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跨境电商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
2019-11-17李仁君禹海阳
文|李仁君 禹海阳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体系的升级,倒逼物流、征信体系、进出口检疫、税收等各方面改革,顺应“供应侧改革”顶层设计。新时代,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在发展跨境电商的过程中培育中国品牌,需要在全面分析基础上作出有效应对。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政策层面来看,跨境电商发展达到新高度。首先是国内自贸区的平台优势。2013年以来,我国共成立了12个自贸区,自贸区的建设加大了跨境电商的适配性服务,主要表现在税赋、物流、支付等方面。其次,跨境电商试点建设不断扩容。从2015年3月杭州第一个试点到后续两批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经验复制和规模扩张,足以说明跨境电商行业的利好政策在持续。最后,政府不断加大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扶持力度。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4月,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推出《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等;2018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文,明确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电商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新规。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覆盖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带动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技术层面来看,跨境电商应用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首先,跨境电商产业的繁荣,盘活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金融、支付、进出口、营销等整条产业链,由此释放出难以估量的“鲶鱼效应”。其次,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当前,4G网络在我国逐渐普及,为人们使用移动端APP平台进行跨境电商交易提供了硬件基础。再次,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保税仓和直邮迅猛发展。最后,跨境电商支付方式不断创新。目前,跨境电商B 2B主要通过线下支付,跨境电商B 2C主要通过线上支付完成交易。在跨境收付款方面,我国各大银行推出了多种金融服务方案,例如,建设银行推出的“跨境e+”平台、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跨境e商通”等。
从市场层面来看,跨境电商推动了零售渠道的变革。首先,跨境电商模式实现了消费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我国零售渠道的变革。其次,跨境电商模式改善了行业生态,随着电商产业发展,我国电商企业开始将目标转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主题逐步从销售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方面存在短板。由于需要跨境过海关,路程远、运输量大、手续繁杂等问题造成物流运输速度缓慢,这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短板。尤其是在我国企业与中亚、西亚等国家开展贸易往来时,受到公路运输建设不全、航空运输条件不足等影响,对国家间的商务运输造成极大不便。二是缺乏市场监管及完善的法律条例。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制度建设与相应的监管体制仍不健全,监管漏洞不利于我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贸易。在跨境交易中,如果出现商品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消费者想要维权十分艰难。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之间知识产权、商品质量体系、法律环境体系各不相同。我国跨境电商在遭遇反倾销指控时,也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不规范。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商多采取“保税进口+海外直采”的模式,以保证产品来源的可靠性。然而,“海外直采”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海外直采”的产品要经过国际物流、国内物流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在流转过程中容易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其次,大量的中小跨境电商平台销量有限,在海外招商及货源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很难直接从生产商处获得产品。四是跨境电商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国内“先发优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围绕跨境电商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跨境电商服务业也在上述地区快速发展。五是缺乏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对外贸易方式,涉及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小语种人才比较匮乏。
解决我国跨境电商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是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第一,以消费结构升级为目标,从宏观层面激励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培育基于社交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及新技术驱动的新一代电商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平台生态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第二,适当降低部分进口消费品的关税,进一步扩大进口,为跨境电商进口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第三,延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过渡期,进一步拓宽试点范围。
二是建立科学系统的跨境物流模式。一方面,要提高海关效率。例如,为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税区产品进区在前、报关在后,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物流时效,尤其对生鲜产品而言。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在国际物流运输中加强规划与协调安排,合理确定单一方式与国际联运方式的跨境物流具体方案,选取最优路径,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三是鼓励创新,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第一,以跨境出口电商为突破口,带动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全国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区的地方特色明显,各地可以尝试以自身的相对优势为抓手,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传统外贸升级转型。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内部来说,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创新产品品牌,最大限度减少产品同质化现象。第二,继续加强跨境电商核心功能区的创新升级,持续推进信息通关服务平台、智能分拨体系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第三,加强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大孵化力度,创新培育跨境电商供应链本土企业,补齐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短板。
四是完善市场监管和信用评价指标体。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立法与制度的规范,在充分运用《电商法》的基础上,积极制定相关法律,使跨境电商一切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运用与大数据相匹配的指标赋权方法构建出完整、生态、动态的跨境电商信用评价体系。此外,还应推动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需要的监督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通关、税收、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化,推动建立国家之间跨境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等。针对产品质量的检验、产品销售合同的审核、电商系统中的客户资料保密等方面搭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
五是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加强人才培育力度。应重视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在各大高校开设相关类型的科目。国内较成熟的电商平台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应该对相关人员作出扩大培训,带动整个行业的人才发展。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实习及工作的岗位,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我国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同时,要培养更多精通小语种的人才,参与“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建设,弥补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缺口。此外,还可针对大学生建立起一站式服务的跨境电商创业和孵化中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投入到当地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中,为跨境电商发展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