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8谭新玉
谭新玉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人,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日常护理, 观察组采用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评分。结果 干预后,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SF-36评分(78.2±9.2)分高于对照组的(72.4±9.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28.1±7.8)和(32.1±8.3)分, 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SSRS评分分别为(37.5±5.3)和(32.5±5.3)分, 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 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其社会支持度。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模式;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109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1]。老年人中慢性疾病者居多, 需予以集治療、康复及心理干预于一体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医养融合模式”这一概念于2013年首次被提出, 是指将医疗卫生资源引入社区、养老机构以促进养老资源的整合, 进而满足卫生服务需求,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2]。本研究探讨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效果, 旨在为养老机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入住养老机构的1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男27例, 女23例;年龄70~92岁, 平均年龄(75.6±9.2)岁;文化层次:初中及以上16例, 小学及以下34例;入住原因:家庭照顾困难26例, 关系不和11例, 安享晚年13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70~98岁, 平均年龄(76.8±8.6)岁;文化层次:初中及以上18例, 小学及以下32例;入住原因:家庭照顾困难24例, 关系不和12例, 安享晚年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日常护理, 包括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导等, 采用循环模式向老年人宣导健康教育知识, 以知识讲座和发放手册形式开展, 同时嘱咐老年人注意营养搭配均衡, 多食新鲜瓜果及蔬菜。观察组采用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管理教育: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慢性疾病管理教育, 叮嘱按时定量服药, 提高服药依从性;②康复服务:个体康复和群体康复, 针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康复方案, 同时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发病群体予以科学统一的治疗方法, 促进康复;③健康档案:仔细询问老年人的既往病史,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体检服务1次/年;④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讲座1次/月, 及时解读老年人关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疑问, 健康快车咨询会1次/季, 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⑤精神关爱、临终关怀:对老年人进行心理专家知识讲座1次/月, 给百岁老人和过生日的老人开庆祝会, 并定期通知家属参加家属联谊会, 了解老人及家属在健康知识方面的需求[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支持能力。采用SF-36评价生活质量, 该量表包括身体疼痛、生理角色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 条目积分之和为总积分, 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采用ADL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该量表包括14项, 总分20分为正常, >20分为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降低;采用SSRS评定社会支持能力, 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 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度越高[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78.2±9.2)分高于对照组的(72.4±9.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干预前后ADL、SSRS评分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36.2±8.6)、(36.3±8.9)分, 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28.1±7.8)、(32.1±8.3)分, 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SSRS评分分别为(30.1±5.2)、(30.2±5.4)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SSRS评分分别为(37.5±5.3)、(32.5±5.3)分, 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我国, 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医养融合改革势在必行。调查显示, 全国的养老机构均存在护理人员从业知识缺乏、操作不熟练等一系列问题[5, 6]。多數养老机构都只能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 即便是条件比较好的养老机构也只能配备相对简单的医疗设备, 在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以慢性疾病为主的老年人造成医疗保险资金压力巨大, 使得老年人经常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往返, 给其正常生活带来重大负担。由此可见, 在养老机构实施科学、完备的护理模式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医养融合是指由具有护理资质、专业医疗的医疗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医疗服务和生活照顾, 建立一套同时兼顾医院和养老院优势的新功能体系, 进而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需求, 确保其得到养老多重护理保障。该模式不是简单的结合医疗与养老, 而是有效整合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 在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服务的同时, 避免了长期住院仅仅关注老年人疾病治疗需求而忽视其心理诉求。医养融合的建立以医疗服务为基础, 依靠先进科学的医疗资源优化, 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而养老产业的发展又能有效激发医疗人员积极参与医疗技术方面的科研与创新研究, 从而带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形成良性循环[7-9]。本研究将医养融合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中, 结果显示:干预后, 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AD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S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 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医养融合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 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其社会支持度。
参考文献
[1] 黄萍, 刘云, 孙照国. “医养融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教育现状与发展. 科技与创新, 2018, 5(2):45-47.
[2] 程亮. 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发展新路径探究. 中州学刊, 2015, 37(4):78-82.
[3] 钮学兴. 力推医养融合 破解养老难题——解读《江苏省民政厅 卫计委 财政厅 人社厅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 社会福利, 2014, 12(10):16-17.
[4] 王萍, 王继委, 满纪荣, 等. 医养结合背景下延续护理在机构养老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 15(5):107-110.
[5] 张毓, 张秀华, 代亚丽. 不同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预防跌倒知信行的效果评价. 全科护理, 2017, 15(5):623-625.
[6] 宫芳芳, 孙喜琢, 邱传旭, 等. 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实践现状. 现代医院管理, 2015, 13(2):1-4.
[7] 宫芳芳, 邱传旭, 黄文静, 等. 医养融合机构协作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市渔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例. 现代医院管理, 2015, 13(2):7-10.
[8] 王梦苑, 王方, 曾东汉, 等.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武汉机构养老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2018, 35(3):144-145, 147.
[9] 刘玮, 程景民. 基于ISM模型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卫生软科学, 2018, 32(2):23-26.
[收稿日期: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