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改革与思考

2019-11-19何翠萍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辅导员改革

摘  要:在辅导员工作考核的过程中,一些考核方案存在偏重定性弱化定量、信息交互不通畅、思维定式与轮流坐庄等问题,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的改革需遵循公平公正、奖勤罚懒、共同进取的原则,通过将考核内容细化并明确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步骤综合考虑纵横比较等措施,形成有机联动的工作机制,以提升辅导员育人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考核;改革

作者简介:何翠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兼职辅导员,讲师。(广东 广州 51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SZ2016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4-0082-03

辅导员工作考核是促进辅导员对工作进行思考、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树立优秀辅导员榜样、加强辅导员优秀工作经验推广的重要途径。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制订具体管理规定,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笔者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工作实践思考辅导员工作考评考核指标及办法的改革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形成辅导员工作考核试行方案(以下简称第一版),2013年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下简称第二版),笔者前后对比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偏重定性评价弱化定量评价。第一版、第二版辅导员工作考评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考评。考核条例没有对工作量及对应完成标准进行详细说明,年终考评时管理者按工作印象来打分评价,更偏重于定性的评价。对辅导员实际工作量及其对应的完成标准没有定量评价,导致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工作实际情况,不能及时地给予辅导员改进工作方法的建议。

2.信息交互不通畅。辅导员工作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表彰优秀,鞭策后进,因此,工作过程的信息交互十分重要。第一版、第二版工作考核方案因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及人员配备等问题,并没有将信息交互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各学院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仅限于私人层面,这限制了辅导员工作的相互学习和促进,没有形成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

3.思维定式与轮流坐庄。第一版考核是将全校辅导员进行纵向比较,因触动了某些学院的利益,提出异议后,第二版改成按各学院辅导员的人数和名额进行分配。第一版的弊端是形成思维定式,考核天平倾向于同一拨一贯表现较好的辅导员;第二版的弊端是名额分配到各学院后形成轮流坐庄的情况。

二、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在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只有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效与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将辅导员的荣誉、待遇与工作投入及工作成果挂钩,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辅导员的潜力。

2.奖勤罚懒原则。2016年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根据督查情况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以奖惩分明促勤政有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奖勤罚懒同样适用。只有通过奖励“干得好”的同志,才能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促进更多工作成果的形成;严明罚懒相关规定,有助于形成严明的工作氛围,促使端正的工作态度的形成,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3.共同进取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只有形成有机联动的工作模式,才能使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敬师爱生、信息畅通、相互学习、师生共赢的工作局面。只有广大辅导员意识到这一点,形成有机联动的工作氛围,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长足发展。

三、辅导员工作考核新方案

综合过往的经验、教训及工作要求,笔者拟建立有机联动的工作氛围,新的考核方案制订围绕下图有机联动工作机制进行。

1.考核内容细化。新方案以2014年教育部制订的《能力标准》为参考,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划分为9大模块,对具体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进行明确细化,如第一大块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小点内容:熟悉学生家庭情况、个人特长等基本信息,掌握学生思想特点、动态及思想政治状况。对应要求为:能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基本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注意工作方法,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考核体现为:辅导员技能竞赛笔试部分试题,将学生信息、工作简报等内容融入技能竞赛试题中,考查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的熟悉程度。每个工作内容均有对应的考核要求,并且考核要求是在日常工作中体现的,考核权限按实际情况分配到各学院及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新方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分为100,可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加分或扣分。部分不方便定量的工作,采用定性评价,直接加减分数。如“党团和班级建设”模块中“入党培养人员名单”信息错漏;“学业指导”模块中“学风建设”“学生违纪后超过一周不处理”;主持或参与课题根据级别与排序等,这些采取定性衡量,直接加减分。对于部分工作可以量化考核的,予以量化考核,如工作实绩平时考核,每一项工作对应的人员,就完成时效、完成质量及工作态度进行评分,学期末进行汇总,得出工作实绩考核分分数;再如“就业信息、生源信息上报错误;就业周周报贻误”,遗漏1次扣1分,不设封顶;参会缺席早退次数相应扣减分数。

3.考核步骤更新。考核步骤同样重要,第一版纵向考核,对各学院之间的平衡考虑有所缺失;第二版先横向后纵向,落入各学院辅导员“轮流坐庄”的怪圈。新方案综合考虑,结合有机联动的工作机制,采取纵向和横向相結合,第一阶段考核由学校统管,随机抽取进行学生评价,避免各学院层面操作不规范;辅导员技能竞赛笔试,内容涵盖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相关内容,将学校、各学院的工作体现于部分试题中,引导辅导员既注重学校层面的工作要求,也注重本学院及兄弟学院的情况,为实现有机联动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考核由各学院主管,各学院根据工作考核要点,结合辅导员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同时满足本学院考核排名前30%和第一阶段考核中全校排名前60%两个条件者方可进入第三阶段的组织考评。第三阶段考核含工作实绩考核和组织考评。工作实绩考核评分由职能部门根据每次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分,汇总平均分作为考核基础分数,再根据相应考核要点进行加减分,形成最终工作实绩评分。组织考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各学院领导两人组成述职报告会评委,对述职的辅导员评分。

4.新方案受益面。辅导员工作考核改革的目的是使工作开展更有序有效,扩大受益面,新方案受益面涉及学校、各学院、辅导员及学生群体。对学校而言,有机联动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与教育效果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对学院而言,促进各学院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保留工作风格的同时,吸收有益的经验;对辅导员而言,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纵横比较、工作任务评分反馈及工作指引,促进辅导员个人业务水平的提升与工作方法的改进;对学生而言,工作模式的改变、辅导员工作更深入细致、针对性更强,学生信息接收与反馈的渠道更多,接受服务和锻炼的机会越多,学生获益越大。

四、新方案实施保障条件

新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条件,只有保障到位,新方案才能顺利实施。

1.领导支持。领导支持是做好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首要保障。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初衷是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长足发展的有效机制,因此考核结果需要与奖惩、晋升挂钩才能达到目的。所需的经费、人力支持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辅导员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与党务、后勤、就业、创业等部门有较多业务来往,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监督,领导的支持有利于工作的和谐开展。

2.专人专管。实行专人专管是做好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关键保障。辅导员考核工作需专人专管,对每项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形成平时考核,将不同工作来源的平时考核的汇总,辅导员工作情况评分反馈到各学院,年终考核对应具体减扣分条目进行评分,工作信息接收反馈,工作指引制作发布,工作简报制作发布,组织辅导员技能竞赛精心设计试题和环节等,均需专人专管,针对性地设置和做好每个考核环节,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有机循环的工作动态。

3.多方配合。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配合是做好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部分权限及辅导员的工作指引与管理的权限落在各学院,各学院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应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分配、监督、教育和指导等相关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部分相关工作均需通过辅导员落实,应参与对辅导员工作的指导、评价与及时反馈。只有多方配合,共同探讨适合的工作方式,才能保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