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回应
2019-11-19
思想因时代而兴,理论为国家而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政党的成长壮大需要正确思想的引领。相对于物质诱惑或者外在强制等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的物理聚合而言,思想引领是建立在共同思想认识、共同目标追求上的自觉自愿的内在向心趋向。因此,思想引领力可以看作是一个政党的软实力,它影响甚至决定着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先进政党,自成立起就始终重视思想建设,将思想引领视作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当前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面临新境遇,亟须在新的时空环境中作出新探索。
提升思想引领力:执政党巩固自身地位的本质诉求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维护和巩固既有的执政地位、建立良好的执政秩序是任何一个执政党的重要目标追求。因而,政党会运用各种资源来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审视政党政治历史实践可以发现,执政党能否获取公众支持进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主要维系于两大要素:物质满足和精神引领。所谓物质利益的满足,就是指执政党通过谋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生产生活水平,以此拓展执政资源并形成较为稳固的绩效基础,进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但是,巩固执政地位并不能完全寄托于物质层面的绩效基础,因为,一方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苛求执政党满足所有人的所有利益诉求本身就缺乏可能性;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且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成熟的执政党都不会仅仅依靠绩效基础这一“特定支持”来巩固自身执政地位,而必须拓宽视野寻求思想层面的“散布性支持”。事实上,与物质层面的利益满足相比,思想层面的精神支撑更为持久、更为深远。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者对思想引领的作用看得更为透彻。1848年《共产党宣言》刚刚发表之时,就展现出对思想引领行动的先知先觉。当时,它发出的号召就是:“让统治阶级在无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正是在这种思想引领下,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列宁在分析如何引导工人阶级参加革命时就直言不讳地说:“思想上的团结=传播能够带领人们前进的思想,即先进阶级的思想。”在指导无产阶级建立政党及革命实践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也大力宣扬要发挥“思想前线”的作用,明确提出参加同盟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提高思想鼓动的针对性”。综上可见,加强思想建设、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内在要求。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的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作为单一或少数利益团体的政党不同,它不仅代表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先进、最具有革命性的阶级,而且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先进思想。因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传播思想,重视发挥思想引领力的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力的经验回顾
虽然中国共产党提出思想引领力的概念是在当前,但是它对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视实乃自成立开始并且始终未曾停止过。自1921年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毛泽东提出,一方面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敞开大门,以解决队伍壮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狠抓思想建设,以解决思想净化和保持党先进性的问题。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提出了思想建党的政治主张,并将思想教育作为当时党的建设最重要任务之一。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后,全党逐渐认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仅在于“成分”,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如何运用好思想熔炉的引领和净化作用。到达延安之后,中国共产党以整风运动为抓手,对党内思想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一次“大扫除”,让“抓思想”进一步成为人们所尊崇的建党强党逻辑。1945年,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告诫全党:“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历史证明,正是依靠强大的思想感召力和引领力,在斗争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势下,中国共产党仍不断夺取革命胜利。1949年,针对少数党员出现的思想麻痹、居功自傲等不良倾向,毛泽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再次提出要重视思想引领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执政地位的获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此时,毛泽东更加注重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在1955年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让干部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并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反对各种错误的思想言论。改革开放之初,面对错综复杂和极为混乱的思想局面,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唯有从思想层面入手才能打开全党工作局面。为此,他倡导并着力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注重从思想引领的角度凝聚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能量。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人们在反思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忽视了思想建设、淡化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
进入新时代,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敢地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将思想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突出位置。从总体上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挥思想引领力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狠抓理想信念不动摇。苏联解体清晰地告诉人们,执政党要绷紧思想引领这根弦,就必须紧扣理想信念这一核心和关键。习近平警醒全党要把思想引领置于突出重要位置,并形象地将理想信念比喻成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来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新时代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面临的新境遇
1.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给思想引领带来干扰
意识形态属于思想领域的核心问题。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积极向上,主流思想舆论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发挥思想引领力作用形成严峻挑战。比如,历史虚无主义不时沉渣泛起,事实证明,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忘记历史,瓦解多年来我们所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有敌对势力打着“民主”“正义”“救世主”等具有较大迷惑性和欺骗性的旗号,散布“美丽的谎言”和“话语的陷阱”,有时甚至赤裸裸地借机散布新版“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企图使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
2.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诱发思想领域出现新情况
思想状况及其变化从根本上受制于客观的社会现实,这种客观社会现实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可避免地给思想领域带来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诉求日益增强,思想观念日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功利化等特征,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碰撞的激烈程度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诸多方面利益诉求还不甚满足,在个别领域还存在愤懑、抵触心理。这些都构成思想引领力发挥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3.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思想建设带来巨大掣肘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一直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当今世界仍不安宁,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等势头有所上升,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逐渐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然而,有些西方国家却想当然地将中国视为威胁,对中国充满偏见甚至敌视,无故编造事端抹黑中国,蓄意制造各种矛盾和冲突。它们不仅试图阻止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接受,而且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的传播。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练就“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和“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从容心态,是新时代党推进思想建设、发挥思想引领力的重大挑战。
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创新之维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现代化中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但是,“重要的不在于政党的数量,而在于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能力”。政党发挥制度化力量需要从思想引领中汲取资源。思想引领的关键又在于有新的思想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借助新的技术平台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在讨论思想引领力议题特别是回应新时代出现的新境遇时,必须把创新纳入视域范畴。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说明,当前要着力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水平,亟须紧扣创新这个关键。
1.内容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正确的思想理论
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理论创新作为提升思想引领力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思想领域的突出问题,毛泽东提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以后,针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邓小平告诫全党:“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证明,正是秉持这种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才在纷繁复杂的时空环境中不断创造、传播具有引领力的思想。因此,当前要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就必须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根据时空环境的变化创新发展思想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最后凝聚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回应新的时代关切,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凝聚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当前我们要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首要之处就是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技术创新: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内容创新是根本,技术创新则是支撑。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能不能有效运用新技术直接影响着思想传播的效度。从目前情况看,网络信息技术是重要支撑。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这说明,在党的思想建设过程中,能不能把互联网这个巨大变量转化成巨大能量是一个重大考验。正如习近平多次强调的那样,能不能过互联网这一关是影响执政地位巩固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寻求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借用新技术的翅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要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于此,可以通过流程优化、空间拓展、平台再造等形式,实现各种传媒资源要素的全面有效整合,让主流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在信息内容、平台开发、传播终端、管理手段等方面共融互通,进而促进融合质变和一体共进,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的技术制高点。
3.方略创新:坚持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思想引领并不意味着仅仅在“思想”上做文章。实际上,诸多事实证明,思想观念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时解决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因此,在强调思想引领的时候,理应坚持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创新方略。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在党的建设这一系统性工程中,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是有机统一体,需要同步发力、整体部署、一体实施。当前,坚持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有效举措,就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不仅将思想建党的基本主张融入规范性条文之中,而且成为衡量党的制度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在发挥思想引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建促治”和“以治促建”相结合的策略,不仅以党内法规制度夯实思想建设的成果,提升思想引领的有效性,而且要在制度建设中传递出思想价值,使思想的软约束与制度的硬规定都能成为人们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