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019-11-16马金花
马金花
[摘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应用意识后,更适应后续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培养;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0-0025-02
我国小学生与西方国家同龄的孩子相比,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要强于他们,但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毫升》一课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课始,教师取出滴管,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水,再慢慢滴出,让学生数一数1毫升水的滴数,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在学生认识毫升之后,教师再出示500mL和1L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观察,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里,引导学生体会1升水的多少。接着,教师提出问题:“饮料可以多喝,也可以少喝,但是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用药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刻度?分别是多少呢?”这一问题源于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逐渐形成。
数学课堂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联系活动教学,培养应用意识
联系活动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归纳等能力,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时,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线段图和解答。然后教师分析、讲解题目和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注“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接着,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是否会解这个方程?请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继续提问:“在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写出检验过程。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然后从课本的例题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开展列方程和解方程的交流活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联系活动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教学,教师以课本中的习题为载体,组织学生通过活动解答习题,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避免了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引导发现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表现得非常羞涩,不敢向教师发问,导致最后不敢问、不会问、不善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找问题、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自由,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圆杯等,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桌面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等问题;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通过观察集合图形或物体,提出“该物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等问题。这样联系生活展开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教师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学生初步形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也可以从数学课本出发提出问题;在学生找出问题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最后,经过探究、分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数学思维方式。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应用题,培养应用意识
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且涉及较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应用题(一)》一课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和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用利息的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课始,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3年,年利率是5.22%。到期后,张华可得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这样通过应用题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又帮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积累解题经验,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课堂中,教师科学、适当地设计应用题,并精心设置应用题的导入方式,能使学生对解答应用题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探索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可以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习数学变为应用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