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为魂 生态贵州谱新篇

2019-11-17马红梅

当代贵州 2019年50期
关键词:贵州绿色生态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贵州坚持绿色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贵州老百姓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苍翠欲滴;

贵州的水,波澜壮阔,清澈无暇;

贵州的人,真挚古朴,文明好客。

贵州积极利用生态优势、深入挖掘生态潜力、着力激发生态活力、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绿色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新路。

千山复绿 擦亮贵州生态底色

12月2日,记者走进威宁自治县盐仓镇营洞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村庄,炊烟袅袅,鸡犬声相闻,仿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上世纪80年代的营洞村,没有好生态。彼时,土地下放到户,为了生存,村民大面积毁林开荒,雨季的营洞村常遭受山洪袭击。

2002年,营洞村在威宁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周边大山被整山绿化。

55岁的营洞村党支部书记苏吉章回忆,那一年村里共有625亩山地退耕还林。

同一时期,不止是营洞村,整个贵州都掀起了退耕还林的高潮。2003年,贵州下发《贵州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与此同时,贵州还全力推进石漠化治理进程。

距离营洞村300多公里外的兴义万峰林,也曾是石漠化现象的典型。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万峰林历经消耗自然资产—补充自然资产—保值自然资产—增值自然资产的艰苦曲折探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万峰林人硬是从光秃秃的石旮旯里培育出一颗颗焕发蓬勃生机的“两山”种子,取得了生态与发展共赢的喜人成绩。

铁腕治污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冬日,位于清镇市的红枫湖景色绝美,碧波荡漾,湖光水色相映成趣。

难以想象,今天看来风景别致的红枫湖曾经蓝藻蔓延、浮游生物疯长、水质恶化,村民怨声载道。

作为贵阳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红枫湖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2007年11月,清镇市环保法庭(2017年8月更名为环境资源审判庭)在清镇市人民法院成立。环保法庭成立仅1个月,就找到了红枫湖上游的排污大户——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峰公司)。

天峰公司位于安顺市平坝区,上世纪90年代,公司生产化肥和石膏所产生的几百万吨废渣露天堆放,导致红枫湖严重污染。由于其地处安顺市境内,贵阳长期以来对此鞭长莫及。清镇市环保法庭的设立,解决了这一难题。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向清镇市法院递交诉状,将天峰公司推上了被告席。

“当时经过质证和几轮辩论,不足20天时间,此案顺利宣判。”清镇市环资庭庭厅长罗光黔回忆,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天峰公司主动全面关停生产线,红枫湖的污染源被彻底清除。

为充分发挥环保设施建设“托底”作用,增强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治污能力,贵州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大幅增长,从1981年的0.1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1.43亿元。

不仅如此,贵州还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逐一整改、全面整改。截至2019年6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贵州的7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8个,整改完成率达80.56%;督察组受理的2688件生态环境问题举报案件全部办结,完成率达100%。201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依法批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950件2817人,起诉5830件8952人。

截至2019年9月,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环境基础设施跨越式增长,城市污水处理率从1996年的1.7%提高到2018年的93.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01年的7.9%提高到2018年的92.04%。

高质发展 助力绿色经济腾飞

素有“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贵州旅游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贵州赤水丹霞、铜仁梵净山等世界自然遗产地备受游客青睐;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游客如潮……

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贵州旅游实现持续井喷:共接待入黔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旅游收入434.05亿元,同比增长30.69%。其中,有33个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如今的贵州,旅游业持续发力,万重大山变作万座金山,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这是贵州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助力绿色经济加快发展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勇于打破旧的思维窠臼,不断加快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持续有效转变,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6年的33%,提高到2018年的40%。

近年来,贵州加快传统产业和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加大绿色新动能新经济培育力度:2016年发布实施大生态、绿色经济工程项目332个,总投资2534亿元;截至2018年,“千企改造”已完成3743户企业、4291个项目技术改造,投资2583亿元;2019年贵州已纳入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的生态环保类项目达56个,总投资551亿元。

与此同时,贵州有效推动生态扶贫,出台生态扶贫专项政策,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等十大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达到8.55万人,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互促共进;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区、康养基地,推进全域旅游,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近3年全省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连年增长30%以上。

为节约循环利用资源,贵州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期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超过目标任务5.1个百分点,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连年获国家通报表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1990年的12.6%提高到2018年的64.6%;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区成功实现绿色转型。

未来,贵州将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促进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驱动、交融、互促,让生态环境成为贵州老百姓为之骄傲的“幸福不动产”,让绿水青山成为贵州老百姓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

猜你喜欢

贵州绿色生态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