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式下寄宿制学校教师心理的健康成长与蜕变

2019-11-18杨会芹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寄宿制师生关系心理

杨会芹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和教育评价机制让教师的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本人就此谈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寄宿制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劳动时间长

中学语数外教师每周课时一般在14~20节,多的达18~23节,任教2~4个班,每班人数在45~50人左右,有的则60人左右。备课、上课、改作业是基本环节,多数学校实行指纹考勤制,有的教师一天工作时间将近11小时,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以及上公开课,再加值周,值日,查两操两休,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从早到晚基本上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大多数农村学校两周连上,大部分學生离校较远,到校时间不一,收假当天从中午开始教师就要对到校学生进行管理,开始下一周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时间更长,多数教师从早上6点多离家,一直要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回家。有时遇到学生生病,家长以有事或离校远为由,教师还得带着学生看病,守护学生打点滴,有时直到凌晨,把学生送回学校,新一天的工作又该开始了。他们的普遍感受是:忙、累、紧张。

(二)压力大

备课,上课,公开课等教学工作必须用电子屏来进行,对于部分视力不好和年齡偏大的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应新课改的要求,课本内容时常在更新,教案大部分也是需要重新做,教材一般要开学后才到位,备课工作就只能在晚上熬夜赶。现在的农村学生如果照本宣科,可能在课堂上会有一大部分同学出现睡觉的情况,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因此,教师时常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听课情况改变教学模式。

有的学校还让学生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打分,进行满意率测评,有的学生会认真地进行评价,有的学生对于严格的教师有“报复”的心理。此外,学科统考成绩对教师来说简直是命根子,考得好,声誉、地位、奖金、评优、晋级都有希望,反之则一损百损。

(三)社会责任重

从学校到主管部门,从学生到家长直到政府、社会都要求教师成为“完人”“全能”,使教师不堪承受。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文化、学知识、学做人,还要承担本应由家庭,由父母承担的职责,一个班一半以上的单亲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不但要管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负其在校外行为的责任,学生发生什么事,都可以往学校、教师身上推。

二、新形式下寄宿制学校教师心理的健康成长与蜕变

(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学教师需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思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师生关系要从权威型转向民主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下,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此乃“师道尊严”。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要逐步让位于民主型的师生互教互学,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民主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耗费时光,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堂教学要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传统教学以知识技能作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情感、态度、智力等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庸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被“窒息”的人。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由面对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扭曲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每个人的才能存在差异,社会需要各个类别、各种层次的人才。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和才能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欢快地接受教师身份,调整情绪,平衡心态

清苦、清高概括了农村中学教师的形象,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中学教师也走出了“象牙塔”,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他们感到困惑、不平衡。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因此,采用升华、补偿、自我安慰、自我解嘲、适度宣泄等自我调节的方法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关键。当遇到烦恼挫折等不开心的情况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拉。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减少对学生产生的烦躁情绪和过激言行,增强自信心、磨砺坚韧性。换角度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学生,我就会面临失业,我的工作就是报务于学生,就像商家要想尽办法去寻找商机,抓住顾客的心理一样地去探究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换位想一想,如果我不是在学校上班,工资。而是自己在外面开办培训学校,我要如何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同样是传道授业解惑,区别只在于领的是谁提供的。

(三)自我创造条件

通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培养业余爱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广开情感宣泄的渠道,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四)利用假期或外出进修的机会,加强业务进修、科研创新和师德修养,扎实自己的功底、能力和理论水平

使自己在动态的教学中不至于被动,能够很好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怪异”问题,自信的树立起教师的形象。

猜你喜欢

寄宿制师生关系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心理小测试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