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标准化的思考

2019-11-15马超群王玉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城市轨道交通

马超群 王玉萍

摘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是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的标准化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能力要求,指出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特点,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案例素材体系,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和撰写规范。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城市轨道交通;教学案例;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227-04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运营规模快速增长、新建轨道交通城市数量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开通线路165条,运营线路长度达5033km;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已获批复的城市为62个(含部分地方政府批复项目),线路总长度为7424km;2017年在建线路254条,在建线路长度达6246km。与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7]74号)指出:到2020年,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学校、企业等培养主体、培养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实训能力大幅增强,建立起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等多方位、全链条的人才队伍,人才总体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

高校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为行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本文旨在研究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标准化,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能力要求

基于现代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需要的人才是视野开阔、基础宽厚、专业技能精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轨道交通行业的整体技术得到了进步,促使轨道交通行业呈现“关键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系统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技术与管理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三高”发展趋势。同时,国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对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融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具有“高水平、高集成、高复合”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1]。

城市轨道交通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于学科的综合化、系统的综合化和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基于重基础知识、重能力、注重学生高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机电设备的研发等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3—5年的底层锻炼,大部分都能走上单位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趋势应是:以实践环节为突破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求具有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素质,能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中,系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基础知识,熟悉本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不断拓展知识面,能针对具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提出特殊的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技术或运营管理手段。具体来说,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具体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内容:

1.获取知识能力。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学科竞赛、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等活动,以及查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和网络资源等手段,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具备正确地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实际问题独立地设计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有效地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3.实践能力。具有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研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与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书面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在研究报告撰写、设计说明与学术交流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对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陈述和答辩,并对他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其中包括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协助组织与实施项目工作,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學与传统授课方式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实践能力培养导向性。教学案例应以培养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导向。

2.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是指案例素材应来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尽量以近五年发生的真实工程为基础,最好采用当地的项目,大部分同学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日常认知,这样的案例更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典型性是要确保案例所要讨论的内容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现实发生的代表性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却又复雜矛盾的问题。启发性是指案例的选材和内容应提出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完整性。案例结构完整,至少需要包括案例主体(正文)和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教学指导书)。

(二)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撰写规范

撰写案例时,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内容融合,做到知识点与工程实践方法对应,配备与案例对应的案例使用说明书,用于辅助教师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应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主体(正文)和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教学指导书)。

1.案例主体(正文)的撰写规范。案例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标属、摘要、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脚注和图表等部分。

标题:标题是案例的题目。案例的标题应当采用中性的词语,主要目的是提供给案例使用者分析问题的素材。

标属:标明案例的适用课程及主题。

摘要:简要介绍案例的主旨大意或梗概,便于使用者快速把握案例的主题。一般附关键词3—5个。

正文:正文是案例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真实工程项目的还原与再现。主要是介绍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所涉及的背景情况,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与结果等,具体重点阐述哪些内容要视案例的目的和教学的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类案例要求说明规划的基本背景、规划思路、规划方案、方案比选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类案例要求说明设计任务与范围、设计条件、设计原则与主要技术标准、设计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类案例要求说明工程概况、地质与水文条件、结构设计与计算、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序、工程施工措施、实施效果评述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类案例要求说明设计原则、技术标准、系统功能、设备选型、设备数量与布置方案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案例要求说明网络与线路情况、系统规模与能力、客流规模与特征、运营组织方案等。

结束语:是对正文的总结,也可以结合案例工程进行延伸,启发学生思考。

思考题:结合教学目标可安排若干思考题。

附录:提供进行案例分析所需要的额外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不宜放在案例正文,但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或理解正文的资料、信息。比如,轨道线网规划中涉及的一些城市规划背景,一些案例中涉及的较多的具体技术细节或理论推导,甚至一些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都可以放入附录,供学生参考之用。

脚注:主要是对正文中某些技术问题、公式、历史情况等的注释,一般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

图表:图表可插置到正文相关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专页或篇尾,所有的图表都应编号,设标题,并有必要的说明,而正文中与图表相联系处,则应用括号注明“请参阅图x”。

2.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教学指导书)的撰写规范。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又叫“教学注释”或“教学指导书”,主要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与用途、要点分析、教学安排、其他相关说明与附件4个部分。

教学目标与用途:适用的课程、教学目标。

要点分析:强调该案例最重要的方面,以及对它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教学安排:这部分需要对案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节奏等进行详细的安排,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讨论的效果和质量。

其他相关说明与附件:案例内未给出的背景补充资料、可提供的多媒体资料说明、需要使用的软硬件设备与获取方式、使用方法的说明、参考文献等。

参考文献:

[1]张星臣,董俊,魏旺强.轨道交通行业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01):23-26.

[2]吕军书.浅析案例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以哈佛案例教学为实证[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06):254-255.

[3]胡伟,冯晓云,王怀东.强化轨道交通特色 创新培养模式 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6):65-70.

[4]宁滨,房海蓉,张有根,张鸿儒,戴胜华.发挥轨道交通学科优势 培养行业特色拔尖创新人才[J].北京教育(高教),2013,(12):53-54.

[5]田茂,朱克非.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6,(06):87-91.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城市轨道交通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基于城轨交通车站特殊客流运输工作组织措施的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