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逸品寒松骨 当登泰岱顶峰看
——罗继祖先生书画颐情
2019-11-19萧文立
□ 萧文立
罗继祖先生,浙江上虞人。1913年生于日本京都。1946年10月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工作,长期执教于吉林大学历史系。2002年卒于辽宁大连。宋辽金史学家、古文献学家、书画家、文化与社会评论家。罗振玉(雪堂)长孙。本字奉高,改字甘孺,晚号鲠盦,室名愿学斋、两启轩等。已出版主要著作有《愿学斋丛刊》《辽史校勘记》《枫窗三录》《永丰乡人行年录》《蜉寄留痕》《鲁诗堂谈往录》《墨佣小记》《两启轩韵语》等,全部著作今统编为《两启轩丛稿》(待刊),传记资料汇于《白云追思集》。
“春兰逸品寒松骨,寂寞书坛更画坛。几度风吹尘垢净,当登泰岱顶峰看。”这是罗鲠盦师去世六年后我写的一首诗。那几日无事静坐,面对的就是墙上挂的老人家各色墨迹,仿佛又回到那个下午……
老先生在桌前端坐着,打量对面书柜上悬挂的墨沈未干的条幅,写的是他和吴汉槎的一首七言律。吴汉槎就是清初大诗人吴兆骞,因为科场案牵连,流放极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朋友顾贞观为他写下词史上感人至深的绝唱两首《金缕曲》,名词人、满洲贵公子纳兰性德阅后泣下,就走了父亲权相明珠的后门,吴兆骞得以绝塞南归,所谓十年生还吴季子。那个下午,我去探望老人,温煦的阳光透过西窗晒进来,老先生笼罩在阳光里,脸上一片灿烂。他说,我的字越写越好了。的确,这幅法书,俊逸婀娜中透着刚健雄强,“天城人远燧史”诸字磔法笔笔不苟、各具风姿,却都劲气内敛、止所当止,毫无拖沓疲软之弊,圆中寓方、貌秀骨刚。每个字并不大,整幅看起来却天骨开张、气势逼人、神完意足、气韵生动。鲠翁那年89岁高龄,脚力不足,坐在桌子前,写几个字我替他抻一抻纸,然而写完后,布局依然严整有法度。
更早些,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吧,于省吾先生和鲠翁到北京访学,顺便造访启功先生,启先生正在作书。那时启先生书法虽尚不像今天这样名声大噪,却也已是名家。告辞后,于老对鲠翁说,他的字,不如你,要流传,得多写。于老算是鲠翁祖父雪堂先生晚年弟子,在吉林大学时十分提携鲠翁,逢人说项,夸鲠翁博雅,读的书比我多。这是鲠翁老年时亲口讲给我听的。
看了这两条轶事,有人或许以为,这老先生好像不太谦虚。这可大错特错。亲身拜访过老人家的,没一个不说他为人谦冲下抑。在学问上,鲠翁从来不自满,总是推许别人的长处,越是对后学晚辈越谦虚。唯独对书法,老先生颇自许。岂止自许,他十分痛恨当今书坛的光怪陆离不成体统。并世书家,入他青眼的少之又少。我所耳闻的,一是张本义先生行书,一是学生丛文俊先生小篆,一是大连本地青年学书者张胜九先生。他对书作的自许,不仅表明他心胸光明诚实不欺,更有他对书法传统的独特认识。
前引拙诗既说书,更着眼于人。老人曾为人写册页,第一开写的是“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又曾书横额“空谷兰”,更喜欢画松。我认为,春兰象征老人和书作的气韵之美,雅逸俊逸、飘逸澹逸、春光明媚、蓬勃向上,而空谷幽兰又难免有些孤芳自赏、孤高自持。寒松的苍劲挺拔岁寒后凋,看过老人书作的都会认同,俊逸表相实在掩盖不住本质的铁干龙鳞。老杜称赞泰山,说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则坚信,只要中华文化传统不绝,鲠翁法书的意韵和价值,时间流逝越久,就越会被人认同。
鲠翁书法到底有哪些超群拔俗的地方?依我看:
罗继祖(1913-2002)
罗继祖在吉林大学为学生题字
罗继祖夫妇合影
罗继祖 锲而不舍 纸本
一是书品尔雅。谈到鲠翁法书的面貌,第一印象当然是温文尔雅,凡是看过的,都会说,真是书卷气扑鼻。不过,书卷气云云现在用得有些滥。当代书坛有些人一味求野、求怪、求惊世骇俗,就快走到死胡同尽头,穷途末路,当下颇有些人想起书卷气来,认为抄两首古诗古词,写点文理不通的所谓尺牍信札,将古书书页形式生吞活剥到条幅中堂或者斗方上,这就是书卷气。鲠翁的书法当然是有书卷气的,而且是正宗嫡派的书卷气。书卷气根本是一种态度风范、气质修养,是人格的自然流露,所谓真名士自风流。鲠翁生在书香门第,祖父、叔祖、父亲、母亲、叔叔、姑姑,随便举出一位,都是真正读书人,且不少是大家;姻亲里面,有作《人间词话》的王国维,有作《老残游记》的刘鹗,那可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里大云书库藏书虽然不以善本闻名,但旧时读书世家的书籍应有尽有,当时就有人艳羡,说是罗雪堂家备小四库。何况还有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流沙坠简、三代彝器、古碑古刻、古玺古印、封泥拓本、法书名绘,古董国宝琳琅满目。祖父又是五体皆精的大书法家,首创以甲骨文入书法。鲠翁启蒙教育,祖父就是将甲骨文和楷书一同讲授的。这样的环境,几人能有?
当然,书卷气同时也还是一种奋斗,一种长时期积累,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鲠翁从小就在书香环境里,前后熏陶近三十年,18岁就有著作,祖父为他刊行。以后毕生浸馈书丛。主客观这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才配叫作书卷气。一句话,书作要想有书卷气,惟一的条件是书人要是读书人。陆游老前辈教导儿子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鲠翁曾为学生写过一本书法册页,自题签用颜延之的句子“深心托豪素”,说深心,说托,再清楚不过透露此中消息。豪素就是毫素,指毛笔和纸(宣纸)。
鲠翁书作的总体面貌,我曾概括为四个字:朴茂秀挺。朴是书德,茂是学识,秀是神韵,挺是骨格。他是以俊逸为面而峻峭其骨的,所谓兰质松骨。态度真纯、学识广博、神采灵秀,却又外柔内刚、外温内固,秀雅飘逸中一股凌然不可冒犯的正气傲骨掩饰不住、压抑不住。于省吾先生的评价更精炼—峻峭,他老先生也收藏法帖巨迹,许多都挑出来让鲠翁题跋。
雪堂先生六体皆精,鲠翁说我天资精力都远不如爷爷,所以只写行楷。早年小楷精绝,晚年专工行书。
罗继祖 毛主席诗词 纸本
二是书论传灯。支持鲠翁书法实践的,当然有一套书法理论。老人家的书论,我曾编成《墨佣小记》交吴格先生出版,那时老人家情绪不是很好,因为老伴儿刚刚辞世,又因为书论不合潮流,所以对我说,书出了我一个人也不送。但等到学生丛文俊来信叫好,老人又高兴起来,知道到底还是有人感兴趣以为然,特意又从出版社买了许多送人。
关于鲠翁法书,我曾说过,是平平常常,不足以惊世骇俗,但却耐得住上墙后月明人静时千百次品味;《墨佣小记》,我也曾说过,只有二三十篇,刚够集成这戋戋小册,不夸不诞,也没有高言傥论,不足使四座皆惊,但却经受得住案头三上雪后雨前反复咀嚼。总体评价依然四个字:平正通达。老人家的书法论文有两类:一是纵论书法特性,一是品评书家书作。他推崇的学书写字的态度是五重:重传统、重根柢、重专精、重修养、重书德。
论书法特性和书学历史,他的根本观点,第一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增长继高,第二书法要师笔不师刀,也就是学帖不学碑。前一条不合西方新学,后一条不合中国新学,即康有为所代表的尊碑贬帖派。但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书学的历史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一定沿着这老路走下去。
罗继祖 拟米敷文法 纸本设色
对书法基本功,老先生讲得非常平实,平实得怕一般书法理论家笑掉大牙,就是横平竖直,他有一方闲章就刻这四字。他赞同宋朝大学问家沈括的话,说难道可以把五官不端正的人混入美人堆儿里吗?为什么偏偏赞赏点画不全结构不美的残疾字呢?关于技法,他关注两点:一是执笔要虚掌实指,二是大字悬腕甚至悬肘,小字不能悬腕。
关于专精就是不要贪多务全,梦想成为五体皆精的全能书家。他自己是专攻楷书行书的。关于修养,也就是美学问题,鲠翁的标准就是前面说的书卷气,也就是气韵自然生动。最要不得的他认为有五忌,就是当今书坛盛行的“一飘、二野、三怪、四浊、五颤”。
重书德鲠翁特别强调。他讲究书如其人,说书德不是书作之德而是书人之德。书是人写给人看的,离开人,书有什么意义?睹物思情,油然感怀。如果朝夕瞻对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这样忠臣孽子的作品,当然就会希圣希贤。
罗继祖 背摹高且园指画 纸本设色款识:背摹高且园指画成此。丁卯夏,以贻佳江同学,甘孺学人罗继祖。钤印:继祖印(白) 胸有丘壑(朱)
重书德在他自己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求过老先生书法的人都知道,老先生不卖字,一方闲章常盖在书法上,叫金不换书。他先后名书斋为四不斋、新四不斋,八不中有不与鸡鹜争食、不与燕雀比高、不争奖、不参赛四条,讲的都是他自己的书德。但这还只是小焉者。鲠翁书德之荦荦大者,端在念念不忘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他直面人生指斥时弊,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有大量杂文为证。老人家借孔夫子的教导,说“是亦为政”。若用他同样推崇的鲁迅作比拟,就是以杂文作匕首投枪。这些杂文我曾编成《林下放言集》,因为大都是退休后所作。他人和书都抑制不住的书卷气,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林隐逸之闲气,而是顾宪成退居水边林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浩然正气。他的金不换书,也要从矫正世风的角度看才能理解全。
三是南画澹远。书画同源,书画当然就一家。老先生也能画,当然是逸笔草草的文人画,过去所谓南画。老先生曾说,对于画,无论古人今人,我看的标准,只有四个字:气清韵古。这同样是因为经眼的古画太多,祖父所以别号雪堂,就是因为收藏唐朝人四幅雪景画。鲠翁自小对画感兴趣比书法还早,正经从过名师。中年家道不顺,老先生常以画画博得高堂一笑。不过这毕竟是文人余事,何况距离今天画坛更远,不说也罢。
四是艺统正胤。总而言之,鲠翁在艺术上完全是传统嫡派。他没上过一天洋学堂,接受的完全是纯正的中国教育,在真正的国学大师罗振玉膝下从学二十多年,朝夕侍从、耳濡目染,这种家学渊源和成长环境,与鲠翁同时代的学者已经少有,今日更早已无人具备,鲠翁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化史、文艺史上就成为极其罕见的特例。
文章结末,依照古人成例作两首赞语:
赞一:仁人气象松梅之性,通人学识马班之品,才人修养苦茗之文。温以厉圆而神,凌穹苍翠兮老梅繁春。铁砚磨穿,木榻坐陈,天人之学,董狐之魂。牢记祖德与君恩,清白家风青箱世业汝足存,泉途无愧觐先民。
此首偏重鲠翁的学品人品。马班,马是司马迁,班是班固。董狐是春秋时期直笔,今天所谓客观公正的史官。雪堂示孙诗云:“膝前喜得读书孙,清白家风望汝存。一语书绅牢记取,莫忘祖德与君恩。”老人家自拟挽联曾云“泉途差喜觐先民”,先民指的就是雪堂。青箱世业大致就是家学渊源、书香门第的意思。
赞二:幽洁澹远孤芳自赏,温煦尔雅抱道贞固,挺直御霜才大难用,骨格铮铮骨鲠必吐。吁真今世之古人,风雅之孑遗,守先待后兮兰质松骨。
此首偏重鲠翁书品人品,意思都在上文里,不再赘述。■
罗继祖 毛主席诗 纸本款识:毛主席诗七律三首。一九七三年八月,敬书于长春吉林大学,甘孺罗继祖。钤印:罗继祖(朱) 甘孺(朱白相间)
罗继祖 赞范仲沄先生 纸本释文:板凳安然坐十年,空文删尽无余字。范公笃行追古人,避炎崇实极其至。赞范仲沄先生文澜。辛未夏,甘孺罗继祖。钤印:罗继祖印(白) 甘孺病后作(朱白相间) 食古能化(白)
罗继祖 题杨仁恺《沐雨楼书画论稿》 纸本释文:旋转坤乾今几秋,学林艺圃任优游。欧风亚雨勤收拾,都在先生沐雨楼。题仁恺老兄《沐雨楼书画论稿》,甘孺弟罗继祖。钤印:罗村旧农(白) 罗继祖印(白) 两启轩(白)
罗继祖 两启轩咏史诗 纸本释文:大同小康出戴礼,南海托古诚荒唐。今朝盛夸高销费,社会焉能跻小康。两启轩咏史诗。大同小康之说出于汉儒非孔门之言,今日盛传不可为训。辛未冬,甘孺翁。钤印:罗继祖印(白) 清白家风望汝存(朱)
罗继祖 女曰门悬八言联 纸本释文:女曰鸡鸣士云昧旦;门悬弧矢家调瑟琴。潘震外孙袁红外孙媳嘉礼书此勖之。己巳十月朔旦,甘孺老人。钤印:罗继祖印(白) 罗村旧农(白)
罗继祖 以改惟安十一言联 纸本释文:以改革开放为用,早现四化;惟安定团结是宝,痛戒前车。丁卯元旦试笔,甘孺罗继祖时年七十有四。钤印:罗继祖印(白) 罗村旧农(白) 宠辱不惊(朱)
罗继祖 郭沫若词 纸本款识:右录郭沫若院长《沁园春》词,祝中日恢复邦交。一九七九年四月五日,甘孺罗继祖书于吉林大学。钤印:罗继祖(朱) 甘孺六十后作(白) 罗村旧农(白) 杞国无事忧天倾(白)
罗继祖 汤盘刘略七言联 纸本释文:汤盘孔鼎有述作;刘略班艺共研搜。辛酉秋,暮书贻李信同志。甘孺罗继祖。钤印:继祖印信(白) 罗村旧农(白)
罗继祖 青年进德箴言 纸本释文:博学、勤问、远瞻、脱俗、重义、轻利、急公、忘私、谨言、慎行,此予所拟青年进德箴言,苟能行之有恒则内外交修,入德不难矣。宗厚同志属书,此以当韦弦之佩,愿相与共勉。丙寅四月七日,甘孺罗继祖并记。钤印:罗继祖(朱) 壮不如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