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9-11-18杜春桦
杜春桦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定的教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意义,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措施
与语文、英语等学科学习不同,数学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同时规律性也比较强,掌握一个知识点,便可以实现多个知识点的学习内容的掌握,也正是因为数学学科具备这样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额外注重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点识面,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提升。由此可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的重要意义。
1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1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针对于数学的学习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如今,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转变了填鸭式教学模式,更给予了学生独自进行思考的空间,从而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发现数学学习中的规律和特点,进而实现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2提升学生的数学应变能力
反思性教學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题中常常是隐藏着大量的知识点,只要其中一个符号或者是一个汉字发生了变化,可能整道题的计算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倘若学生只是单纯的背题,而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便会出现应变能力比较差,无法适应不同的类型的习题的完成的现象。如今,教师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针对于一个题干,教师不断地进行变换,对题干进行修改,不断地锻炼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题干中所表达的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在讲解完一个类型的习题之后,教师也会鼓励学生主动的去进行题干的修改,从而实现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数学应变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2.1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若想实现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多次训练的方式,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比如,在完成相关的计算习题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进行检查的好习惯,而不是做完了相关的习题就结束了。在实现习题检查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实现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同时,在讲解相关的习题时,面对一些易错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将这些易错点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一方面来说,可以避免学生在完成习题时出现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易错点的分析和讲解,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在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时也要反复的进行检查和反思,进而保证问题的规避。
2.2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这个词,本身就是源自对错误的反省与思考,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当学生产生错误时,教师首先会感觉特别失望。同时,对于学生所犯的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教师也会进行批评,进而让学生感觉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同时也会很担心产生错误。如今,在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下,面对于学生的错误的出现,教师不会生气,也不会感觉到失望。相反,教师会将学生所犯的错误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一,为其他的同学进行讲解,一方面来说,可以让学生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进而让大家在日后完成习题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同类型的错误。因此,在面对错误时,学生不仅不会感觉到紧张、害怕,相反,他们可以结合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断地进行反思,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正确的解题方法的掌握,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3结语
本文分别从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袁淑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32-33.
[2]马久郁.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