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讲读课文的朗读教学

2019-11-18刘付福昌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范读语感课文

刘付福昌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因此,讲读课文教学时,朗读训练到位就有利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朗读的好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作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二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的篇章、名言佳句,反复朗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越读越有味,趣味无穷。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有此可见,朗读对学生有很重大的意义。

1.朗读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的语言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对许多想表达的东西或者对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不清晰、完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朗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话,得到语言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喜欢与人交流,交流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问题比较灵活,思维相对比较活跃。

2.朗读有助于陶冶性情

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风光秀丽的文段,活灵活现的人物及有趣的故事,无不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叫人翻然醒悟,明白道理。通过朗读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领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

3.朗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中很快就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容易与同学说悄悄话、搞小动作,关注其他同学在干什么。而朗读要动口,眼睛必须看着课文,心思要用在课文的语句中才行,否则就不知道读什么。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就得集中到朗读中,课堂纪律也好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朗读指导的有效途径

1.备课中,教师要研究课文,注意备朗读

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备课时,先要熟悉课文,根据课文类型,按照朗读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确的目的,不同内容的课文,朗读的目的也就不同。比如:“识字”和“看图学词学句”,朗读的目的是读准字音,认识和理解词句。“看图学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认识句子和段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部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品尝好词佳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备课时目的明确,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地教学,确定朗读的方案。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读书心有境,入境始為亲。”教学时想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喜欢学着别人的样子,特别是对老师的模仿尤为喜欢。教师的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老师不作示范性朗读,那么学生就很难掌握好朗读方法,很难把课文读好,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因此,在教学新课文时,我会认真范读一次,把学生领进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朗读时,我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不断范读或带读,直到学生领会朗读方法为止。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此,我认为:教师朗读时,快慢合适,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会激起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共鸣,容易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教师的范读不仅仅有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这些都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

三、朗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朗读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着重谈两个最有效的方法。

1.反复朗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朗读对课文的理解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还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有感情地边背诵,边想象感受课文内容的画面。结果这节课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了。我经常都会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学会朗读技巧。这样的朗读教学,比较合适低年级的学生。

2.加强课外朗读指导

课堂上朗读时间有限,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用课外时间来补充,加强朗读训练指导。

(1)故事演讲

我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故事演讲会,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行语速和有感情表达的指导。

(2)朗诵比赛

我经常开展朗诵比赛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诵兴趣和提升朗读能力。我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常用的是让学生模仿一段录音,如一段话、一首诗、一首儿歌、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时,注意朗读中的停顿、重音、快慢和声音的高低,从中学习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还有时会让学生自己准备好课外的内容进行朗读比赛,每次比赛后都有针对性地指导、评价。

(3)阅读交流

我经常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阅读的书带来教室,大家交换读,把好的作品朗读给大家听。老师适时加以朗读的指导。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功,也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只要我们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提高,从而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范读语感课文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