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道路初探

2019-11-19贺栋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职院校

贺栋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实际有很多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情况,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当把从本科院校学来的学生工作理论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调动一切因素为高职学生工作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此消彼长式的矛盾,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走出照搬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经验带来的工作盲区。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真正成为高职教育基础性地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架构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生工作道路

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短,学生工作方面存在学生群体具体实际情况差异性大,工作经验方面跟本科院校比又缺少先例。如同登山至高处,罕见足迹,需要高职辅导员们不断探索,需要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并记录下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道路。

一、调动一切因素,为学生工作事业服务

如何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人手少、工作繁重,相比本科院校保障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发挥相对落后的状况下建设和巩固优秀的高职院校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学生工作道路,已然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前些年,高职院校从中专、技校升格初期,我们主要是学本科院校的学生工作经验,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实践表明,照搬本科院校的经验并不能全部解决高职院校的疑难学生工作问题。这就需要本科院校成功的学生工作经验与理论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并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工作方法。

前段时间,笔者在辅导员联播上发表了一篇心得《网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中初步提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些困境,也提出了要以本科院校的学生工作经典理论为借鉴的同时,还应当独立自主地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学生工作路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本科院校的一些危机事件也暴露出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也警示我们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达到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育人要求。

据笔者调查,2017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对全体辅导员队伍进行整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重新选拔聘用了辅导员,要求辅导员应当符合基本条件全部达标,淘汰掉了学历不符合的,笔试面试不过关的部分辅导员。解决了不少,在本科院校不可能出现的队伍建设问题,比如辅导员的学历如果是自考或成人本科是应当淘汰还是留用?实际工作能力很强的“老黄牛式”辅导员在笔试、面试的前一天还在不停地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复习或有时间复习却由于应试能力技不如人的辅导员的去留问题?被淘汰的辅导员情绪低落如何转岗的问题?考试通过的辅导员由于学校编制不足只能以协议制的形式留用的问题?当然在解决了众多问题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暂时难以短时间解决的问题,如“43号令”要求的,“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新考试选拔录用的辅导员入职后不久由于考试能力强,被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考试选拔录用后辞职离开,导致的队伍长时间不稳定的问题?能力强的考不上,考上了的由于岗位选择多不愿从事学生工作,补充招考时间上又来不及出现了工作的岗位空档现象。2018年以来,有的二级系或院,甚至出现了辅导员有效师生比1∶500甚至更高的情况。当然这样的比例缺口在本科院校即便存在也可以用在读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来协助二级院系工作来补充并协助辅导员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加之本科院校的学生自律性本身较强,均会大大降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繁琐程度。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这样的困境时,笔者认为总的路线,应当是努力把党内党外,辅导员、班主任、专职教师、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等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对学生工作有利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學生工作服务。比如,在以前学生工作队伍人手相对充足时,可以要求专职教师从事1年以上班主任工作为条件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当辅导员队伍出现严重不足时,可以将以上条件改为要求专职教师从事1年以上辅导员工作为条件。比如在辅导员队伍人员充足时,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能分开,分工负责各有侧重地做好各项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辅导员队伍出现严重不足时,可以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融合进行。

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比如人员再紧,也不能把有宗教问题或师德问题地人员选拔到学生工作岗位上去。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此消彼长式地矛盾

高职院校上述的一些问题现象表面上看是学校是否重视学生工作,能否给予学生工作队伍足够的岗位、待遇等保障的问题。实际上,从深层次去分析,又存在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此消彼长式地矛盾如何统筹协调的问题。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众多的国家政策调整、历史背景均有所不同,导致了高职院校不仅是在学生工作方面经验不足,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同样也面临各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调整期,同样也存在转型升级,教改科研任务重,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多的现状。教师队伍本身也紧缺、正常上课的教师也找齐的情况下,如何给学生工作队伍再调配人员?即便调配了人员,一个专职教师本身任课周20左右时,还能有多少精力再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即便投入到了学生工作当中,其心思和精力又应集中在教学工作还是学生工作的哪头?能够做到两头兼顾的老师又如何保证每一头工作的实效?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此消彼长式的矛盾之间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均是在以为学生服务、实现学校育人功能为基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这是矛盾的基本面。结合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管学生工作队伍还是教学师资队伍均存在亟待加强的困境,这些都是矛盾的非基本面。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校这样的矛盾均属于学校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有转为对抗性的可能。

笔者认为,为了很好地化解两方面的矛盾,年初的全國教育工作大会提出了“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也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有研究者认为:“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集中体现在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目标之首要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课程思政”不仅定位在“大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育人体系,而且具有明确的政治要求和战略意义,正如《意见》所强调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因而,“课程思政”实际上是课程德育的升级版,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是高校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重要途径,也正是缓解学生工作压力大的有效办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失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此消彼长式地矛盾的很好的方法,让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向、同行、同育人。

三、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也一样不能只是关在教室,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向车间、田野。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要顺应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局,要大胆地向企业和社会延伸,要充分学习企业管理工人的模式,用高质量的学生工作带给未来企业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在校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不能将学生当成高端科研人才来培养,而是要当成高技能人才来严格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在的尊重技术、技能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并把这些当成自己成人成才最重要的素质。以就好业、好就业为基本人生价值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应当形成开放性的风格,积极响应国家要求高职院校有计划扩招100万的号召,积极探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大势之下如何实现有效的校企共育问题。在原有的管理高中毕业生的经验基础上,积极创新新生源(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学生管理方式方法。

新政策、新思路、新方向不断涌现,高职教育的规模必然亮点纷呈,国家的“顶层设计”依然会力度不减,高职教育的改革也必将不断进入深水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不能因为改革水深浪大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依旧要充满胆略和智慧。

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必须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去破解校企合作中的一些棘手问题,以优质的学生工作为纽带为学校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基础保障。

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不应为民办高职升本的个别现象所干扰,坚守高职院校为社会职业教育服务的初心不变。

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高职院校展示自身的创业创新教育成果提供生源机会。在当前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应当充分重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办学呈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态势,高等职业院校在伴随着“走出去”战略中努力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同时,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的国际化水平相应也要紧紧跟上。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学生工作模式也要“进得来”和“出得去”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应当重点考量“生源危机”对学校长远生存带来的影响。要把传统的“以暴制暴式”差生管理心态转变为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服务教育理念。面对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缺口大的生源“寒冬”与形势严峻。学生工作人员同样要有生源危机意识、学校的生存危机意识,不能再是一管不了就开除的“以暴制暴式”学生管理了。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势必要有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艰难历程,但其作为高职教育基础性地有机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架构,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 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职院校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