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物课堂拥有生命的温度

2019-11-17许秋红

关键词:温度生命生活

许秋红

摘要:课堂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尤其是初中生物课堂更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活力,感知生命温度,领悟生命真谛。本文以苏科版初二生物《动物的发育》为例,阐述了如何让生物课堂拥有生命的温度。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命温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67-2

“珍爱生命”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面对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生命病理问题,如自杀、他杀、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等,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学校的重视。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往往只是试图去解决生命所出现的问题,而并不执着于回答教育的真理或生命的意义。笔者认为,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勇于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让生物课堂充满奔涌的生命气息和生命律动,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活力,感知生命温度,领悟生命真谛。下面就以苏科版初二生物《动物的发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让生物课堂拥有生命的温度。

一、激发兴趣,唤醒生命意识

生命不能没有生活,离开了生活的生命是空洞的;生活不能没有生命,没有生命的生活是机械的生活,没有诱惑力的生活。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课堂伊始,笔者采取情景导入的方式,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一则新闻:2018年8月在《加油!向未来》节目中节目组与中国农业大学李赞东教授联合,第一次尝试“21天无壳孵化小鸡”计划,利用科技创新与环境控制,在无壳的状态下实验蛋黄慢慢成长为一只小鸡——小茶缸。然后询问学生是否有兴趣了解小茶缸的“成长记”,学生们自然对此充满了好奇。接下来就趁热打铁播放视频:2018年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TFBOYS中的王源和中国农业大学老师芮磊,按步骤严格展现无壳孵化小鸡的实验过程。初次做实验的王源在打破蛋壳的过程中屡屡失误,在求助工作人员后仍不断尝试,用坚持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为青年人做出了榜样。此次王源还为自己亲手孵化的小鸡取了一个十分有爱的名字——小幸运。“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来”“一次次失败后终于成功!终于等到小幸运还好没放弃”,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这时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唤醒。因为兴趣的唤醒,对课堂也就充满了憧憬,生命意识也有了萌芽。

二、释疑解惑,感知生命温度

小学阶段,学生经常会围着老师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而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越来越少?是他们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吗?非也,只是长期以来,课堂上的提问逐渐成了老师特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这种问题串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围绕“鸟类生殖发育的一般过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大多数鸟类的生殖发育经过了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但是少数鸟类比如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有趣的是它们照样能够繁殖后代。杜鹃有许多耍花招的手段,如让卵的颜色接近“养父母”的卵,且在寄主巢中产卵时速度很快、效率极高。此外,杜鹃幼鸟长大后会把巢里其他种类的鸟儿的幼崽一个一个推出鸟巢摔死。学生一听往往会觉得杜鹃繁殖后代的行为很令人不齿,这时候,教师就适当点拨学生:“虽然杜鹃产卵的方法很自私,但它是益鸟,因为它最爱吃松林中的害虫——松毛虫,这是鸟类都不大吃的食物。”教学中,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不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不管鸟类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繁衍生命,都是其为了适应环境而逐渐形成的生存本能,都应被有温度的对待。

三、小组合作,释放生命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因此,在生物课堂中我们要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圈。班内学生有4个异质的成员组成10个左右的学习圈,各小圈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大家在圈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和鼓励,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探讨“鸟卵孵化的条件”,“鸡的发育过程”,“早成鸟和晚成鸟”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结合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的学习,逐一解决一个个从小接触却未曾去深入研究的问题:“爱迪生孵蛋为什么没法成功?”“为什么说21天孵不出小鸡的蛋是坏蛋?”“为什么有的雏鸟孵化出来身上有毛?有的却没有毛?”“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是雌鸟负责育雏的?”……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和积极的调控,承担好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摆脱束缚,大胆地表现自己,形成很轻松,但又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在交流展示过程中,讲解的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就感,而且对该问题认识透彻,记忆深刻;倾听讲解的学生不仅被启发了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出新问题,新观点,无形中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小组学习圈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信任与互助,实现了学业成绩与心理品质的同步发展,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回归生活,领悟生命真谛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

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教学回归生活势在必行。教学回归生活不仅仅要求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更要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将知识迁移运用回生活中,真正体现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最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因此,教师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拓展延伸。例如:在最后环节,再次回到无壳蛋孵化这项技术,进一步告诉学生这项技术的价值所在: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进行制备人类疾病模型、心血管研究模型、药物的研究模型。还可以研究外部环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将对人类的健康、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随后设计DIY环节:自制无壳鸡蛋孵化器,鼓励学生去探究,提高學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

拥有生命温度的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感受生命的生动和鲜活;拥有生命温度的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经验;拥有生命温度的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拥有生命温度的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性地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保护生命、拯救生命。

总之,只有有生命温度的课堂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自如地驾驭课堂,用真心开启生命,用行动温暖生命!

[参考文献]

[1]陈慕章.让生命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灿烂绽放[A].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2(02).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猜你喜欢

温度生命生活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漫生活?阅快乐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测个温度再盖被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