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2019-11-1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郑州市设施

罗 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展示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因而优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综合效益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长期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不断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此更好地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也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要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要利用供给侧改革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滴灌”。

郑州市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本文对郑州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依据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公示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本研究区域为郑州市主城区,包括二七区、惠济区、中原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郑东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数据来源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文化设施为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输出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本文结合国标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定义,基于郑州市2018全要素POI数据(获取于百度地图)筛选出符合研究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设施13种,POI统计数据共计412个(图1),包含名称、坐标、地址等信息。

图1 2018年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基本情况

考虑到目前城镇居民文化设施需求点的调整,本课题组成员于2019年3月对所研究区域居民文化设施满意度、参与度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所选对象为居住半年以上、年满16周岁的居民。发放问卷形式为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调查共发放问卷824份,有效问卷758份,有效率达92%。

二、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概况

郑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郑州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群众文化需求为着眼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整体来看,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既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少年宫、剧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具有特定文化功能的公益型文化设施,同时也建成了一批能够进行市场化经营的展览馆、影院等效益型文化设施。

(一)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整体呈“内密外疏”的分布格局

运用POI对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进行采集,并运用GIS在郑州市主城区区域图中进行分析,发现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部密集、边缘稀少的格局(图2)。从各个行政区公共设施布局上不难看出其与整体布局情况一致,在行政区中心位置呈现集中状态,边缘设施零散分布,尤其是惠济区的北侧、管城回族区的南侧有近二分之一建设用地内存在欠缺公共设施的情况。

同时,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分布表现出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少的分布特点。这与郑州市各区域经济水平、交通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交通越便捷、人口越密集的区域,公共文化设施数量越多,相对而言文化设施的质量也较高。比如就交通条件来看,超过一半的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在以花园路、人民路、文化路、二七路为核心的区域,另外有近三成的公共文化设施分布在桐柏路、中原路、陇海路沿线,而这两大片区实际上也是郑州市的主要交通干道。

(二)各行政区内公共设施分布不均衡

图3 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比例

从各行政区公共设施分布数量来看,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最多的为金水区,占据了整个郑州市1/3的文化设施资源,郑东新区居第二位(图3)。

从各区文化设施配建种类来看,金水区同样是公共文化设施种类最为齐全的区域,二七区紧随其后(图4)。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这三类属于为基层、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文化设施类型,其在各区的分布相对均衡,但整体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的数量则倾向于金水区和郑东新区,这是因为金水区和郑东新区都属于经济水平较好的区域,优先建设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图4 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情况

总体来说,虽然当前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过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公共文化设施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且外部建设资源越优越的区域,公共文化设施越集中,这就更加剧了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不均,特别对于文化设施落后区域的居民而言,不仅区域内可供使用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有限,且交通等制约因素也会大大减少居民利用其他区域文化设施的机会。像管城区的文化类场馆就十分稀少,居民的文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此外,从整个郑州市来看,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利用与居民的文化需求存在明显错位。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不足、规模小,无法发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基础性作用[2],另一方面,文化设施种类有限,难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与居民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现代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表现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了解这一变化,课题组成员在2019年上半年进行了郑州市文化设施布局的相关调查。

(一)公共文化设施调查及结果分析

1.公共文化设施参与度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在本文列举的公共文化设施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人活动中心这类设施属于参与度较低的类型,而其他设施未使用的原因也与出行耗时长、设施陈旧、宣传力度不足、提供资源与心理预期不符有关(图5)。同时,我们也对其出行耗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18%的公共设施满足15分钟生活圈的设计标准,是较为理想的出行距离,也存在着12%的公共设施需要出行耗时1小时才能到达的情况(图6)。这一方面说明了公众参与度与设施距离直接相关,除目前设施距离仍需调整以外,也反映出设施布局的不合理。

图5 居民未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原因

图6 居民出行至公共文化设施的耗时情况

相反,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图书馆则属于参与度较高的文化设施类型。参与的主要原因是位置清晰、免费或费用低廉、环境好、对自身文化提升有益。

2.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调查

图7 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调查结果

课题组对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图7),目前调查范围内博物馆和体育场馆是郑州市公众最满意的文化设施,同时也了解到博物馆及体育馆的满意度主要来自有效的宣传、距离近、自身文化提升需求、环境设施好、展览场次多及内容丰富方面。而老年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这类特殊人群的满意度均相对较低,其原因多反映为数量不足、面积小、设施陈旧、不清楚如何参与使用这些方面。

(二)现代居民公共文化设施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课题组发现,居民对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有多样性、便捷性、高质量性和公平性的需求。

1.多样性需求

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开始追求精神与文化享受。而且在个体意识被逐步唤醒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积极表达个人的感受与诉求,不同群体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多样性需求也越来越突出。以往的文化设施与文化产品供给主要停留在视觉欣赏层面,而且多是一些书画、文艺等艺术性较强的“高雅”文化服务,这与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契合度不高。而且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收入阶层,甚至是不同性别的群体,在文化需求方面都会呈现出巨大差异。当前人们越发注重自身的体验与感受,以视觉和听觉构成的单一文化产品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希望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参与的机会,以便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文化体验。

2.便捷性需求

社会的不断进步,实际上也是人类不断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体验的过程,这种心理特质会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人们在选择公共文化设施的时候,一般会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同时还会考虑目标设施的整体情况,其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里的时间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到达目的地需要耗费的交通时间,另一个是利用文化设施所要付出的等待时间[3]。因此,我们在进行公共设施布局的过程中,可将公共设施按照“省、市级——区级——社区级”来进行划分,将省级博物馆、展览中心、美术馆、科技馆以及纪念馆等既可以营造文化氛围,又可以塑造城市形象的建筑优先建在主城区,不考虑其均衡性问题。而区一级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时,则可优先考虑图书馆、体育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将其建在各行政区的中心位置。此外还应完善综合性社区文化中心,在社区内部配建为居民日常健身、游憩休闲的场地,结合15分钟生活圈规划分区,在数量上进行把控。只有通过这种不同层面的叠加建设,才能够保证其公平性与均衡性。

虽然人们重视文化设施的便捷性,但也并不意味着距离稍远的公共文化设施一定不会被选择,随着公共交通网络的完善,人们对目的地的感知距离会大大缩短,加之公共交通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这对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整体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便捷性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规划需要充分关注。

3.高质量需求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质量发展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存在对应关系,是挣脱物的束缚后,更加接近人的本质的发展[4]。这种追求就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满足,更多地偏向精神层面的体验。因此,市民的高质量需求不单指对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而是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需求。公共设施内容欠缺吸引力、传播力度不够、设施运营不规范等问题都是调研过程中所反映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市民满意度。相较于增加文化设施数量而言,如何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质量才更应该得到关注。

4.公平性需求

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所以无论是文化产品还是文化服务都不能以小部分受众为对象,这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公平性的要求。在强调文化设施建设共享的同时,还需要加快针对老年人及少年儿童的公共设施建设。尤其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比例会不断上升,就目前的老年人公共设施人均面积来看,已无法满足要求,未来更具挑战性。

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下,不同区域间的设施数量差异过大,不利于城市整体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广大居民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公平性要求而言,包含了文化设施的规模、种类、功能等各个方面,还与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四、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一)控制市中心新建文化设施数量

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分布较为集中,这对原本就较为突出的人口、用地等问题产生新的压力。所以在新建文化设施时,郑州市应当严格控制审批数量。对于市中心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做好维护和功能扩展工作,通过翻修、改建等,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文化服务空间,同时运用现代化技术,扩展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提高其使用效率。通过控制市中心公共设施数量,一方面来缓解市中心的人流压力和用地紧张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促进郑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均衡化的有效手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目标。

(二)引导新区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会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新城区,从而形成新的人口聚集区。这些新城区同样需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有关部门除了通过调控手段使建设资源适度倾斜,从而增强新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多样性以外,还要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帮助新城区尽早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联动发展。像郑州动漫基地、金水区文化产业园、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都是较为成功的例子,不但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同时还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与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度契合,对于郑州市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郑州新城区的建设时间较短,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尚且不足,但新城区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部门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优势项目落户新城区。

(三)兼顾居民文化设施需求的多样性

近年来,郑州市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在重视文化设施数量建设的同时,应避免“重建设,轻利用”的问题,如何实现现有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像博物馆汇集了大量珍贵文物,需要大量资源来维持运转,但产生的文化服务影响力却十分有限。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制作可供参观者体验和感知的虚拟场景,以便调动参观者的不同感官,使他们在加深文化印象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此外,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文化知识、改善文化设施使用环境、提供人文服务,都将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成为满足居民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有力举措。

五、结 语

在国家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要不断提高标准化、均衡化、多样化水平。在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的同时,居民对文化诉求的表达越来越强烈和直接,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转变以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出发,最大限度地兼顾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效率与水平。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郑州市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郑州市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城市公共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路惊喜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2013年中国公共设施清洁市场研究报告(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