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的正能量,该充值了吗?
2019-11-18吴刚
吴刚
【编者按】
众所周知,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家庭充满正能量,孩子的身心发展就会顺利、高效;相反,如果负能量占据上风,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妨碍孩子的成长。那么,家庭正能量包括哪些内容?家长应该怎样为孩子营造适宜的家庭气氛?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组织力量,对家长、教育专家、家庭问题专家进行了专题采访。
父母恩爱,孩子安心
河南省濮阳市家长张先生认为,家庭正能量首先是重视教育。接受采访时他激动地对记者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父母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所以,父母要齐心协力,一切为孩子,必要的时候要牺牲自己,为孩子撑起未来!我非常看不起那些只图自己事业发展,对孩子不管不顾的父母。”
河北省邯郸市家长邱女士认为,父母为孩子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未必可取,因为父母为事业而奋斗,其实也是为了孩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声音在攻击留守儿童的家长,说他们不负责任,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这些父母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去打工?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生活富裕一点,能交得起学费?每位父母都在寻求生活的平衡,但有多少人能够如愿?所以,大家应该包容那些看上去不那么负责任的父母,他们或许有他们的苦衷。”
甘肃省兰州市家长葛先生认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家庭充满正能量的基础,科学的家庭关系不是一切为了孩子,而首先是父母恩爱。他告诉记者:“我家邻居是一对夫妻带一个男孩,男孩和我儿子是同班同学。因为夫妻俩经常吵架,他们的儿子尽管聪明,成绩却不好,小小年纪就开始厌学。我觉得,在谈家庭教育之前,父母首先要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家庭问题研究专家马先生赞同葛先生的看法。接受采访时他说:“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对家庭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著名的‘家庭排列系统。他认為,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幸福的家庭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夫妻俩亲密地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关系。妈妈代表感性,爸爸代表理性,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同步的爱,才能更有安全感,不是爸爸更爱孩子,或者妈妈更爱孩子,而把自己的另一半排在了人生后方。许多中国父母认为家庭应该一切为孩子,把夫妻关系置于第二位,这是错误的观念,必然带来许多家庭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夫妻关系在家庭中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丈夫和妻子能相互给予对方安全感、理解、包容、关爱等,孩子的心智和理解能力不足以满足爸爸或者妈妈单方面的需求。只有夫妻恩爱,孩子才会少一些负担,才能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自我成长上,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会更加幸福快乐。反之,如果夫妻关系不和睦,家庭就会出现裂缝,幸福、快乐、善良、自信、勇敢等正能量会不经意间从这个裂缝悄悄地溜走。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内心将会阴霾密布,且久久不能驱散。”
湖北省武汉市婚姻问题咨询师梅女士认为,夫妻相互忠诚是家庭第一正能量。“夫妻做不到相互忠诚,家庭就要面临危机,甚至解体,还谈什么家庭正能量?”她对记者说,“我接触过许多解体家庭,正如大家常说的那样,夫妻离婚,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荒谬的是,有些父母居然为孩子而离婚。比如为买学区房而办理离婚手续,名为‘假离婚,可常常弄假成真。再比如,有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闹,为了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家而匆忙离婚。我经常问这样的父母,离婚是你们夫妻俩的事,为什么要把孩子扯进来?如果让孩子来选择,恐怕孩子都想要一个父母恩爱的家。总之,我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像土壤和植物的根茎。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断地给植物的根茎补充营养,让植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北京儿童心理学博士何先生认为,夫妻恩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接受采访时他说:“孩子看似是与父母分离的独立个体,但与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孩子的人格发展会受父母关系的影响。如果父母恩爱,孩子的性格也会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未来能有健康的异性恋。如果父母感情淡薄,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如果爸爸软弱,妈妈强势,孩子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变得越来越强悍,儿子则很可能变得懦弱、自卑。如果父母经常相互指责,孩子会变得敏感、执拗,而且多半不尊重父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如果父母过早离异,孩子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不安、恐惧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所以,夫妻恩爱无疑是家庭第一正能量。”
家庭和睦,孩子努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夫妻恩爱,大家认为和睦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正能量,而和睦则包含许多内容,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海南省海口市家长燕女士认为和睦就是关爱。“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家庭生活才能和睦幸福。”接受采访时她说,“互相关爱,除了心里的相互欣赏,更要表现在行动上。在我家,每人的生日都是我家的‘大日子,选购礼物,做顿好饭,送上祝福。要是谁生病了,大家都会请假照顾。我和丈夫每次去外地出差,都会给家人带礼物,以示挂念。总之,家人的安危冷暖要挂在心上,在对方最需要你的时候及时出现,这就是关爱。我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心里充满阳光,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人缘还特别好。上个月她拔牙,在家休息了两天,没想到来了十多个同学看望。”
江苏省南京市家长楮女士认为,夫妻间学会妥协是家庭幸福之道。接受采访时她说:“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遇事要多商量,多协调,懂得在非原则问题上相互妥协,是家庭稳定重要的正能量。如果夫妻双方互不相让,不知妥协,凡事都要争个你高我低,你对我错,非要辩出个是非曲直,那必定会争吵不断,矛盾丛生,还会严重伤害夫妻感情。所以,夫妻双方,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要保持两分清醒,八分糊涂,懂得让步,学会妥协,以保证生活幸福。处理亲密关系,就应该这样。但是许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我是‘老好人‘没原则。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很肤浅。夫妻不善于妥协,家庭很容易走上不归路,至少是不和睦,断送自己的幸福,让孩子受连累,还谈什么原则?所以我常对这样的家长说,您该充电了,您家的正能量该充值了。”
浙江省温州市家长袁女士认为,勤劳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正能量。“我不会讲大道理,只知道勤能旺家,懒能败家。”她用朴实的语言对记者说,“过日子嘛,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需要有人付出劳动,否则家庭生活就不能正常运转。据我观察,许多夫妻感情不好,都是从不愿做家务开始的。不愿做家务说明了什么?说明懒、没有责任感、不尊重不体谅对方,这不是家务活轻重的问题,而是人的品行出了问题。我无意批评这样的父母,我只是想提醒他们,别忘了孩子在旁边,如果孩子学会了父母的懒惰和不负责任,他还会用功学习吗?这样的家庭,还怎么走向兴旺?”
云南省大理市家长梁先生认为,平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正能量。接受采访时他深有感触地说:“众所周知,家庭稳定的基础是夫妻平等,但是,这只是理想化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做到。我年轻的时候,社会上批判大男子主义,呼吁男女平等,维护女性权利。现在我的儿子也做了父亲,我感觉应该维护男性权利了。不是我护犊子啊!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蔚然成风:现在的年轻女性好像都想做‘女神,在家里对丈夫呼来唤去,颐指气使,什么‘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请问,这平等吗?年轻人的事我可以不干涉,但我小孙子的成长环境我有权利过问!表面上看,5岁的小孙子是家庭的中心,很受宠爱,但事实上,他一点权利都没有,完全听从父母的摆布,让学围棋就学围棋,让学轮滑就学轮滑,学什么都不乐意,最后啥也学不好。这是另一种不平等。我认为,不平等的根源是不尊重,而不相互尊重是家庭第一负能量!”
河南省洛阳市某民俗文化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姚先生认为,夫妻双方对家庭的付出无法量化,难以做到绝对平等,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国《婚姻法》仅仅规定了夫妻双方有相互忠诚、相互扶持的义务,夫妻双方如何分担家务,对家庭付出多少才算平等,并没有量化指标,付出,都是无私、无偿、心甘情愿的。既然这样,为家庭付出较多的一方,理应受到另一方的肯定、赞扬和某种形式的补偿。也就是说,对家庭付出较少的一方要心存感激。有人认为,夫妻之間说感谢的话显得虚伪。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家庭成员对那些付出较多心血和劳动的成员,就应该心存感激,因为无私奉献是家庭正能量,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否则就是在培养孩子好逸恶劳的恶习。当孩子在学习上好逸恶劳,会有怎样的后果?”
广东省珠海市心理咨询师雷女士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欣赏是十分难得的正能量。接受采访时她说:“男女因相互欣赏而恋爱,进而结婚组建家庭。但是婚后相处日久,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开始挑剔对方身上的缺点,结果发现对方越来越多的毛病,于是就做起了‘超级差评师,天天找碴儿、抱怨。这是攀比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挑剔配偶的人,同样会挑剔孩子,于是就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孩子得不到鼓励、关注等正能量情感支持,一定会产生倦怠之心,轻则厌学、早恋,重则出现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其成长。所以,我呼吁父母们学会相互欣赏,学会欣赏孩子。”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北京教育心理学教授祁先生认为,家庭充满正能量,才能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接受采访时他说:“孩子的成长,看似风轻云淡,其实他们的内心风起云涌。做家长的,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还要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困惑。”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女士赞同祁教授的观点。她认为,给家庭正能量充值,营造优美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充分了解孩子
“父母要了解孩子,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宋女士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和事件的评判。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在孩子讲完之后,父母再用简练的语言做概述,帮孩子理清思路。在人际沟通的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2.善于表达感情
宋女士告诉记者:“父母善于表达感情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有效方法。现在的孩子过多地享用和获取,只能接受爱,如果父母把话说得重一点,他们就受不了,轻则生闷气,重则发脾气,于是父母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父母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其中,情绪管理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宋女士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替代过多的结果是阻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感到人生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奋斗的动力,处于一种消沉、烦闷情绪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是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会读书,不会生活,则很难幸福地生活。
3.给孩子做榜样
“父母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但不能放弃做孩子榜样的义务。”宋女士告诉记者,“美国青春期研究会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与父母的行为示范有关。他说,现在的父母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得越来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父母要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必须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在晋升考试中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等等。这样的父母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
4.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宋女士告诉记者,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分别是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和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成人状态重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说起话来总是:“我个人想法是……”;儿童状态即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父母与孩子交往,理想的状态是成人状态。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尊重孩子,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宋女士说。
本刊认为,在充满正能量的家庭里,从来不缺少包容、理解、欣赏、感恩和尊重,积极向上永远是主旋律。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心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无畏一人孤身前进,也无惧未来路上的风风雨雨,韧性坚强,宠辱不惊。这不正是父母所希望的吗?所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审视自己的家庭入手,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家庭具体情况,不断为家庭正能量充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