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2019-11-15武春梅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社会性发展幼儿

武春梅

摘 要:幼儿社会性发展即幼儿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从自然人逐步掌握并内化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技能,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同伴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混龄活动中的每个孩子角色都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幼儿的心理、社会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不断地发生变化。混龄活动的形式为幼儿对社会角色认知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幼儿的社会认知,使其身心同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发展;混龄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其社会性的内容与特点不同,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异常快速而又不平衡的时期。幼儿的社会性知识习得是在他们原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游戏、交往逐步构建起来的。这种知识经验的核心主要是亲社会行为,有研究者发现,混龄班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更容易建立,他们在混龄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无意识的学习就习得了与他人共处的品质,如:大帮小,共享成功的快乐等。

混龄教育作为组织班级或组织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蕴涵着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内涵,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关照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人,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和谐发展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泥龄教育活动的优势在于有效贯彻这种教育理念,实现幼儿教育的重点与核心目标。通过仔细规划,发挥混龄教育的巨大潜力。

一、培养合作,增强认知

提高幼儿的社会知识是开展幼儿社会性认知教育的知识基础。认识自我、他人、社会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幼儿社会性认知教育的必然选择。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构成幼儿社会认知基础。就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幼儿时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个体从自然人转向社会人有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皮亚杰认为,同伴及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起重要作用。幼儿对社会认知学习是通过同伴和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幼儿与其他同伴的互动增加了认知冲突,有了与同伴的争论,幼儿看到了别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由此,幼儿开始适应并组织自己的社会认识构架,增强其社会认知。认知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当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交往互动时,只要他们的认知与理解水平不同,认知冲突就会出现。因此,当一名幼儿与社会认知成熟水平不同的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互动时,他会产生社会认知冲突。社会认知冲突并不必然导致社会认知发展。此类社会认知冲突有助于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的学习,并不只是“不懂规则”的幼儿简单地接受并遵守规则,在社会规则并不理解上存在冲突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致使“不懂规则”的个体以“社会认知重构”的形式内化了新的理解与规则。理想的社会认知冲突通过向参与者提出挑战而刺激了社会认知的发展,这种挑战要求参与者去同化和顺应因理解不同而展现出的新社会规则与行为信息。

混龄活动,小孩子与大孩子- -起游戏、 玩耍,因而有机会向大孩子学习并得到他们的帮助,大孩子也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他们在一-起, 合作的机会多,竞争的压力小,合作成功的概率高。例如,孩子们3人(大、中、小班各1名)一组进行混龄建构活动,大家- -起讨论、观察和动手操作,共同协调与合作,此类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间合作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细致观察,我们发现大孩子的合作意识更强一些,原因在于大孩子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在这个活动团体中愿意与低龄孩子合作,并且会不自觉地亮出领导者的身份,对小孩子显示出关心、帮助、忍让和宽容。而小孩子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与大岭孩子相处时自然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经常被动接受大孩子的帮助,服从他们的指导,同时也模仿他们的行为,无形中促进社会认知的形成。

二、培养情感,学会分享

混龄教育的实施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影响尤为突出,其作用体现在情感体验、交流、调控三大方面。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会分享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喜欢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受、愿望告诉他人。然而,由于存在交往能力的局限,幼儿有时并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真正意愿表达出来,常常出现“事与愿违”或“弄巧成拙”的情况。此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幼儿的同伴交往任务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挖掘游戏的教育功能,增进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实现对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混龄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协商、分享、合作、谦让等,有利于更好为他人着想、克服自我为中心,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道德情感的培养。在活动中我们对比发现,混龄活动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作用显著,年龄越小提高速度越快。因为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自我意识强于中大班孩子,通过混龄活动,他们从不会分享到学会分享,在哥哥姐姐们的带动下,体会到了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三、塑造人格,发展个性

幼儿的人格发展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广义的个性教育包括品行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进行观察学习中,人们可以不进行与榜样相同的外部反应,也可以不直接受到外部强化,只通过观察学习过程,人们就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行为,从而也就形成个性。混龄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幼儿在混龄班的角色是动态的,它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从最初的被照顾者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做“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大孩子对小孩子帮助、指导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按规则要求做事的责任感,促使责任感得到进-步发展。小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大孩子会通过鼓励、帮助来淡化和改变他们受挫的意识,激发小孩子的自信心。在混龄活动中,幼儿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形成作用非常明显。

四、关注社会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源泉,社会交往能力构成了幼儿社会能力的核心。幼儿的社会生活在交往中展开,社会性教育也在交往中进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实质上构成了其他社会性教育的必要条件。培养幼儿在进行社会性交往时使用商量性交往语言的意识,以便更好地协调双方行为。

幼儿混龄教育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进行感知、产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混龄教育活动的目标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且按孩子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施交往教育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相互作用:交往活动内容应丰富,兼顾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活动材料应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孩子们在拼装毛毛虫多样,在实施交往教育活动时,分重点对幼儿进行指导,同时注意交往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互动。混龄交往对幼儿社公性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混龄同伴交往活动中,小孩子有与大孩子交往的愿望,对大孩子的观察、意愿、情感能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大孩子对交往情景及规则的认识与判断很容易影响小孩子:而且大孩子能容忍小孩子的过错行为,与他们一起活动时,能从积极快乐的角度认识与小孩子的交往活动,探究积极有效的交往方式。即使在与年幼者发生矛盾时,大孩子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冲动。事实上,小班年龄的幼儿交往能力增长是最快的,因为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后,他们更乐意与朋友交往,混龄班哥哥姐姐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减缓了分离焦虑,身心愉悦地融人集体中,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邓敏,张雪峰.儿童心理理论研究对社会性发展的启示[J].教科文汇.2009(2):63-7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社会性发展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