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航线视域下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研究

2019-11-20李晓雯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东海航线

■李晓雯/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

一、前言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访问东盟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此突破国家疆界的文化界限,使沿线各国从区域全局发展的大处着眼,通过平等协商和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生命,将世界的未来和命运与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沿海与世界的海上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它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1]。据文献记载,以宁波为核心的浙江沿海自唐末开始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主要起点,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乃至元明两代,更是成为东海航线的核心。通过东海航线,中国的商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中国文化也随之大规模地通过航海与贸易实现了位移,并传播到这些国家。浙江沿海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流传着大量精彩纷呈集中体现古代中国东海航线海洋交往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独特文化资源。民间故事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经过几千年口耳相传,在无数人的收集和整理下,逐渐成型为散文体叙事艺术创作。根据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广义的民间故事分为神话、民间传说和狭义的民间故事三大类[2]。由于民间故事在旺盛的生命力下产生了变异性的特征,民间故事的体裁界限变得相对模糊[3],因此本文所探讨“东海航线下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特指体现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集中反映浙江与海外进行海洋交往的广义民间故事。

目前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的相关研究较少,以东海航线为视域的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研究几乎空白。本文以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为研究视域,对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探究其内在特征和文化价值,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而达到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浙江海洋交往民间故事的分类

浙江海洋民间故事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但前人多着重于渔业渔俗民间故事研究,也有一些零星的海洋交流的故事和传说,但相当零碎、不系统。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体现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集中反映浙江与海外进行海洋交往的民间故事数百篇,以故事的内容题材为分类的标准,将浙江海洋交往民间故事分为政治交往类、海外贸易类、海外移民类、海洋冲突类四种。

(一)政治交往类

政治交往是海外交往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类,自东汉以来,中国与日本等邻国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政治交往,常常互派使臣进行政治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中外使臣的往来交流之中便发生了不少奇闻趣事,口口相传,成为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

此类民间故事的主角一般是东海航线沿线国家的使臣,较为典型有象山新罗岙地名由来的故事。相传唐代有一位新罗派遣入唐的崔姓大使海上遇难后被象山罗氏所救,罗氏帮助新罗大使修好商船,还陪同大使到达京城。唐玄宗得知后赐官罗氏并令其专管海上贸易。后来,崔罗更是结为兄弟,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个象山的荒僻渔村山岙,后因常有新罗国人作客,就取名“新罗岙”沿用至今。此外还有喜娘的故事,相传喜娘是日本遣唐使清河和唐朝女子生下的女儿,清河曾多次试图带着喜娘回日本都失败了,直至清河死后,喜娘乘第十四回返程船才最终经舟山返回日本。又如流传于宁波的广德湖废湖为田的故事,相传宋徽宗年间,为了收租谷建高丽使馆,招待高丽使者,造神舟巨舶往来高丽,鄞西广德湖因此废湖为田。这些民间故事集中地表现了在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重要时期,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中外各国在使臣的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也表现了中外使者飘洋过海,远离故土,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地传播文化的执着精神以及使臣们身居异国他乡对自己的国土故乡的眷念之情。

(二)海外贸易类

浙江地理位置优越,东南部分沿海,明州港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迅速成为浙江通往海外诸国的主要港口,汉唐时期海上贸易起步发展,宋元时期鼎盛辉煌。频繁的海外贸易不仅带来经济的繁荣,也给浙江沿海民间故事增添了新的题材。

海外贸易类民间故事以海商为主体,或描写波折的海外贸易过程,或刻画离奇的海外探险经历,充满冒险和奇幻色彩。如《夷坚志》中有大量此类故事的记载,长人国篇描写了明州海商出海偶遇长人的海外奇遇;昌国商人篇描写了明州昌国海商航海至无名巨岛,被海岛居民囚禁戏弄后历经艰难终于逃脱的故事;海山异篇中温州巨商张愿带人出海,航行中遭遇风浪,在海上漂泊多日后来到一座海岛,靠岸后发现岛上长着漫山遍野的大竹子,便砍了十棵竹子以作船篙。在回航途中,他们碰到其他外国船只。因倭客和昆仑奴慧眼识聚宝竹,张愿便和他们进行了一番交易。又如流传在舟山的“春日丸”故事,清代有艘叫“春日丸”的日本商船遇到海上风浪漂流到舟山,流落异乡的日本船员受到了当地居民和官员的救助终得以平安回国。这类民间故事展现了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外贸易景象,我国与日本、高丽以及其他诸国通过广袤的海洋互通有无,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一艘艘商船满载着货品驶向茫茫大海,同时也把各自的文明传播到了海洋的对岸。

(三)海外移民类

古代中国与古代东亚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频繁的交流势必会促进国家之间人员的往来。在收集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的过程中,经常能够看见有其他东亚国家的船只漂流至浙江沿海一带,继而就在古代中国长久居住下来的故事。而在中国也有许多因为政治因素等原因远赴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定居的故事。

台州崔家嶴的由来就是相传在三国时代,朝鲜崔氏三兄弟出海打鱼,结果不幸遇到了暴风而漂流到了福建。在那之后,他们北上到了现在的浙江崔家嶴,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还有关于沈清,虽然有许多版本的记录,但是基本上都是为了让父亲复明,韩国孝女庄洪施助弘法寺,而后庄洪嫁给中国商人沈国公定居于山普陀莲花洋畔,改名沈清。为了让父亲重见光明,沈清又命人制造了570尊观音佛像漂洋过海送往韩国。除了移民至此,中国古代还流传着许多名士从浙江沿海一带出海,移民至日本、朝鲜半岛的故事。舜水公祭就是朱舜水抗清失败于日本避难,后其心灰意冷,决定在日本收徒讲课,弟子遍布日本。朱舜水临死前让弟子带一株樱花,种到余姚祖堂庭院里,让子孙祭祀悼亡,这也就成了舜水公祭的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徐福东渡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此类民间故事所记录的人员往来与前面的政治交往类等民间故事相比与当时的官方行为关联较小,因此许多故事会跟海难、自然灾害有关,但也不乏因为政治原因不得已出奔移民的故事存在。国家间非官方的人员移居为不同的文化提供了更为灵活而自由的交流途径,也对当时日本、朝鲜半岛的农业、手工业、医学、文学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海洋冲突类

海上冲突指的是包括倭寇对沿海各地的劫掠、各国间海战、海难等在内的一切发生在海洋上的磨难和冲突。海上冲突类的故事是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反映了非正常交往环境下的争端。

该类民间故事的主角一般是倭寇、船贼以及抗倭将士等。在宁波当地就流传着戚继光和“光饼”的故事,明时浙江沿海倭寇猖獗,老百姓不忍戚家军追杀倭寇时常饿肚,做出可以串起挂在头颈上边走边吃的烧饼。因为这饼是专门为威继光将军部下所做,故称为“光饼”。诸如此类的关于抗倭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明代海盐有一盐官之女被倭寇掳走脱身回国后得到明神宗嘉奖的故事,又如发生在浙东沿海岱山岛东部渔家三姐妹为夺井与倭寇展开了殊死斗争最终牺牲的故事。此外,海洋冲突也可以是海难。如日本《越前国名迹考》里记载的“普陀洛山天妃凭宝(原文)圣母娘菩萨观世音”缘起的民间故事,一群红毛贼船盗取了普陀山的佛像宝物前往日本,途中他们三艘船中有两艘在大洋中发生火灾而沉没,剩下的一艘在长崎入港时失火。港口的小船出束搬运行李,灭火后将物品归还给红毛人,可他们却拒绝收回佛像。通词询问理由,他们告如原委说,也许正因为菩萨要来日本所以我们的船才免于大洋中的水火之灾。从以上搜集整理到的故事中以倭寇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和当时岛国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流落海上,倭寇肆意侵扰中国沿海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海洋冲突虽不是像政治交往、贸易往来等自觉的良性交往行为,但是其起到的文化传播功能亦不可小觑,在这种特殊的海上交往活动中,也不知不觉地将中国和海外世界连接了起来。

三、浙江海洋交往民间故事的文化功能

民间故事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是巨大的。而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这类特殊的民间故事,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因此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本民族而言,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是我们解读古代沿海人民民俗生活的一把钥匙。民间故事本身便是人民生活的艺术反映,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出沿海人民的美好心愿及其生产民俗、岁时节日民俗、航海民俗等文化内涵,成为我们了解并研究沿海人民生活的又一面镜子。

其次,了解海洋交往类的民间故事,是我们了解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交通历史的重要补充材料。海洋交往类的民间故事所反映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都是有史料可循的,它是古代中国及其邻国发达的航海活动在民间的生动反映。这些经历朝代变更时间洗涤却依旧具有温度的故事,就如同一个记忆魔盒,把古代辉煌的航海史真切地记录其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最后,作为海洋交流为内容的民间故事,它身上所体现的交流经验和互通精神,对建设今天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上东海航线上的各类海洋交往活动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海外国家的政治制度、生活习惯、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而且这种影响也一直延续至今。不仅是我国浙江沿海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沿线国家——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也有许多民间故事也都是体现与中国的各方交往交流,可见在这条航线的牵引之下,各国、各地区之间自古就已经有了很深的文化共通性。合理解读这些充满人民智慧的民间故事,从中吸取养分,也有助于我们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四、结语

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谱写了东海两岸人民的文化友谊和文化联通,对中国人民与世界贸易、人文等融合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经验。但是目前由于保护不力,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的主流文化进入中国不断冲击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境:许多传之既久的口头作品或因没有传承人而传承中断了,或因不再被现代人所喜爱进行再传递而传承中断。尽管文化部近年来将一大批民间故事项目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国家层面对民间故事进行了保护,但民间社会实际的贮藏量远远大于进入国家名录的项目数量。就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交流类民间故事来看,立项较少,重视程度较低。因此,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浙江海洋交往类民间故事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东海航线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山东航空新开航线列表
开通4条直飞国际航线
东海采风作品选
贵阳至北美洲际航线开通
李东海的诗
哪双是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