达了对整容的厌恶、懊恼和羞愧之情,“我要把这副木乃伊面目拆下来,我要把手指伸到嘴里去,使劲拉我的脸,能拉成什么样就拉成什么样。”

(三)充满矛盾的史蒂夫

史蒂夫对琳迪是绝对否定的,觉得她低俗、肤浅、没有原则和底线。如果有这么一个人能代表世上所有肤浅和恶心的东西,非琳迪·加德纳莫属。她一无是处,不会演戏,没有音乐才能。她沽名钓誉,靠“适时的绯闻,适时的结婚,适时的离婚”增加热度,凭着不断地抛头露面,不停地出席各种首映礼和派对,“把自己的手搭在名人的胳膊上”而出名。可当琳迪再次邀请他时,史蒂夫选出最能感动她的CD,换上干净的衬衫,披上晨衣,去应邀。史蒂夫心理上抵触,行为上迎合再一次让人咋舌。在与琳迪聊天时,史蒂夫提起杰克·马弗尔获得年度最佳乐手的事,“我们认识他的时候,他还默默无闻。但他其实是个骗子、冒牌货。从来都找不着调。最近我也听过他的演出,好几次,没有比以前进步。”史蒂夫充满矛盾,总是不愿当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妻子那里说经纪人可笑,在经纪人那里表达对琳迪的厌恶,在李那里又赞美获奖共事过的乐手,在琳迪那里表达对获奖乐手的鄙夷。可史蒂夫喜欢琳迪恭维他天赋过人,就好像“有一群女人,姿色平庸,一个漂亮女人走进来,就会遭到其他人的憎恨,想把她的眼睛挖出来”。当史蒂夫和琳迪到达舞厅,准备把偷拿来的铜像放回去时,史蒂夫又觉得 “没必要把这个还回来”,应该“把所有的奖杯都扔进垃圾堆里”,认为所有的得奖人都是冒牌货。史蒂夫充满矛盾,郁郁不得志。

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布拉德利·史蒂文森,史蒂夫的经纪人和好友,说出了他内心深处最迫切的世俗的渴望,成为大明星,“不只是成为在录音室里替人灌制唱片的大牌录音乐手,而是成为抛头露面的大腕”。他最纯粹的理想和追求是成为一个爵士乐手。但现实中,他“只是一个打零工的萨克斯手,在录音室里讨生活,或者给乐队补缺”。一次跑步意外,史蒂夫踢到地上突出来的硬物,他脱掉运动鞋和袜子一看,“大拇指上的脚趾翘了起来,像在做一个希特勒式的敬礼”,他感到一阵恶心,昏了过去。要被人拿刀切来划去,史蒂夫心里必定不欢喜。史蒂夫有自己的骄傲,认为自己的“才华是这座城市里的人的两倍,”整容会践踏他的尊严。经纪人反复劝史蒂夫去接受这补偿,史蒂夫很生气,“叫他吃屎去吧”,这次扯的太远了,“扯到不见天日的深谷里去了,热气腾腾的马粪在那里也会瞬间冻结。”要想当好司机的人就得去买一辆好车,要想当大腕萨克斯手就必须有一张拿的出手的脸,一张可以登上电视、杂志和广告的有特色的、精致的、可以吸引来粉丝的脸。这些统统让他感觉不舒适。他发自内心的质问,作为一个音乐家,为什么要加入这个游戏,为什么不能按照心中最理想的方式演奏音乐,为什么要整容。史蒂夫在理想和现实里挣扎,痛苦不已。

五、结语

《小夜曲》中,透过分析史蒂夫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具体表现,呈现出了一个不得志、失意的艺术家形象。史蒂夫竭力地塑造自我的身份认同,疯狂地拥抱着自我尊严和个体身份,犹如飞蛾扑火般追寻的梦中幻象,最终却无法弥合人类和其行为之间最初的裂痕,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

注释:

①李厥云.浮世艺术家的生命挽歌—论《小夜曲》中异客的文化救赎之路[J].赤峰学院学报 ,2016,37(01).

②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小夜曲史蒂夫整容
切莫被表象蒙蔽
切莫被表象蒙蔽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陈学冬《小夜曲》最新海报曝光
以“微更新”实现城市治理的“微整容”
春语:青稞入土(外一首)
老叔整容了
前后夹攻
兔子整容
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