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业的七成价值都不在制造上?
2019-11-15张恒
张恒
要问哪家企业进军汽车行业最令用户期待?全球看,毫无疑问是苹果;中国来看,应该就是华为了。无独有偶,这两家企业都和“造车”擦出了些绯闻。但很快,苹果就表示只专注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不会造车。华为亦是,它们一边多次强调不会造车,一边高调表示业务踏足汽车业。
2019上海车展期间,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未来汽车价值的构成70%都不会在汽车制造上,而是驾驶软件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其实,近似的猜想,或者说是大方向早已是共识,只是没谁说得这么明确。
现实是,汽车“新四化”的进程已经开肩了一段时间,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潮,都没有真正地扰动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整车制造仍然处于价值链顶端,具有最高话语权。
说到产业链的价值模型,大家经常会提到“微笑曲线”,如今来看只是一厢情愿。那些所谓的全球一体化、国际分工的战略思维,把中低端的制造放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把高价值的部分放在本国的“深谋远虑”,有点傻也有点天真。这直接促成了中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中高端的制造能力不断进步和延伸,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迅速取代发达制造业国家的地位。
所以,无论是美国的科技企业,或者像华为这样中国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认为不靠造车就可以拿到汽车业价值链的最大一部分,真能实现吗?
但对于勇于开拓和创新的企业,也不能小视。在手机行业或者说向To C领域的转型上,华为迅速崛起。最新数据显示,华为手机销量已经超过了苹果,紧随三星成为全球第二名。更重要的是,华为和小米、OPPO、VIVO这几家还不同,它是自主研发的手机处理器,加上大肆宣传拍照能力作为产品第一卖点,成功使得华为的产品拥有更高品牌溢价,毛利比另外三家更高。高利润意味着他们对“价值”两个字有更高的认知和判断。所以,他们对汽车行业的看法,也不好当成耳旁风。
华为提出汽车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不但包括了自动驾驶技术,还包括了汽车电子乃至电池管理系统。其实这些都是随着汽车产业链大大扩充,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希望大展拳脚的必争之地。
不久前,《汽车人》有一篇文章总结到,这些领域的新来者,包括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乃至创业公司,大多是想凭借着数据的优势或是算法的优势占得先机。《汽车人》认为算力可能比算法和数据更为重要,可能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
华为会绑定云算力和边缘算力。其竞争优势在于,一方面华为有5G技术,另一方面它自己还有研发芯片处理器的技术,似乎有些高维度打击的感觉。所谓云计算和边缘計算是说,为了保证单车成本价格不过于昂贵,为了协同运营数据分析处理。方案解决商需要决定哪一部分数据放在云处理,哪一部分数据放在车上进行即时边缘处理。
行业里主流的预测是,随着“新四化”的发展,在汽车上配备的处理芯片会越来越多。但如果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话,对华为来说,会趋向于芯片越少越好通过少数高效能的芯片同时处理多项不同的任务。这可能也会令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更具有竞争优势。
但这一切都是从相当理论的层面预测的,实际做起来要难得多,这远比整合或打通几个互联网应用项目要复杂。甚至比做手机更难,毕竟手机已经是一个有着相当成熟模块化的产业了。而汽车未来怎么走,大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看得出来,华为的想法趋于理想化。汽车行业会如何发展,价值链会向哪个方向倾斜?各个领域的人只是各说各话,希望能获得更多关注。纵使华为的5G技术和芯片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汽车行业,包括驾驶场景下的应用设计,它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所成果也是数年以后的事了。这里还有很多具有先发优势的科技企业。对汽车制造的企业来说,配套也不是看谁好说换就马上能换的。
一个行业里新进来的高端玩家越多,就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越具有吸引力,对此,汽车业可谓当仁不让。有序的竞争能够促进发展,所以,像华为这样具有实力的新玩家进来当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