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淤地坝:黄土高原上的“聚宝盆”
2019-11-18刘艳芹
志丹县罗家河淤地坝庄稼长势喜人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在生态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是防治水土流失的“神器”,这一广泛流传的民谚,就是当地群众对淤地坝作用的深情赞誉。
“小时候沙尘暴特别多,出去一趟,嘴里嘎嘣嘎嘣的,都是沙子,眼睛里一揉,也是沙子。”靖边县村民李润梅说:“如今到处绿意盈盈,一座座淤地坝不仅拦住了泥沙,保住了水土,也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
资料显示,黄土高原沟壑区沟谷面积占总面积的40%左右,产沙量却占75%左右。在沟道中修建淤地坝是控制泥沙下泄最直接、最有效、最立竿见影的措施。靖边县建成的1236座坝库,累计拦泥6亿多t,90%的面积实现了不向黄河输送泥沙。
淤地坝不仅是控沙拦泥的神器,还是丰产增收的“聚宝盆”。
淤地坝在减少泥沙输入黄河、确保黄河安澜的同时,将泥沙就地拦蓄,使之成为土肥水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据测算,坝地粮食平均亩产500kg,高的可在1000kg以上。陕西绥德、清涧、子洲、宝塔、延长等县(区)坝地产粮均占到粮食总产的30%左右。榆林市横山区曹阳湾村建成淤地坝30座,水库5座,人均坝地达到2亩,促进了3000多亩坡耕地全部退耕,还造林种草1.7万亩,加快了区域植被快速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米脂县高西沟村有410亩坝地,实现了少种高产,农、牧、林土地利用结构由1∶1∶1调整为1∶2∶3,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在坝地较多、利用较好的地方,群众种植烤烟、葡萄、油葵等经济作物,发展大棚蔬菜,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
目前陕西省共建有淤地坝3.3万余座,占全国淤地坝数量的一半多。这些淤地坝累计拦泥59亿t,淤成坝地90多万亩,促进退耕还林还草300万亩,保护耕地60万亩,年灌溉面积6万亩,增产粮食4亿kg,带动养殖效益380万元。
见 证
杨思炯陕西省榆林市水利局总规划师
黄土高原人民群众总结出许多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流失治理办法,其中“山修梯田沟打坝,坡坡坬坬搞绿化”就是经典经验。沟道建淤地坝既可以拦截泥沙治理水土流失,又可以淤泥土成耕地,把荒沟变成高产稳产农田,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经济收入问题。实践证明,建设淤地坝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实现黄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得到水利行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我们水利人应将这项惠百姓、保生态的重要措施,持续下力抓实抓好。
安塞县山顶植树造林、山坡退耕种草、山腰兴修梯田、沟底筑坝淤地 摄 /马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