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微视频应用的再思考

2019-11-17陶双双王戈王慧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编程思维过程

陶双双 王戈 王慧敏

从2016年开始,笔者教学团队开始了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回顾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追捧期、平和期和反思期。下面以Scratch编程教学为例,对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做介绍。

追捧期的教学实践

课堂微视频学习井然有序,深受学生喜欢

(1)教学过程。每节课前,教师先根据教学重难点,准备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多以微视频为主,辅助网页文本或PPT课件。视频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即课堂上教师需要讲授的部分。之后,把这些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再根据需要添加几个活动,如测验、作业提交等,及时收集学生的过程性资料。

(2)学生学习情况。上课时,学生登录平台,进入课程,阅读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使用微视频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逐个学习视频内容,边听边做,也可以连续多次学习,直到听懂并且跟做成功为止。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每堂课的学习任务基本都能完成。偶尔有些共性的问题教师想集体讲授时,学生们都说:“老师不用讲,我们自己学就行”。听到这些,我很高兴,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开启有效课堂的金钥匙。

(3)教学感受。尽管课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视频录制工作,但是,看到学生们安静地自主学习,作为教师感到无比欣慰。尤其是,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去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整堂课上,学生在安静地学习,教师对学生及时指导,一切井然有序。尽管有个别学生说还是喜欢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我还是鼓励他们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因为,自学是他们迟早要具备的能力。

(4)发现的问题。尝试了一个学期后,许多问题出现了。如学生习惯了看视频跟做的方式,很多学生不愿意听教师的讲解。很多学生其实是在机械地学习,如在视频学习前,没有先明确学习任务是什么,不知道这个视频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有什么视频看什么视频。于是,我们开始反思:这种方式是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跟做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思考的过程?

平和期的教学实践

开展师生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1)教学实践。如何能督促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呢?教学团队讨论后达成一致,即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和每位学生“对话”,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话”的内容是三个问题:你正在解决什么问题?学习这个视频的目的是什么?学习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通过这种交流和对话,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确保每位学生是在带着问题参与学习。

(2)学生学习情况。之前学生普遍是按照视频的组织顺序听讲和跟做,如今,为了解答上述三个问题,他们会更加认真阅读“学习任务说明”以及“学习要求”,不明白的地方能够主动地互相交流和反复思考。这种方法实施了一个学期后,我们发现学生不再是一种盲目跟做视频学习的状态,比之前更加地主动,也更愿意和学生一起讨论了。

(3)教学感受。增加了师生对话环节,学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为了在教师问到时能对答如流,他们都会有意识地反复阅读学习任务,有意识地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视频,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去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淡出了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追捧期”,我们发现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有很多需要调和与解决的矛盾,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普适的,需要理性地选择和实施。

(4)发现的问题。经过了前面的教学实践后,我们对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总结,在刊物上发表了文章[1]。这篇文章完成后,我们感觉对混合式学习模式有了真正深入的思考。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发布以后,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又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混合式学习的课堂上,有没有落实核心素养呢?我们发现目前这种视频跟做的方式虽然看似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本质上仍然属于被动学习,学生遇到的问题少,遇到的思维冲突也少,学生思维提升的力度不大。于是,我们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反思期的教学实践

注重计算思维培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对计算思维的理解。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文献追踪和分析,我们抓住“计算思维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2]这一点,提出了假设,即计算思维想要落实,切入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因为只有当学生遇到了问题,才会在头脑中产生思维冲突或叫思维鸿沟;为了能跨越这道鸿沟,需要去积累知识,需要去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法;一旦跨越了这道鸿沟,那么思维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所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提升的关键。

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这样的机会,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反复经历思维冲突及解决的全过程,从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而已有的以微视频为主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否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呢?需要做哪些改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始了新的研究和尝试。

(2)新的尝试。经过思考和研讨,我们团队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前期视频内容的设计不合适。如今的思路是視频内容以简单的知识点为主。

这里以“用Scratch实现小猫钓鱼游戏”为例,按照之前的思路,在小猫钓鱼游戏教学中,我们会提前录制一系列的视频,讲解这个游戏是如何一步一步编程实现的。学生按照这个视频跟做,就可以逐渐完成这个游戏。如今,从计算思维培养的角度看,这种方式显然不合适。因为学生学习编程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完成这个游戏,而是能在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可能最终只完成了这个游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到了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其他的功能可以举一反三,自主去实现,这才是真正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所以,现在我们录制的视频,不再讲解具体的编程实现过程,而是仅仅把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录制。如在实现甩竿抛出鱼钩的效果时,需要使用“画笔”指令。所以,预先录制了“画笔使用方法”微视频。至于为什么要用到画笔、如何编程实现鱼钩抛出功能等等,则需要师生在对话中启发和思考。如此一来,微视频的作用不再主宰着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仅仅是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知识服务。也就是说,凡是涉及问题解决的,这种机会尽量留给教师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完成。

(3)教学感受。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似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有时候课上会用微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有些课上可能更多地在解决问题,根本用不着微视频了。但是我们知道,从学生的实际获得来说,如今的课堂和以前的课堂从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在新的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非常多,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和难点。教师也变得非常忙,但这种忙,不是忙于讲授知识,而是忙于去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4)学生的实际获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明显的不同。虽然学习进度有所差别,但是每位学生上课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都会有自己的实际收获。每次上课时,学生先打开程序并运行,了解程序目前实现了哪些功能,接下来应该实现什么功能,实际上就是自己提出了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当遇到问题时,教师不马上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学生是在一步一步地探索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思考并认识自我。

当然,以上仅仅是笔者教学团队在实践中的一些感受,难免有偏颇和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陶双双,王戈. 混合式学习方式下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原因及提升策略[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9).

【2】Wing J M . Computational thinking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 49(3):33-35.

猜你喜欢

编程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