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
——基于2000、2018年截面分析
2019-11-18周倩
周 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招生就业处, 河南 郑州 450046)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5省30座地级市,建设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针对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空间格局的解读[1-2];二是对专项空间格局进行探讨,如旅游、交通网络等[3-4];三是针对特定区域和重点地域进行分析,探讨城镇化路径和城市发展模式等[5-7]。总体而言,研究对布局描述或特定地区特定专项内容的分析较多,对全域格局中人口产业布局与变化情况阐述较少。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以及经济的布局格局与空间变化的趋势,探讨变化规律。
一、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范围
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等5省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018年,中原城市群总常住人口1.63亿人,GDP7.2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75%和8.01%。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以中原城市群范围内的30座地级市为基本单元,选取2000、2018年两个时间截面,其中各市2000年数据来自CSMA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2018年数据来自各市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对常住人口、城镇人口、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GDP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等4个关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中原城市群空间变化趋势。其中,常住人口指在当地居住半年及以上时间的人口,城镇人口为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GDP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均为当年统计数据,数据统计时间与口径一致。
研究通过城市层级以区域为单位和各地级市为基本单元两个视角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对比,分析经济社会活动在各视角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探讨中原城市群内部的层级差异与空间差异;计算各城市层级和各地级市占城市群的总体比例,通过不同时间截面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经济社会活动在不同城市层级和各地级市之间的变动情况。
分城市层级研究中,将城市群内所有地级市单元划分为四个区域:一是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二是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三是核心发展区,包括平顶山市、漯河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济源市、晋城市和亳州市;四是其他地级市。分城市空间研究中,将城市群内所有地级市单元划分为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发展区(不包括郑州大都市区城市)、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见表1)。
表1 空间板块区域划分
二、不同城市层级发展态势分析
(一)城市群分层级经济社会活动分布
城市群各层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表2所示。表中平均值为同层级区域内总人口(或总GDP)规模除以同层次城市的数量。从规模体量上看,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平均规模明显突出,2018年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常住人口1013.6万人,人口突破千万,其他地级市总量庞大但平均规模相对较小,城镇人口、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布与常住人口一致。
表2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层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城市群分层级的人口分布变化
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如表3所示。中原城市群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15874万人增加至2018年的16307万人,年均增速0.15%,增速较慢,总量增加。
常住人口层次分布呈现明显极化特征:一是中心城市所占比例明显提升,中心城市郑州市区域占比从3.96%增至6.22%;二是核心发展区和其他地级市常住人口比例减少,区域占比分别减少1.31%和1.23%;三是副中心城市和其他地级市略有增减,变化不大。
表3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层级常住人口分布变动情况
城镇人口增长情况如表4所示。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2920万人增长到2018年8398万人,平均增速达到6.04%,远高于同期全国3.4%的平均水平,城镇人口集聚的总体势头明显。
表4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层级城镇人口分布变动情况
城镇人口层级分布差异明显,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不同。一是其他地级市层级城镇人口平均增速最快,区域占比明显提高。该区域常住人口增速仅为0.03%,常住人口区域占比在减少,主要是因为在区域内有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二是中心城市郑州市城镇人口变动趋势与其他地级市相反,中心城市增速慢仅为3.86%,在四个区域中增速最慢,区域占比变动减少最多。
(三)城市群分层级的经济分布变化
GDP增长情况如表5所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GDP年增速达到13.17%,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各城市层级年增速均在12%以上,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GDP层级分布有所差异:一是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依然明显,郑州市GDP占城市群比重从9.5%提高至14.07%,副中心城市洛阳市则从5.44%提高至6.44%;二是核心发展区和其他地市GDP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常住人口下降趋势一致。
表5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层级GDP分布变动情况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如表6所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增速达13.51%,说明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加快。
各层级城市第二产业发展差异明显:一是中心城市郑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从9.02%提高至13.35%,增速最快。二是核心发展区受中心城市辐射,第二产业增加值区域占比从32.41%提升至 33.29%,增长0.87%,年增速13.68%,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三是其他地级市区域占比下降,增速较慢。
其他地级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区域占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结构调整,如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南阳市城市发展调整,第二产业增加值区域占比下降2.44%。
表6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层级工业总产值分布变动情况
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情况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中心城市郑州市单体规模最大。从2000年到2018年,人口、经济在各个层级城市的分布情况有所变化。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与GDP总量呈现明显的集聚趋势,但中心城市郑州市的城镇人口增速变缓,副中心城市洛阳市城镇人口增速更快;核心发展区和其他地级市常住人口区域占比不断减少,GDP比重也不断下降,但城镇人口比重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也在12%以上,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三、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
(一)城市群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布局
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以各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进行经济社会活动分析,发展情况如表7所示。从城市群总体分布来看,从2000年到2018年常住人口总量变化不大,而城镇人口、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此期间增长明显,整体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提升态势。
各区域中,郑州大都市区作为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中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较好,从2000年到2018年发展势头最好,2018年人均GDP遥遥领先;核心发展区经济发展仅次于郑州大都市区,空间上紧邻郑州大都市区,受其辐射带动;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均GDP最低;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人口最少,经济体量最小。
表7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情况
(二)城市群人口空间布局变化
常住人口布局有所变化(见表8)。郑州大都市区常住人口明显提高,从2000年到2018年区域占比增加2.1%,年均增速0.9%,年均增速最高,说明常住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除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和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区域占比略有提升外其他区域常住人口区域占比呈下降趋势。
城镇人口增长布局与常住人口变化不同。郑州大都市区中的郑州市城镇总人口最多,744万,其次为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中的邯郸市,城镇人口526万;从区域上看,郑州大都市区区域占比降低,从2000年到2018年城镇人口区域占比变动减少4.97%,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区域占比增长明显,从2000年到2018年城镇人口区域占比变动增加3.58%,其他区域变化较小。
表8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区域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变动情况
(三)城市群经济发展格局空间变化
GDP格局呈现极化趋势(见表9)。郑州大都市区GDP区域占比最高,区域占比27.57%和年均增速4.92%,在中原城市群中增幅最高;除东部区域GDP区域占比增长0.24%略有提升外,其他区域GDP区域占比均在下降,可见中原城市群中郑州大都市区一家独大的现象;第二产业增加值变化与GDP变化有相似之处,如郑州大都市区区域占比变动依旧最高,占比28.24%,区域占比增长10.72%,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区域占比变高,分别增长1.16%和1.14%,其他区域占比均在下降;从年均速度看,郑州大都市区年均增速最高,年均增速达11.62%,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次之,年均增速10.64%。
表9 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区域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从2000年到2018年,中原城市群不同社会经济指标在空间发展上态势呈现不同特征:常住人口逐渐向高等级城市集中,欠发达区域的城镇人口增长加快,空间区域均衡化;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呈现极化,郑州大都市区区域占比变动最高,东部产业承接转移区和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效果出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区域占比提高。
四、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2000年和2018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从城市层级和空间区域两个视角出发,分析了2000年、2018年中原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人口、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4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单体体量突出,郑州市中心城市地位凸显,其中常住人口、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区域占比在持续上升,城镇人口区域占比下降。
(2)其他地级市常住人口区域占比减少,城镇人口区域占比增速最高。该城市层级包含了广大乡村,经济水平基数较高等级城市差,人口流出数量多,因此常住人口和GDP区域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得益于外出务工人员经济带动影响,就近就地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反而实现了高速度的城镇人口增长。
(3)城市群空间布局上呈现郑州大都市区增长极,受工业外溢影响,东部工业发展迅猛,城镇人口与GDP得到快速提升;原本发展基础较弱的区域常住人口在持续减少,但城镇化与工业化方面都得到明显提升。
(二)研究展望
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分布与变化情况,分析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总体态势。为了更好地把握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规律,未来还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通过城市群经济社会动力梳理,对城市群空间发展历程与形成机制进行系统解读; 二是辨析新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人口流动、经济动力转换、政策变化对城市群空间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是对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与潜在的问题进行判断,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