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儿童良好个性的培养

2019-11-18胡包惠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性格儿童评价

胡包惠

一、家庭教育法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是要有一个温暖幸福的生活氛围,父母双方和睦,不在儿童面前争吵打骂。家长和儿童应经常谈心,讲讲俏皮话,多带儿童外出游玩。此外,家长有些事情也可以跟儿童商量决定,使儿童感到能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维护家庭的利益,同时培养儿童动脑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只有创造愉快的充满朝气的家庭环境,才能愉悦儿童的身心,才能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

通常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

二、诚实守信法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讲信用的人,父母首先要言行一致。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经常会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如果父母说话不算话,不讲信用,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例如,假如家长承诺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变动,也要想一想这件事的重要性如何,不重要的话,就要带着孩子去公园;如果遇到的事情确实走不开,那么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清楚,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带着他去公园。而且,父母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失约或推迟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三、勤奋的品质

勤奋才是一笔终生的财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来创造的,勤奋可以创造出更加超越的人生。

1.关注孩子的勤奋,鼓励他继续

孩子若在生活中展示出勤奋的一面,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孩子说“我喜欢你的努力。”老师的关注就是对孩子的支持,就是在鼓励他继续。孩子按照标准完成任务后,老师也要给予肯定地鼓励,告诉他“你认真勤奋的样子,我真喜欢!”

2.“今日事,今日毕”,做事则拖拉

一个勤奋的孩子,就是能“今日事,今日毕”,还能主动赶超任务。想让孩子学会勤奋,就要先改掉孩子拖拉的坏毛病。

3.让孩子自我服务,多做家务劳动

四、培养儿童自信心

1.教师应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儿童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

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儿童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

2.在儿童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

因为每个儿童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儿童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儿童,在儿童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3.儿童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

如果儿童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兴趣是支持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儿童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4.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儿童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儿童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5.家园配合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儿童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儿童,或者,教师努力给儿童创造锻炼机会,但儿童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儿童的自信心。也就是说,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儿童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学校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五、兒童性格培养的误区

1.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大多生活在成人的圈子里,可谓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他们大多缺乏小伙伴,缺乏互相爱护与合作的意识,在他们眼里,惟我独尊。家长如果过分的迁就和溺爱就会导致儿童狂妄自大,骄横任性等心理。时间久了,将会纵使儿童形成自私、任性、固执、懒惰等多种不良的性格。在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应及时制止,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接触,经常给儿童说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故事,以及吃东西时要请大家一起分享。

2.家长和老师对儿童的要求不一致

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父母、长辈和老师对儿童的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点不同,都以各自的教育经验,兴趣教育子女。如果长辈在教育儿童发生矛盾时,会使得儿童无所适从,也不知道究竟听谁的好,极易导致儿童行为反复异常。在这些长辈中,儿童会认为谁容易亲近,对自己疼爱就会听从谁,当然也会模仿。若是长辈爱的方式是溺爱、娇惯儿童就容易形成任性、执拗、撒娇等不良性格。所以父母和老师在这方面应该本着科学规范的原则,抱着一颗平常心根据儿童自己的身心特点去培养,切不可对儿童有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应正确的对待儿童的合理需求,该批评时就批评,该表扬时就表扬。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要尽量一致,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六、结语

总而言之,要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一定要重视家庭与儿童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与教师自身作用。家长和教师的文化程度、培养方式、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到儿童良好的性格。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重要因素。当然,只有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配合,才能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

猜你喜欢

性格儿童评价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