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和“男神”坐同桌的初二女生
2019-11-18青衿
青衿
女儿非要与“男神”坐同桌
下午3点多,一个中午男子推开我咨询室的门,皱着眉头用求助的口吻说:“老师,我不知道该不该满足女儿的要求。”以往替孩子前来咨询的大多是母亲,这次是父亲为女儿做咨询,看来这是位尽职尽责的父亲。我示意他坐下,请他把女儿的情况介绍一下,以便做出判断。中年男子点了点头,说起了最近女儿带给他的烦恼。
中年男子姓胡,是一名机关干部,妻子做服装生意,晓雪是他们的独生女。晓雪过完满月,妻子就忙生意去了。胡先生单位事情多,晓雪基本上是由奶奶带大的。都说隔代亲,奶奶对晓雪呵护备至,百依百顺。胡先生对女儿也很宠爱,晓雪从小被宠得很任性。
让胡先生欣慰的是,晓雪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路领先,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不过让胡先生担忧的是,女儿任性、霸道,自我感觉良好,在班里一直不受同学的欢迎。
进入初二后,女儿天天念叨着不喜欢现在的女同桌,非要和一个叫李灿的男生坐同桌,说李灿长得像明星李易峰,篮球打得好,学习成绩也不错,简直就是她的“男神”。晓雪私下与李灿协商,李灿婉拒了,说他只想和男生同桌。
被李灿拒绝后,晓雪不死心,让爸爸找班主任商量。一开始胡先生以为女儿只是说说,就没当回事儿。没想到女儿上周二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去找班主任做李灿的工作,如果不能和他坐同桌,就会影响到学习。
胡先生清楚女儿的性格。事实上,那段時间晓雪成绩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初二是关键时期,千万不能让女儿因为这点事影响学业。可胡先生清楚,这种事情不好意思向班主任开口,他想找心理专家咨询一下,看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理。我认为,像晓雪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并不鲜见。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女生对男生产生好感,甚至爱慕属于正常现象。但像晓雪这种要挟家长去找班主任调座位的还真是少见。这样的行为也表现出与中学生年龄不相称的一面。
我对胡先生说,这件事的根源出在他女儿身上,找那个男生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班主任也没有权力让男生做出让步。我更不建议胡先生去做男生的工作,这样就是为救一个人而去伤害另一个人,这不符合心理咨询的原则。我建议胡先生带晓雪来一趟咨询室,一起面对问题。
第三天下午5点,晓雪被爸爸拽着来到咨询室。晓雪个子很高,一身校服掩盖不住她的靓丽,一说话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看上去有些傲气。在与晓雪的交流中,我发现她是个非常偏执的人。在她看来,她只想与“男神”坐同桌,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为了帮晓雪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我决定利用心理学格式塔流派的“空椅子技术”来解决她的问题。我搬来两把椅子,两把椅子分别代表两个角色,我让晓雪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让她设身处地站在“男神”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且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地模仿他的语调、语气和身体语言。经过几个回合的问答,晓雪似乎明白了那个男生为什么拒绝和她坐同桌了。
病态心理有童年时的影子
经过心理疏导,胡先生带晓雪回了家。3天后,胡先生打来电话,说晓雪现在好多了,回去后没再提换座位的事情,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放下电话,我感到很欣慰,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想不到半个月后,胡先生又来找我,说晓雪虽然不再逼他找班主任调座位了,但这段时间她精神萎靡。以前,晚上睡觉后晓雪很少起夜,近来她一晚上能去三四次卫生间。问她怎么了,她烦躁地说睡不着。胡先生突然悟出来:女儿虽然表面上不再要求和那个男生坐同桌,其实心里还是放不下,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课老打盹,老师批评过她几次,当月月考她的成绩下降了10多个名次。
胡先生的再次来访让我自责起来。我意识到,胡先生所说的问题得到解决,仅仅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晓雪私底下更多的是靠自制力压抑和约束自己,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只靠自我约束的话,难免还会重犯,甚至会以更严重的形式爆发出来。想到这里,我让胡先生带女儿再来一次,我要继续给她做心理疏导,争取找出问题背后的症结来。
第二天下午,胡先生带着晓雪如约来到咨询室。半个月不见,晓雪神情疲惫,看上去无精打采。我询问晓雪近来的状况如何。她说,虽然她知道自己要求与那个男生坐同桌的想法不合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想法就是挥之不去。白天还好些,晚上为了这件事她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她也很奇怪,明知不可能了,为什么还是希望和那个男生坐同桌呢?
在与晓雪的交流中,我发现她想和“男神”坐同桌,并不是青春期那种朦胧感情的萌发,很有可能是早期的经历或者创伤,由于压抑变成潜意识,以这种形式释放出来。
接下来,我把晓雪带进治疗室,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我让她平躺在按摩床上,然后从头到脚给她做放松训练。训练间隙,我让她回忆儿时与男生交往的经历。晓雪说,小时候,妈妈忙生意,爸爸有段时间到外地学习,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住的小区里有几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看到她没有爸爸妈妈陪着,就在她面前搂着爸爸或妈妈的脖子故意撒娇。有个小女孩依偎在妈妈怀里,用手指着她,说:“她整天跟奶奶一起玩,是不是没有爸爸妈妈呀?”那个小女孩的话对她的刺激很大。奶奶出去买菜,她一个人在小区里玩时,那几个小女孩还合伙欺负她,都是表哥出来帮她解围。从那以后,晓雪就有了很大变化,她只愿与男孩玩,不愿与女孩交往。上初中后,有女生主动和她接近,可不知怎的,她对她们总有种排斥感。
晓雪的倾诉,让我找到了她想和男生坐同桌的心理动因。接下来,我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鼓励她有意识地克服内心的那种执念,主动与同性交往,只要敞开心扉,就会发现,同性之间也有真诚的友谊。
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经过这次心理疏导,晓雪的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两周后,胡先生再次来到我的咨询室。他说,第二次的心理疏导看上去很有效果,晓雪心情开朗多了,和班里的女生交往也不那么抗拒了。不过,他说可能是以前他对孩子过于宠溺了,造成孩子现在做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不知道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和应对。
对于胡先生的困惑,我分析道,像晓雪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的孩子,在现今社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特别多的关注,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群体交往中,会无意识地习惯把同学、朋友都当成自己能支配的对象或无意识地依赖他们,那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看到胡先生频频点头,我继续分析道:“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个性特点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与成长经历、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比如,从小处在家庭中心,幾代长辈过于关注宠爱,长大后就很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如果从小没有得到家庭温暖,没有学会如何关心他人,也会造成从小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缺少朋友,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很少获得外界信息,思维也会有局限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恨不得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发现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并且自己对孩子的引导无法让孩子完全满意。孩子大了,渐渐不再注重父母师长的看法,更侧重同龄人的看法。同伴的认可与尊重,与人接触是成长的必需品。与人接触,意味着改变自我,以及自我对外界的体验,能更加全面地正确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胡先生说,他现在担心的是女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已经养成,并把这种性格带到与别人的交往中去。晓雪现在在班里人缘并不好,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是孩子的弱点,将来走上社会,也不利于她在工作或者事业上的发展。如何才能让女儿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针对胡先生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从最初的关注自我,到逐步地关注他人,并扩展到关注整个社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须不断地主动去接触外界,了解外界,主动接触他人,获得他人信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要让孩子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极大伤害;再次,要引导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让她在和别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产生改变的意愿。
那天,我和胡先生谈了许多,胡先生表示受益良多,回去他会按照我的建议去尝试。其实,晓雪身上有着现在很多孩子的影子,希望家长都能从中汲取教训,尽力找到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合理方式。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