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
2019-11-18赵爱婷张晓玉高雪琴
赵爱婷,张晓玉,高雪琴
(兰州文理学院 旅游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教师礼仪素养内涵界定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教师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礼仪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受到学生的关注与学习,这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内关于教师礼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礼仪、服饰礼仪、形象礼仪、教学语言礼仪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基于各教师群体的针对性研究、重要性研究、影响研究等。学者欧小松(1997)提出,教师礼仪包含说的礼仪、听的礼仪、体态礼仪和服饰礼仪四个方面的内容[1],金正昆(2007)认为教师礼仪包括师德、师表、师言、师缘、师行五个方面的内容[2],袁涤非(2018)则提出教师礼仪包含形象、言谈、工作、活动、社交、涉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3]。此外,学者王红(2003)首次通过学生调查来研究高校教师礼仪的现状[4],学者王菁(2010)对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5],学者张家波、李斌辉(2017)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90后教师的礼仪现状及应对策略[6],学者李佳(2017)则从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入手研究了教师礼仪素养的教育途径与方法[7]。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关于教师礼仪的研究范围较广,但研究主题仅限于现状研究、对策研究、部分教师群体的研究,以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较少。笔者在充分吸收学者们对教师礼仪的研究基础上,将教师礼仪素养的内涵界定为思想品德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教育能力修养、社交修养、着装形象、仪态形象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二、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笔者针对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设计了专项调查问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并回收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期,笔者对兰州水车园小学、实验小学、树人中学、兰州一中、兰州文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7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教师30名、学生50名,收集了教师及学生关于教师礼仪素养方面的问题和意见,以补充问卷调查中的不足。笔者采用spps 21.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同时结合访谈结果,获得了以下关于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及需求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样本特征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中小学教师、初高中教师以及大学教师均有涉及。被调查教师中,小学教师占39.92%、大学教师占25.1%;女教师83.13%,男教师占16.87%;20—35岁教师占39.51%,36—50岁教师占56.38%;本科教师占64.61%,硕士学历教师占20.16%。此次调查中,小学教师及大学老师居多,女性教师居多,新入职及中年教师居多,本科及硕士教师居多,样本特征符合教师礼仪素养调查的目的及要求,能够反映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及需求的现状。
2. 教师对职业的归属感
在被问及是否热爱教师职业的问题时,42.8%的教师选择了非常热爱,39.09%的教师选择了比较热爱,总计81.8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较强,热爱本职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有16.42%的教师选择了一般,部分教师由于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或教师工作的强度而产生了消极情绪,影响了其对职业的认可和归属感。
3. 教师对礼仪素养要素的重要性程度
如表1所示教师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程度均值平均值得分达到了4.52分。教师对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是:思想品德修养(4.77分)、文化修养(4.74分)、教育能力修养(4.68分)、仪态形象(4.51分)、着装形象(4.35分)、艺术修养(4.28分)、社交修养(4.28分)。所有要素评价的赋分值区间为4.28至4.77,重要性程度为“非常重要”,尤其是思想品德修养、文化修养和教育能力修养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礼仪素养要素。
表1 教师对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程度调查结果
注:以上数据由243份问卷数据经spss软件均值分析结果整理而得
4. 教师对自我礼仪素养的感知
表2 教师对自我礼仪素养的感知调查结果
注:以上数据由243份问卷数据经spss软件均值分析结果整理而得
如表2所示,教师对自己在校园内及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习惯的评定中,依次为校园内衣着整洁得体(4.51分)、课堂中仪态举止大方(4.48分)、维护教师形象(4.4分)、课堂及课外言谈规范(4.36分)、公共场合礼仪在先(4.32分)、注重保护校园环境(4.1分)。在被问及重视礼仪素养的原因时,41.15%的教师认为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28.4%的教师认为体现着教师的精神面貌,15.23%的教师认为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教师群体对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及积极效果有明确的认知。此外,高达75.31%的教师认为着装打扮应该适当约束来符合教师身份;84.7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着装形象美观大方,符合形象,也有4.12%教师认为自己前卫时尚有时代感。
5.教师对礼仪素养的提升需求
被调查教师在被问及教师最为缺乏的礼仪要素时,其选择依次是:艺术修养(62.55%)、社交修养(52.67%)、教育能力修养(36.63%)、仪态形象(34.98%)、着装形象(32.92%)、思想品德修养(14.4%)。在对礼仪要素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性别的分类统计结果中,男教师和女教师的调查结果一致。此外,有68.72%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针对教师开展礼仪培训,22.63%的教师认为比较有必要。在被问及如果在学校内开展礼仪讲座或培训时,70.78%的教师认为会参加。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师认为需要加强对学生在日常生活礼仪、社会交往礼仪、校园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和培育,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是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手段。
三、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剖析
教师们普遍认为礼仪素养非常重要,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但是对教师礼仪素养的践行还不够全面。很多教师入职后并没有参加过专题培训,部分女教师在教师节、三八节等时期参与过礼仪形象、插花、茶艺、形体等方面的讲座。此外,大部分教师更加重视提升自己在教育能力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而对其他方面的内容有所忽略。
(一)职业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对教师在工作行为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教师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首先就表现在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在调查中显示,兰州市81.8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较强,热爱本职工作。在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甘肃省自2015年12月起将师德表现纳入了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年度考核指标和评价监督体系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但是,部分教师的恶劣行为仍然给教师群体的整体师德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群体应该持续学习和坚持的礼仪要素。
(二)文化修养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新生代学生不光以教师的专业水平来评估教师,更多的还会以教师的文化知识覆盖面来评估教师,这对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具有学科专业性,很多教师仅在本研究领域内或课程领域内能够做到精通熟练,文化修养并不足为道。2014年甘肃省教育厅举办“语言文字文化大篷车”活动,针对各地师生开展讲座,但并没有在每年都持续性开展。兰州市红古区教育局也曾在2017年举办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培训会,以培养更为全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兰州市已经在逐渐重视教师文化素养方面的引导,但还未呈现出常态化机制,各级学校对教师的引导重点差异化显著,在文化素养方面略显不足。
(三)教育能力修养
笔者认为,教育能力修养即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但是,教师的知识技能程度和教学能力并不完全相关,若教师不能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就无从谈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教学能力的强化,如通过“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应用和课堂设计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是教师教育能力修养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能力提升方面,兰州市目前呈现良好状态。教育部、甘肃省教育厅、兰州市教育局各级部门通过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项、教学大赛、教育培训等活动的组织,不断激发一线教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各级学校也通过座谈、讲座、教学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四)仪态形象
日常生活中,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喜欢的教师,总是那些学识渊博、热情友好的育人楷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在调查中显示,兰州市被调查到的所有教师都认为仪态形象对学生有重要影响,也体现着教师的精神面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用自己的魅力来征服学生,除了教师涵养之外,更多取决于语言、表情、交流方式等仪态形象要素。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注重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尤其在课堂中、校园内,使教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着装形象
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表示会更多关注教师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更加重视自己在校园内、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中的礼仪形象,而在其他社交场合则会转换角色,不去刻意维持。从对兰州市各级学校部分学生的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的着装形象非常在意,形象靓丽的教师能给他们带来更加阳光、舒适的课堂体验。学生对目前教师的着装形象并不太满意,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师可以穿着得典雅而时尚。礼仪是一种外显的行为,教师若能在着装形象方面达到美的标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和技巧。比如不同的场合下,可以按照环境和交流对象的不同有所差别,在表现美的同时,体现教师的形象魅力。
(六)社交修养
笔者认为,教师社交修养主要体现在与学生及家长关系的处理上。大学生已是00后,小学生已是10后,年轻而又朝气的新生代学生成了我们的教育受众。2018年5月中国青年报联合腾讯发布了《00后画像报告》显示,31.2%的00后希望获得更好的“成长辅导”,自我认知方面以开放(56.1%)、独立(43.5%)、自信(42.2%)、热血(39.9%)等选项为主。在对兰州市中小学生、大学生的访谈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特质。显然,教师在与学生及家长的关系处理上需要更多的社交礼仪知识和技巧来作为支撑,在交流中语言、行为的合理使用,以及如何把握尺度以正确处理学生间问题,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提升。
(七)艺术修养
兰州市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比较缺乏艺术修养,在访谈调查中也发现,很多教师表示业余时间会很关注音乐会、歌舞剧、话剧等的表演艺术,但学校组织集体观影的情况还比较少,期望能够获得更多关于艺术表演类的观影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与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一直在推行的普惠艺术教育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对于提高师生艺术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此类项目受惠面有限,还不能够在各级校园内普及实施。此外,兰州虽为省会城市,每年能够引进或创作的艺术类节目有限,还不能够满足广大教师群体的需求。
四、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兰州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各级学校日常引导、关注学生需求和满意度、提升教师幸福感等四个方面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礼仪素养状况,从而能够办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一)做好兰州市教师礼仪素养提升的顶层设计
在这方面,兰州市教育局可以集中力量于兰州市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不断优化,积极探索兰州市教师队伍整体礼仪素养提升的自主性培育模式。通过组建礼仪素养培训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关于教师礼仪素养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兰州市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文化、教育能力、仪态形象、着装形象、社交、艺术等方面的能力和修养。再者,教师“国培计划”的具体操作中,可以在体现地方性的同时增强和丰富“教师礼仪素养”模块的学时和内容,做到普惠和特色化,大力提升全市教师的整体礼仪素养。
(二)各级学校加强对教师礼仪素养的日常引导
各级学校在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权。首先,在教师的引进中,应该严格把关,增加关于教师礼仪素养的测试内容,引进更为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青年教师。与此同时,师范类高校也应加强对师范生关于教师礼仪素养的有效引导。其次,在对在职在岗教师的岗位聘用、业绩考核、工作量计算、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也应充分体现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特点,尤其是对于班主任、主要任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等与学生交流密切的重要岗位教师,在他们的评价与管理中,更应该针对其工作特点,增强对礼仪素养的考核和认定。最后,各级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体现常态化的激励导向,通过最喜爱教师、模范教师评选等活动的开展,奖励在教师礼仪素养方面的优秀教师,实现各级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与提升。
(三)更加关注学生对教师礼仪的需求和满意度
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大都喜爱时常微笑、面容谦和、语言有温度、亲和力强的教师,也喜欢着装靓丽大方、仪态优雅的教师。除了给学生教授知识和能力之外,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感触等方面的美好感知也应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方面,我们应更加关注学生对教师礼仪的需求和满意度。基于此,兰州市教育局,以及各级学校,同时包括每位教师,应该通过对全市、全校、全班的教师礼仪需求调查来掌握学生对于教师礼仪的关注点、重要性等需求情况,通过对教师礼仪的各级有效引导和改善,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满意的礼仪教育。
(四)通过教师礼仪素养培育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提出,到2035年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幸福感来自自我的认可和学生群体、社会群体对教师的认可。让每位教师在各自岗位上有幸福感,也就是每一位教师都愉快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幸福地享受着每一份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相互促进与学习的过程,教师从学生中了解到新时代的礼仪需要,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文化与礼仪的风采,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广大教师若在教师礼仪素养的七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将大大提升教师的自信心,以及学生、社会群体对于教师的评价和感知,从而提升教师群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