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三产融合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的典型融合模式及条件分析

2019-11-17马晓英万娜罗万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三产融合宁夏

马晓英 万娜 罗万有

摘要    2015年宁夏农林科学院设立了1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示范项目。2018年,项目管理方为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了中期评估。评估人员从科技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和融合模式入手,对科技人员与企业建立合作,针对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技术渗透型、链条延伸型、农业产业共同体+互联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条件分析,同时就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和意愿强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技术人员愿意和企业合作,主要以技术攻关、技术指导和科技人员兼职3种方式为主。这可为科研人员在项目后期实施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三产融合;科技项目;融合模式;宁夏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20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5年宁夏农林科学院围绕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着眼于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聚焦马铃薯、草畜、枸杞、葡萄、瓜菜等特色产业和耕地质量提升、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设立了1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示范项目。项目从基础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到集成创新与示范进行全产业链一体化设计,采取联合区内外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和转化应用,强化產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对科技部门来说,如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什么模式的融合?选择不同融合模式的条件又是什么?截至2018年,项目实施3年,对12个项目开展了中期评估,发现科技项目实施促进三产融合主要以技术渗透型、链条延伸型、“农业产业共同体+互联网”(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3种模式比较常见。因此,本文从科技项目实施的视角出发,对以上3种典型融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实施评估中的3个项目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就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意愿和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科研人员在项目后期实施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融合模式及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1    三产融合科技创新示范资金项目典型融合模式分析

1.1    技术渗透型

技术渗透型是指在项目执行中与企业共建示范基地,企业提供有一定规模的酿酒葡萄基地,按项目要求开展试验示范与展示,项目组负责技术指导培训、设备调试,并提供生物有机肥、黄板、滴灌用肥等农资补贴。研究过程中将收集到的各类气象数据以及农药残留数据及时转交或反馈到具体生产企业,为企业生产提供一手监测、化验数据,指导具体生产。

案例:酿酒种质创新与现代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该项目立足贺兰山东麓自然条件和酿酒葡萄生产实际,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品质调控生理、水肥精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评价等研究。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提升宁夏葡萄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原料质量,促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项目在兰一酒庄、观兰酒庄、天德酒庄、御马酒庄、立兰酒庄等葡萄基地设立了固定监测点,通过定期调查和大范围监测,将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向产业部门及生产部门进行汇报,为指导科学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减少或放弃残留量大的相关农药及化肥等在生产中的使用。项目实施后示范园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0%以上,灌水量比沟灌减少了50%。开展水肥一体技术及设备使用技术培训,带动了周边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推广使用。

项目紧密依托西夏王酒业、汇达酒庄、御马酒庄、美御酒业等贺兰山酿酒葡萄主产区、种植大户和业务主管部门,在生产基地开展监测、取样、检测等工作,在获得生产部门积极配合取样、监测研究工作支持的前提下,通过项目组收到、检测获得到的各项有用数据,及时反馈到生产者手中,在顺利、全面获得生产者对研究充分支持的同时,可以将研究结果在最短时间内应用到一线生产,保障了研究数据对生产技术支撑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成果对生产的指导性,创新了三产融合项目研究与生产应用机制,为实现三产融合提供了技术借鉴。

1.2    链条延伸型

链条延伸型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中卫宝塔农林牧公司压砂地枣树种植基地,不仅开展了压砂枣产前土壤分析改良、产中枣树种植栽培,还向产后骏枣制干加工工艺进行拓宽,并且立足打造宁夏“压砂枣”和“富硒枣”2个大品牌,开拓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制干枣产业市场。

案例:宁夏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创新与现代集约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该项目围绕宁夏引黄灌区苹果、中部干旱带红枣、南部山区杏及设施果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品种资源引进、筛选、育种、区划等基础性及现代集约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综合集成出苹果、枣、杏及设施果树现代集约化栽培技术体系,为本地区特色果树产业提供优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提升果品竞争力与果树产业的生产潜力。其中,红枣项目以鲜食枣杂交新品系选育和旱砂枣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优新品种(系)布局及高效栽培新模式,为宁夏红枣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实施单位在中卫宝塔农林牧公司压砂地枣树种植基地,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链条技术服务。产前,主要进行相关试验基地的土质化验分析,指导企业农户进行土壤改良,并对枣树品种的选择进行指导与推荐;产中,主要进行枣树栽培管理相关技术培训,开展旱砂地枣园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压砂地骏枣半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技术、骏枣质量等级规程技术、骏枣富硒技术、提高坐果率技术、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等研究与示范;产后,对枣树产业相关公司提供果品贮藏加工和烘干的相关技术服务。

该项目示范基地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是立地条件差的低丘缓坡地带,交通不便,枣树种植将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当地局部小气候,促进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逐步改善中部干旱带乃至全区的生态环境;且园林场基地属于盐碱地,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土壤改良和枣树种植可以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响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实施通过全链条延伸,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    “农业产业共同体+互联网”

农业产业共同体是指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超市、餐饮企业共建产业化共同体,实现“抱团取暖”,并将传统的农牧业和互联网平台有机结合,并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推动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

案例:宁夏草畜耦合与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参与企业宁夏荣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宁夏同心县,具有以牛、羊饲养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通过项目实施,企业牵头与区内养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饲料加工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牛羊定点屠宰企业、牛羊肉精分和加工企业、连锁超市、大型餐饮企业等共同组建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借助物联网技术搭建中国伊牧云·牧场平台,采用手机APP和PC网页两大客户端,建立了畜牧大数据中心,开通了互联网活畜交易、趣味投个性认领、互联网金融桥、伊牧鲜电子商务和牛羊肉质量追溯等公共服务窗口,推动了畜牧业养殖、牛羊肉屠宰、加工、销售和餐饮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降低了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实现了单一产品购销合作到多元要求融合共享的转变,推动了订单和“公司+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加了会员企业的经效效益,促进了畜牧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2    3种融合模式的条件分析

2.1    技术渗透型

技术渗透是指科技人员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研究、应用、示范推广过程中改变了传统企业自产、自销封闭性的现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和产量,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技术渗透将开放式创新与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相联结,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动态正向关联关系[1],使科研开发效果和企业经营达到双赢(图1)。此种融合模式基于企业对科技服务有需求,且科研人员有较高的研究开发水平和较好的技术服务能力。

2.2    链条延伸型

以技术为主的产业渗透融合不仅能够改进传统产业链垂直整合存在的封闭性,而且还能够打破传统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阻隔,正是新的品种、技术、产品、工艺的应用推广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无缝对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了品种更新,实现了工艺、产品、设备等方面的升级,拓展了经营范围和涉及领域,由此不断开拓新市场,实现空间拓展的产业链整合。采用这种融合模式的企业往往拥有较为集中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2],具备产业链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条件,向前提升农业基础生产,向后推动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及社会化服务的发展[2],最终实现技术引领的产业链延伸(图2)。

2.3    “农业产业共同体+互联网”

将互联网和物联网有效结合,建立了产品追溯监管平台,实现了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销售每个环节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功能,保障了牛羊肉质量安全;线上活畜交易可提供屠宰、品种资讯及活畜物流等服务,打通了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零距离沟通的障碍,实现活畜线上交易;通过趣味投平台,开创了以牛羊为理财产品进行实物理财的新模式,解决了养殖企业资金缺乏等问题,同时借助该平台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加入会员企业在整个农牧行业和食品行业的知名度,从而为会员企业创造了效益。

在这种融合模式中,企业往往位于农业优势主产区且具有较先进的开放思想,将自身农产品及加工制品作为产业融合的物质基础,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延伸[3]。在与新技术、网络的合作中将传统农村资源深度整合,推进农业创新动力,打通一、二、三產业间的阻隔,衍生出新型的产业融合业态(图3),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2]。

3    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意愿和方式调查情况分析

三产融合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是一个大工程,难度大,不能单纯依靠科研单位,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由以上3种模式可以看出,技术人员充分参与到整个企业的研发活动中,并通过带项目和资金与企业进行合作。那么,这种方式到底好不好?是不是科技人员理想的合作形式?对于科技人员来说,最愿意用哪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对此,评估人员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承担自治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的科技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3.1    科技人员愿意和企业合作方式问卷结果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科技人员及课题组愿意与企业以何种方式合作并按意愿强度依次填写,填报人员限填3项。调查结果显示,技术人员愿意和企业合作,以技术攻关、技术指导和科技人员兼职3种方式为主。

从80份问卷中可以看出,技术人员选择技术攻关合作、技术指导和科技人员兼职的分别占总数的76.3%、57.5%和38.8%。选择科技人员带项目和资金与企业合作的仅占总人数的31.3%,说明这种合作方式并不是科技人员理想的合作方式。

3.2    科技人员选择与企业合作意愿方式的强度分析

针对科技人员及课题组愿意与企业以何种方式合作问题的设计中还按照意愿强度设计了选择,其中第一意愿以技术攻关合作和科技人员兼职2种选择方式为主,分别占46.3%和26.3%;第二意愿以技术攻关合作和技术指导2种选择为主,占比均为26.3%;第三意愿以技术指导为主,占总数的30%。

从上述科技人员选择与企业合作意愿方式的强度分析可以看出,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合作注重科技的研发、成果示范转化和技术指导与服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次三产融合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为什么在促进三产融合中采用技术渗透型、技术延伸到全产业链、物联网+畜牧业现代养殖技术的模式。

实际上科研项目鼓励产学研合作,尤其是三产融合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设计之初是鼓励科研人员带项目和资金与企业合作,科研人员也确实是积极寻找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技术服务,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对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往往存在负面影响,出现合作企业配合不密切或经营不善和受政策影响等,不能在企业基地生产、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继续提供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导致科研人员频繁地寻找其他企业进行合作,重新对新的示范基地和种植、养殖情况设计研发内容和重点,但前期已投入大量的工作和资金,却无法反映出示范应用的规模和效益等实施成效;其次,在项目结束后,在无科研资金支持情况下,导致现有成果无法继续推广转化,影响了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4]。因此,科技人员未将带项目和资金与企业合作作为第一选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给今后科技人员在与企业合作方式及融合模式的选择和确定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4    参考文献

[1] 李宇,杨敬.创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产业融合视角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7(3):27-36.

[2] 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1):72-79.

[3] 孟露露.一二三产业融合视角下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2017(5):3-5.

[4] 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6):82-88.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三产融合宁夏
宁夏
宁夏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