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两个研究视角:思想意蕴和实践价值

2019-11-19

社会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政治建设

201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部署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文献。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从其思想意蕴和实践价值的认识上提升水平、强化意识、增强自觉。

党的政治建设概念内涵及其摆在首位的思想逻辑

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界定这个概念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即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政治”不是一般意义的泛指,而是具有与政党组织相联系的政治特指性。党的政治建设虽然包含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内涵,但政党组织的特指性则决定了其内涵的规定。本文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基于政党的政治属性,对政党组织的信仰、宗旨、立场、方向、原则、纪律、规矩进行规范性约束的建设总称。政党是政治性组织,世界政党政治实践中,不管什么类型的政党在组织形态上都脱不掉属性的政治特征,区别只是在认知和进行政治建设的自觉程度上存在差异。

就政治属性而言,党的政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就实际存在。中共一大的文献中就有党的根本政治目的等方面的规定,中共二大党的代表大会制定党章对党内纪律做出一系列规定,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称为“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或党的代表大会作出的报告称为“政治报告”,党领导的军队实行政治委员制度,等等,都体现党的政治建设要求。1927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做出《政治纪律决议案》指出:“只有最严密的政治纪律,才能够增厚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力量,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所必具的最低条件。”1929年12月,毛泽东为古田会议起草的文件强调“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这些文献资料表明,党对加强政治建设的认识早已有之。

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从战略高度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把它提到首要位置,是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场景中逐步进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强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端正政治方向、把握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等等,为鲜明揭示党的政治建设重大命题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深刻阐述。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强化组织实施等6个方面做出20条规定。这个《意见》的厚重分量表明,在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新的发展阶段中,党的政治建设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认识来源于新的实践,理论的深刻性达成于实践的创造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针对社会深刻变化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告诫党中央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他说:“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发展。然而,党的建设存在“宽松软”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党内各种隐患没有得到消除。党的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以及人民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就会加剧党的政治风险,危及党的政治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新局面的实践,形成从抓党的建设一般要求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治”。“抓”和“治”并不矛盾,但突出治党不仅语气加重,而且意思清晰。治党就是表明我们党患了病,在一些症状上甚至病得很重,不是一般地要求抓党的建设可以见效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建设“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从“抓”到“治”是实现党的建设突破性发展的理念变化,从严治党由“不抓不行了”转换成“不治不行了”的语境。党中央认识到,党内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总根子就在削弱了政治建设,不加大力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基础不牢。这样的思想逻辑显示了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创新缘由。

党的政治建设的体系框架建构及其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

按照以上的概念界定,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意义。政治是个大系统,党的建设突出政治建设就需要形成体系框架。从《意见》内容看,党的政治建设体系框架的构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党的政治建设体系框架。《意见》完整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创新思想,反映了党的建设制度化的实践成果。由此汇集起来的丰富内容和系统思想,使党的政治建设体系框架构建具有集大成的特点。这说明,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是偶然的,它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又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建构党的政治建设体系框架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

第二,以一系列创新提法揭示体系特征的思想意蕴,体现党的政治建设内部关系的交互性。党的政治建设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任务全面,形成系统工程的构造。我们注意到《意见》中涉及政治建设的提法有69个,本文认为可以从3个层面对这些提法进行梳理。其一是思想意义上的理论概念。例如,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功能、政治属性等党的政治建设重大命题衍生的理论概念。其二是实践意义上的要求。例如,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使命、政治道路、政治职责等侧重于党的政治建设要求的行为准则。其三是工作意义的任务。例如,政治教育、政治机关、政治影响、政治效果等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方法和路径。

第三,突出重点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内在关联的体系框架。《意见》的框架以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4个重点,串联起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内容,形成内容全面的体系框架。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党的思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重点,制度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反腐倡廉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本文以为,可以提出以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重点加强政治建设。突出这个重点,以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政治生态等四个方面,构成党的政治建设体系框架的四梁八柱。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绝不是用它来代替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而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促进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建设,从政治高度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必须立足鲜明的政治站位,必须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必须把握非凡的政治定力,必须坚守基本的政治原则。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就有虚化政治方向、弱化政治效果、淡化政治意识和缺乏政治保证的可能。

深入研究党的政治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需要抓住五个关键词。一是“统领”。党的政治建设不仅要发挥对其他方面建设的统领作用,而且“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二是“决定”。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方向正确与否、有没有效果,具有决定意义。三是“发力”。“要突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聚焦党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持续发力”,为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树立政治灵魂。四是“贯穿”。“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五是“融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实全过程,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意见》阐述的这些思想为认识党的政治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提供了指南。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针对和实践指向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是转变党的作风,这是因为不实不正不廉的作风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突出问题。党中央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转变党的作风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随着实践深入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哪些是深层次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到,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就是他所重点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保持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揭露。比如,理想信念动摇、组织宗旨淡化、精神“缺钙”、组织纪律松懈、政治规矩破坏、腐败现象滋长、党组织涣散、党员和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足,等等,严重影响着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彰显。这些问题突出反映了长期以来政治意识不强、政治建设弱化的事实。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四种类型的表现。一是根本不讲政治。有的人完全不顾党的立场、宗旨和原则,没有政治底线,不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挑战党中央权威。这种表现的本质是视政治为儿戏,把政治当作阴谋,不讲政治的背后讲的是歪门邪道的政治。二是阳奉阴违讲政治。有的人表面上也在讲政治,甚至姿态很亮,调门很高,说得头头是道,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政治上的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这种表现实际上是把政治当手段,别有所图讲政治只是为自己晋升提拔积累资本。三是敷衍了事讲政治。有的人并不是出于真心讲政治,对党内政治的思想理论缺少认同,讲政治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这种表现是对政治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讲政治不痛不痒,以面子上过得去为原则。四是不以为然讲政治。有的人把党的事业束之高阁,热衷个人奋斗,游离于政治之外,把讲政治当作与己无关的事情。这种表现形成政治冷漠,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四种表现性质上有区别、形式不同、动机不一样,但都危害着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加以认真解决。

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种种表现是政治隐患和政治风险的集中体现,党中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意见》进行全面部署,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全党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形成紧迫感,提高共识度,树立责任心,增强执行力。必须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全党的大事, “关键少数”始终是党的建设重点对象,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党内政治隐患、政治风险危害的不是党内哪些人、哪个群体,政治不安全必然祸及全党。因此,每一个党组织成员都应该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积极履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政治担当,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做出贡献。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党中央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做出的战略谋划。如果我们把党的十八大后重点转变党的作风视为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第一个战役的话,那么,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可以视为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第二个战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战役,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重大部署,确保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党的政治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信仰的政治要求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它与党的政治建设形成紧密关系,由此衍生的概念就是政治信仰。坚定政治信仰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根本性建设与基础性建设相统一。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站稳政治立场,是坚定政治信仰的具体要求。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优势。政权是政治的核心问题,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安排突出了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重要论断,强化了新时代党领导一切的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必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统领性,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着力全面提高党的政治领导的科学化水平。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提高政治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引领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本领。”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使党员干部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识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净化政治生态,为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的任务都具有政治生态建设的意义。《意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五个方面,对净化政治生态的任务进行了阐述。净化政治生态,一方面要对遭污染、受破坏的党内政治生态进行修复,另一方面要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先进的政党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涵养,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局面。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政治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立体图景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