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筚路蓝缕七十载 巨变“当惊世界殊”

2019-11-18

支部建设 2019年34期
关键词:爱国中华民族

中国70年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成就,不仅韶光熠华夏,而且“当惊世界殊”。在振兴中华民族的过程中,也给世界带来了机遇和福祉。这在人民得以切身体验的同时,更有“神女”从旁进行客观鉴证。

神女,本是中华上古传说中的一位仙姝。人们基于对其圣洁与崇高的仰慕,而将巫峡濒临长江的一座秀美山峰喻名为“神女峰”。此峰优婉秀丽、亭亭玉立,上抚云天,下临江流,久历岁月之悠远,常观世态之变迁,确不失为江山改易、寰宇焕新的睹察者与见证者。故尔,当毛泽东主席于1956年5月趁视察南方之机而亲睹武汉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的宏伟壮阔及其定当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必将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时,遂有感而发、援笔抒志,写下了“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的豪迈诗章。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63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讲话中,更激情澎湃、信心满满地将“当惊世界殊”用以表达对中国人民在发奋图强、开拓进取中所赢得的辉煌成就和所创造的壮伟业绩的充分肯定与热烈赞许。

在“当惊世界殊”的哲理性概括与诗意化表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经过70年的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中国以无比辉煌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传奇,就是不同凡响和超乎寻常;飞跃,就是质的变化和大的提升,而伟大传奇和伟大飞跃的深层意蕴和本质内涵,则是指在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和发奋图强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实现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了新的奇迹,而且更以无比旺盛的进取力和超常规的高速度与大步伐奋力跻攀新高峰、连续实现新突破,全面赢得新发展,并在这整个过程中始终着力于创实绩、惠民生、强国力、益世寰,既坚持全力以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心心念念给世界发展献良策,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大中华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慷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坚信,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创造了新中国70年伟大成就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这是指令,这是号召,这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与执著追求。为了这理想得以早日实现,为了这追求能够圆满兑取,我们所设定和坚守的人生目标与生活旨要、所崇仰和追索的思想理念与精神内曜,就始终都必定和必须是:各个民族和全体人民紧紧地萃集和聚合在爱国——团结——奋斗这一永恒的生命之“根”与生活之“基”上,并以此为“砥”、为“芯”、为“燧”、为“魂”而炽燃理想的火焰,高矗生命的标杆,开拓前进的路径,厚植创新的意涵,点亮事业的明灯,实现远大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爱国是基础和前提,团结是方略和路径,而奋斗则是对爱国和团结的具体操作与实际践行。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个生命历程与全部生活实践中,只有将爱国、团结、奋斗三要素通过因果感应而实现整体链接,并使之凝为一体、形成合力,发挥实际效能和产生驱动作用,才能为生命增光,给生活添彩,铸就事业的辉煌,促成国家的强大,以至惠及人民,荫庇后世,给社会积攒永恒的福祉,为历史留下不泯的记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鲁迅在揭示中华民族之所以虽屡遭离乱而终能治、虽屡遇强敌而终不败的“秘密”时,才深刻指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涵蕴于社会中枢和大众心旌中的由爱国之忱、团结之志和奋斗之勇毅所形成的强大合力,始终都在增殖和延宕、凝聚和升华、积攒和传绎,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作为“中国的脊梁”的最强烈追求和最本质特征,就是爱国、团结与奋斗。在他们的生命动能与生活理想中,爱国始终都是其最鲜明的思想引领与最强大的精神支撑,而团结和奋斗则是实践和实现爱国的运行方略与前进路径。只有这三者的高度耦合、相互感应、共同发力,才是走向强国富民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路径与不竭动力。否则,任一要素的缺失和弱化就都会使这一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链条发生扭曲乃至断裂。中国,之所以会在1840年之后逐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就是因为这链条发生了断裂。鲁迅在对这一时期的“国民性”进行深入考察和深度探索之后,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便是:人民和民族的不团结。正因为不团结,才使此时的中国虽然拥有4亿5千万人口,但却是一盘散沙,不仅形不成合力,激扬不出奋斗精神,而且倒常常会出现负能量,以致拥有200万军队的清政府,竟然抵挡不住不足2000人的八国联军的侵略性进攻。而在这个过程中,引领侵略者四处抢劫、焚烧圆明园的,竟恰恰正是中国人自己。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虽多而不团结、不奋斗,有时候还会形成负能量,产生反效应。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之所以要强制中国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其根据和理由就是全中国当时共有国民4亿5千万人,侵略者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为他们的侵略行径赔偿一两白银。这岂非仅仅是强盗逻辑,这更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极大羞辱。可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和能够这样呢?就因为中国人不团结,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由此不仅足见团结、奋斗的重要性,而且更可深深体悟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站起来”的深刻内涵与伟大意义。也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尤其强调:“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特别是他在指出“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的同时,更要求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一定“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总书记的号召和要求,不仅是对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方向和道路指引,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擘画。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发愤图强,在高高举起爱国主义旗帜的壮伟征程与豪迈进军中勠力凝聚正能量,携手画好同心圆,各个民族和全体人民都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我们的奋发开拓和锐志创新报效伟大祖国,用我们的力量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我们就是要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的精神将共和国大厦上的每一处榫卯、每一块砖石都安装好、铺设实、打磨光、装饰美,不仅要使之雄伟、宏丽,而且要令其壮阔、儒雅,既凸显五千年文明在改革开放中所达臻的新高程,又标示负责任大国在创新发展中所敞开的大胸襟,始终以坚笃信仰、坚强信念和坚定信心立足中华大地,面对广袤世寰,关切人类命运,缔建光辉未来,全力以赴地用开拓性进取和创造性实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命运谋公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原点和基点而不断加强团结,坚持踔厉奋斗,全方位大幅面深层次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家是人的安居之所,国是家的命脉所系。由此而决定了家为国之元素,国为家之襁褓,家旺国自强,国强家必昌。家和国在本质上是一个共同体,彼此既不可相睽隔,又不能分割开。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国家这一词语概念和精神崇仰,并自然天成地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必定和必然要与之情切切、意殷殷,义利相关、血脉相通,直如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着海的快乐……”这歌,是从人们心底里流溢出来的感情醇醪,是对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之真实情愫的艺术表达。它说明,爱国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天职,而且更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正是在这天职与天性的展示和实现过程中,我们不仅有享受国家荫庇的权利,而且更有为国家做出奉献的义务。由此而决定了爱国与团结和奋斗的紧密融会与有机链接。事实上,爱国只有得到团结和奋斗的支持与践行才能有效实现,而团结和奋斗也只有在爱国之忱的激勖与支撑下才会持久有效,并始终充满活力、魅力与定力。因为爱国是一种高尚情怀,是一种纯正心愫,更是一种与生俱有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义务,但要将之落到实处,见诸实效,形成实绩,则就必须在社会实践和具体行动中进行团结奋斗,实现勠力共建,仅仅只靠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仅仅只凭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必须真真切切地付诸实践,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奋发拼搏。只有这样,才能把爱国落到实处,使爱国结出硕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愿望、热忱和决心,而且要有技能、智慧和力量;不仅要赋有公仆意识和扬励道义精神,而且要进行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因为国事繁艰、任重道远,必须有大的担当和无私的付出,甚至是牺牲,才能偿爱国之志、履爱国之责、彰爱国之心、抒爱国之忱,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深蕴于情感和心灵底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惟为如此,才有了岳飞、史可法、文天祥、陆秀夫、黄淳耀、阎应元、张自忠、佟麟阁们的为了国家而视死如归、奋身捐躯;才有了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们的“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才有了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欧阳海们的宁舍一己之躯,也要为国增光;才有了王铁人的“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雷锋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王继才的为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孤身守岛32年,才有了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们的殷殷强国志和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们的耿耿公仆心。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更是英雄模范的鲜明标识和先进人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举凡爱国,都必然和必定是起于心、见于行,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与具体事务之中的,特别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发立志干大事情、下大功夫、做大贡献、出大成绩,以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决非仅仅局限于清谈和表态、形式和过程,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与重大事项上要敢作为、有担当、能吃苦、肯付出,临危不惧,全力以赴,尽早尽快、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收撷效果。因此,要将爱国热忱化为行动、变为实绩、结出硕果,就必须真诚团结,英勇奋斗,形成合力,勇攀高峰。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心志结出丰硕成果,将满腔赤忱化为宏伟绩效。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不仅格外关键,而且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和民族众多、物产和地域丰饶而广阔、目标和任务宏伟而繁重,绝非仅凭个人的一腔爱国热忱就能完成既定任务和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只有在团结奋斗中形成统一意志和强大合力,才能使爱国之志和爱国之忱尽早并有效地转化为宏伟战绩和丰硕成果。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团结和奋斗都是爱国的题中之义与精神内蕴。它们在彼此观照和相互感应中不断地闪耀着光彩,焕发着活力,绽放着鲜花,敛结着果实,并因此而使社会改革永远向前,国家活力与日俱增。尽管在中国的先秦时期由于实行的是大王朝统治下的诸侯分封制,因而没有国家的称谓,但人们爱国的激情却同样高涨,爱国的热忱却同样炽烈。他们不仅以“天下”为国,而且更高度自觉地以报效天下为己任,为献身天下而自豪。正是在此种精神激励之下,才有了屈原将满腔爱国热忱和为国献身精神转化为诗骚而加以释放和表达的范例,也才有了在“哀民生之多艰”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报国之志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与奋斗精神。此后,虽经秦治汉制的转捩和变迁,但爱国精神却在团结和奋斗的洗礼与淬炼中不仅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而且其性质更加坚韧,其精神更加恢宏,其幅射更加广阔。迄至明末,一代爱国学人顾炎武才从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出八个大字,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用以表达国家对人民的护佑和关爱与人民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事实上,贯穿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一条红线,始终就是由爱国、团结、奋斗这样三个主题词所编织和链接而成的。曾记否?当1142年1月28日,精忠报国、年仅39岁的岳飞被奸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他不以己悲,惟以国忧,挥笔写下的八个大字竟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当1278年12月20日,47岁的文天祥在英勇抗敌中不幸被俘于五坡岺,敌人劝降,他却以吞服冰片自杀予以抗争。后虽经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并以国之相位相许,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就此而引颈就刑于北京柴市口。就这样,文天祥虽然去了,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却成了历史的永恒。当1629年12月爱国志士、抗清名将袁崇焕被蒙冤赴死后,连其政敌也被他忠贞爱国的英勇与赤忱所感动,并为之而下诏平反;乾隆皇帝在诏书中写道:“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错,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当1683年清军长驱南下,猛攻扬州城,守将史可法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虽苦战七天七夜,但仍终遭城破被俘,清军首领多铎亲往劝降,史可法的应答却是:“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当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下令阵前守将佟麟阁立即撤军回城。佟夫人也来信称其父病重盼归,但佟麟阁的回信却是:“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他就是这样移孝作忠,奋战前沿,英勇抗敌,壮烈殉国。面对敌人的枪口,共产党员夏明翰所叱咤风云般喊出的,却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个例吗?非也!在从建党到建国的28年中,为革命和理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共产党人竟有23万之多。而方志敏面对敌人的酷刑,却用全部心力写出了《可爱的中国》,以彰党性,以表国忱。

爱国、团结、奋斗,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主题,是一种执著的精神追求,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情怀与心志的全面凝聚与高度升华。惟其如此,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就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而面对当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勠力奋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与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这就尤其需要我们高举爱国、团结、奋斗的旗帜而不断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直使中华民族这艘崛起于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的艟艨巨舰在驶向民族复兴的壮伟航程中永远乘风破浪,一路昂首前行。

爱国是一支发自心灵深处的歌,团结是一条淹没所有困难的河,奋斗是走向团结和实现爱国的路与桥。

猜你喜欢

爱国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做人美德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季札挂剑
爱国学·晒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