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策略并举,让语文学习熠熠生辉
2019-11-19王芳
王芳
摘 要:有一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老师即使种到教室也是枉然”。由此可见,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本文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關键词:策略;语文学习;主动性
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究,寻求调动起学生主动性的策略,变“要我学”为“我乐学”。
一、精巧教学艺术策略
在课堂教学的3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快,也有倦怠、松懈。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在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一)精美导入语,情感积淀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轻松、活泼的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的心情放松,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一首可爱的顺口溜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讲到《我不能失信》时,以“曾子杀猪”的故事导入,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去。
(二)各式教学,鲜味连连
小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做游戏、爱玩、爱动手制作等,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游戏、辩论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多元化作业策略
(一)书面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内知识的向外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可是对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来说,没有家长的辅助和监督,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笔者根据这种情况,抛弃原有的作业模式,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段设计多元化作业,以趣味、生动、形象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
1.因材施教,分层布置,培优补差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如学习《梅花魂》一课之后,流利读课文,听写本课生词,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中等生不做,优等生可以挑选自己认为易错的写一写。而困难生每人都要完成。而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写一种植物,赞美某种人或某种精神,这个作业可以让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去做,困难生可以找同类的文章读一读,把其中相关的句段摘抄下来。
2.灵活新颖,激发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以逃脱费时低效的窘境。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当然,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无需老师多讲,他们也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
在学习完《鲸》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请你把自己当做鲸家族的一员,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让别人认识你,愿意和你交朋友。学生兴趣盎然,采用了各种方法,搜集了不少资料,不仅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有所拓展。
在《学习有趣的汉字—寻找错别字》时,告诉同学们,以前我的学生都可以分成小组到大街小巷去寻找错别字,可是现在这个办法行不通了,因为现在的广告牌匾什么的大多数都是电脑设计,弄错的字极少,那么这个作业我们怎么完成呢?同学们谁能想个好方法给大家布置今天的作业?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议论,他们有的说可以寻找用错字的笑话;有的说可以翻看自己的作业本,从作业本里找错别字;还有的说当一回老师,出一些学生易错字的测试题,考考同学;还有的说找找广告语中故意用错的字,给误导群众的商家提提醒……作业是自己设计的,完成的质量自然不必说。
3.轮流日记
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我们老师常常会布置学生写日记,可是时间长了,学生疲于应付,日记的质量极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尝试在班里进行“轮流日记”,准备四本精美的日记本,发给四个组的组长,和组员商量给自己组的日记起个响亮的名字,做好封面设计,每天由一名组员写日记,注明作者,第二天交给老师批改,下午跟作者本人交流评改意见,然后又交给下一位同学写,整组写完一轮进行评选。每位组员在写日记之前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秀日记,还有老师的评价,会对他产生影响,他一定会努力去写好。而且轮流日记十天左右才轮到一次,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情绪,每一位同学都在用心的去完成。
(二)课本剧
自己动手把课文改编成戏剧,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我们来当小演员。有趣的课本剧表演,这样的作业谁不喜欢呢?
三、延展性阅读策略
(一)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塑造着我们的心灵世界,陶冶着我们的精神情操。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教育,就是用传统文化为学生打好人生的第一底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像音乐一样悦耳,似春水一样流畅的中华经典每天早晨都会在教室里、校园里回响。《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中华成语千字文》等都是我们诵读的内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学生会迈着整齐的步伐,背着经典诵读走出校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会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六一儿童节时我们也会进行经典诵读的文艺汇演。就这样,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在中华文化这个语言宝库和精神世界里,学习、感受、汲取、传承。
(二)亲子阅读
提高家长的阅读认知,带动亲子阅读的开展。课题组将开展课外閱读把家庭阅读纳入其中,让家长也有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转变了家长的阅读观念,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积累能够让学生增强记忆,储存信息,积累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每周三至四篇的日记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身边的小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四、多彩的实践策略
(一)社团活动。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切实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让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动手的乐趣,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二)爱心实践基地——体验种植的快乐,体会生命的过程。在参与种植、栽培过程中,同学们从植株开始,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中,对植物进行观察和管理,通过实践体验劳动的酸甜苦辣,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不少孩子还培养了责任心和爱心。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种子是一个生命,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重量。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种植的快乐,还体会到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三联体活动。一堂关于《风筝》的微课程在学校举行,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掌握了风筝的历史和起源等知识的同时,还成功把与风筝有关的古诗课文串了起来,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掌握的。微课程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了爬山、远足和放风筝的三联体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合作,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毗邻西宁市烈士陵园,借助这样的优势,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碑,扫墓,为烈士献花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践的机会,而且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相信只要我们一线教师通过不断地实践、研究,不断地总结、创新、反思,这样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参考文献
[1] 齐云.试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