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2019-11-19白晓峰

新课程·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学培养策略

白晓峰

摘 要:在核心素养语境下,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促进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认知,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因此,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就成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調观的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

当前,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与土地、自然环境、资源等因素之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人类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这一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核心主题就是人地关系,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人地协调观概述

所谓的人地协调观,就是指人类与地理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中阶段的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能让他们以更理性的眼光和态度看待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与意识。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对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从而促进我国自然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有效策略

1.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高中地理知识较初中阶段的更为深奥,涉及的内容更多,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应积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利用融声音、色彩、图片、视频、音乐于一体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人地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面貌及周边生态环境巨大的变化,以此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感受、体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还应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的问题:(1)什么是人口容量?(2)人口容量这一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3)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超过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会怎样?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进行理论升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3.采用生活化教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通过生活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应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运输的影响》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拿出山区修建公路对周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结构稳定性造成的损害而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并总结出如何降低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案例分析,能有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4.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还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为学生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某城市的环境问题为案例,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通过合作查找资料,了解该城市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危害,并分析探究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从学生的参与查找、分析探究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地之间的矛盾,掌握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从而促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渗透“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促使他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惠飞,王滔滔,郭芳英.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探讨:以中图版必修2“城市化”为例[J].地理教育,2018(2):20-22.

[2]沈新荣.人地协调观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5):36-37.

编辑 王 敏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学培养策略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