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与六国水资源合作一起成长
2019-11-18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水资源是澜湄国家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澜湄六国的重要关切。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优先领域之一,是六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澜湄合作机制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通过《三亚宣言》,一致同意在中国建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以下简称“澜湄中心”),“作为澜湄国家加强技术交流、能力建设、旱涝灾害管理、信息交流、联合研究等综合合作的平台”。
中国水利部、外交部高度重视澜湄水资源合作,湄公河五国有关政府部门也积极支持澜湄中心发挥区域水资源合作综合平台作用。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澜湄中心不辱使命,充分依托水利部长江委的技术优势,不断拓展伙伴网络关系,凝聚澜湄水资源合作合力,积极投身澜湄水资源务实合作,展示中国水利综合实力,为澜湄水资源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国水利部门交往日益密切,仅2019年鄂竟平部长与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将有3次会晤,高级别官员互访有效开展了政策对话,不断凝聚了合作共识。2018年11月,六国举办了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发表了《昆明宣言》,打造了澜湄区域水资源合作政策对话和技术交流平台,全面增进了理解与互信。2019年12月上旬,六国还将在北京召开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进一步引领澜湄水资源合作。
六国正式成立了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截至目前,工作组已召开3次会议及4次特别会议,加强水资源合作顶层设计,促进水资源领域沟通交流,推动水资源领域务实合作。
2018年11月1—2日,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澜湄合作六个成员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企业以及相关国际组织近150名代表参加论坛,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通过了《昆明宣言》。
澜湄中心协助联合工作组起草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历时一年半,经过2轮正式磋商、几易其稿,行动计划于2018年年底前获六国批准,成为未来五年澜湄水资源合作的指导性文件。
澜湄水资源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工作密集开展,六国共有40批1000人次参加澜湄水资源技术交流与培训。其中,近百名湄公河国家涉水机构官员参加河海大学和澜湄中心联合实施的“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提升湄公河国家水治理水平奠稳了科技、人才基础。
务实项目合作是澜湄水资源合作最大亮点。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和亚洲区域合作专项基金等近2亿元资金资助下,六国实施了30余个务实合作项目,开展流域规划、技术咨询与交流、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
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开放包容,积极与湄委会等现有机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解决水问题。在全面征求澜湄六国意见后,澜湄中心与湄委会秘书处已就合作谅解备忘录文本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一致,计划于2019年签署。
众人拾柴火焰高。澜湄中心按照澜湄合作两次领导人会议精神,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内外致力于澜湄水资源合作的机构建立合作伙伴联系,充分发挥中心平台支撑作用。2019年内,湄公河国家将派出官员与专家到澜湄中心工作,共建澜湄中心,共同推进澜湄水资源合作。
如今,澜湄水资源合作正从“有名”到“有实”,已成为澜湄合作的旗舰领域,澜湄中心也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水资源合作主要平台。
澜湄水资源合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澜湄中心将在水利部、外交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六国相关部门共同携手努力,为推进澜湄水资源合作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