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牢基础 与时俱进 不断增强“四力”

2019-11-17本刊评论员王亦晴

今日海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脚力四力驻村

文|本刊评论员 王亦晴

得益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报道手段更加丰富。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除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表现抢眼,文字、图片、视频、flash、VR 等元素的综合运用,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进行报道,让受众更直观地了解“两会”盛况,仿若身在现场。

宣传思想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那么,在当今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信息泛滥、观点多元,宣传思想工作者该如何做好工作?笔者以为,宣传思想工作者既要打牢基础,勤调研、多思考、多练笔,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专业本领、锐意创新创造、培养优良作风,推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脚力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功。新闻界有句老话,脚底的泥土有多少,笔下的故事就有多少,心中沉淀的情感就有多深。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能闭门造车,需要脚力去寻找。比如,为发掘我省驻村工作先进典型,给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今日海南》在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的指导下开展的“驻村日记”征稿活动,收到数百篇来自基层的稿件。在此基础上,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认真修改。一篇篇带着“泥土味”的稿件刊出后,又通过微信公众号二次传播,还汇编成《驻村日记》一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7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眼力是我们观察、分析和思考信息的来源。如何在波谲云诡、莫衷一是的新闻信息中廓清迷雾,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必修课”。近期自媒体“咪蒙”旗下账号“才华有限青年”发布了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迅速刷屏朋友圈,成为“10万+”文章,引发众多网友转发。传播过程中,被网友的火眼金睛发现,该文是一篇纯属捏造、意在吸引关注的“流量文”。目前该文已被删除,发布者也受到了惩处。

行思坐想,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融媒体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提升脑力,必须沿着党的理论路径多思考、多分析,才能够在众声喧哗、乱云飞渡中把准人民群众和社会思潮的“脉搏”。比如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电影《二十二》中,老人们痛苦哭泣的场景,竟然被人配上“我真的委屈啊”“无语凝噎”等文字做成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对于如此无底线的做法,中青在线迅速发布一篇评论《极恶!拿慰安妇头像做表情包,良心何在!》进行抨击,得到众多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转发,及时消减负面影响。

笔力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改进文风,摒弃老化过时的表现形式,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增强作品的生命力。同时勇于创新,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推进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等在内的全方位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比如为纪念建军90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军装照”H5,采用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帮助网友个性化生成虚拟“军装照”,一时成为网络爆款,引导网友拥军、爱军。

“四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脚力去探索,增强眼力去发现,把来自实践的积累转化成思考的脑力、表达的笔力,与时俱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宣传思想主阵地的党刊更要坚定立场、主动作为,借助新技术向群众传播正能量、反映群众呼声并引导舆论热点。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技术是为人服务、为内容服务的,不能盲目“为新而新”。要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必须在增强时效性、提升内涵、引领价值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不忘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拜人民为师、进基层课堂,让党刊的声音传播更广、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脚力四力驻村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大型主题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宣传思想干部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