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经
2019-11-17曹佳丽
曹佳丽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工作的持续进行,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对人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为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打造制造强固提供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那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
目前广泛提出的“工匠精神”,人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态度,那么也可以当作是一种理念,目的就是希望人员能够秉持正确价值观,积极的投身到职业发展当中。在高职院校日常教育过程中,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下,文章提出了几点有效的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1建立一个学生教师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
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那么教师就应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构建完善的教学相长互动体系。首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本质上并不是学生的工作,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理想的培养效果,那么从广大教师身上出发,就应该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在所有教师意识上对工匠精神形成高度关注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教育当中,更加科学的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在构建师生良好相互监督、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环境下,更能够调动学生工匠精神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从工匠精神培养目标下出发,构建长期有效的精神培养过程,做好工匠精神培养工作的全面宣传工作,积极引导院校能够与社会上的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持续的做出现代化学徒制的优化调整工作。总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是教师一生需要长期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具备极高的工匠精神,掌握好工匠精神的内部含义,那么才能够更好的督促自己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支撑高职院校进行历史性改革的同时,也能够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
2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作为学生教育时期最关键的部分,此时教师可以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拉近其与学生专业以及实践教育课堂之间的联系程度。首先,教师应该先深入的分析学生专业教学课程的特点,然后结合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而在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策略时,促使其能够与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尤其是在学生实践教学以及评价要求当中,更应该凸显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确保学生整体专业教育过程都能够充斥着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与内容,在学生养成极高工匠精神意识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做好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具备爱岗敬业高贵品质的重要保证。从我国早期的艺徒制度下进行分析,其中的工匠就是在自身长期的训练当中,持续的经历困难,保证自身的工艺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实践训练当中,能够养成认真仔细,专注的职业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位从业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都需要大量的实践,进而转换为内在的品质。与学生理论课程教育工作相比较,对学生实施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更符合职业的工作要求以及氛围,是学生真正感悟精神这一实质的重要保证。基于此,要想能够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实训环节的教学工作提高重视程度,通过长期不问断的实践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
3打造蕴涵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教师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除了做好专业课程等方面的融合教育之外,也需要时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养环境,在学生长期置身在充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中,真正受到熏陶,在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达到感化学生的教育效果。基于此,为了能够打造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首先,教师应该全面的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工匠文化,为培育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教师也应该深入的分析工匠精神,结合不同时期下对工匠精神的含义,进而体会到差异性时期下工匠精神所要表达的含义。比如,像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后以及劳动当中不同工匠精神的内涵,围绕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围绕在学生身边,真正促使学生受到良好工匠精神的熏陶。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像定期开展的校园文化等的建设项目,此时教师也可以凸显出工匠精神这一理念,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文化活动,更好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环境。
4结语
简而言之,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制造行业正处于紧张的转型时期,如果在应用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必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更会对我国整体综合国力的提高造成巨大的影响。而高职院校作为综合化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秉持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同时,也能够为其更加积极发挥出对制造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