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2019-11-18张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审题

张敏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可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起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一、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1.学生方面

(1)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作题急于求成,读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有时甚至都没明白题目的要求,更别提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了。

(2)畏惧、消极的心里

很多学生在审题时,遇到题目比较长,比较难读通,难理解时,内心就很畏惧,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认真读,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3)消极的思维定式

a.很多学生在审题时,仅凭感觉、凭印象,用“先入为主”思维方式,从而限制了对问题的分析范围,解题方法定型化。

b.对以往积累的经验给予过多的依赖,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认真读题,一看题目好像做过,急于下笔。这样的学生,他们往往注重了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从而在解题中思路单一,思维受到局限性,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2.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

(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

老师没有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学生习惯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产生了依赖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

二、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重视读题、理解题意

(1)“读”

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2)“敲”

就是仔細推敲,找出关键字、重点词。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红红的座位票是第19区的42排78号,这是体育场中心最后一个看区,也是最后一排最后一个座位.如果每个看区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就要认真推敲“第19区的42排78号”和“估算”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分析明了,即“体育场共19个区,42排,每排78个座位”这样不难求出这个体育场总共的座位数了。

(3)“说”

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能够口述出来。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习惯。通过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思考和争论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能。

2.加强概念教学,巧用思维定式

概念教学是为解决数学问题打好基础的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据。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数量关系、公式等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而这方面知识的薄弱也严重制约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学方面要下功夫,对于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等,要让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做到能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能根据已有的概念知识进行解题,最大化地巧用思维定式的优点,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

3.巧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有些问题情境的数学信息比较精练、概括和抽象,有时各种信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将这些信息转化成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呈现出来,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画图等策略再现问题情境,使问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使审题有所突破。

4.对比教学,防止混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防止思维混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同类题型比较分析,找出同类题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容易混淆因素进行辨别区分。如(1)一根绳子长10米,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2)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了4/5,还剩多少米?学生在这里必须弄清楚4/5米和4/5,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分率,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

5.审题训练

一是基本功训练;二是培养学生自查的习惯,无论简单题还是复杂题,都要有做完就检查的习惯。总结为三查三评:一查数字符号,二查计算方法、三查最后的结果,四查:单位和作答。最后是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对一些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反思、总结,避免多次犯同样的错误。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在今后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