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各地区贫困测度综合分析

2019-11-15韩岩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各省市测度自治区

田 霖,韩岩博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已不再单一地从收入的角度来衡量自身的生活水平,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我国正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区域差距问题以及绝对贫困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经济福利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使人们的贫困程度越来越低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希望通过测度分析我国各地区的贫困状况,为进一步降低贫困发生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研究现状

关于贫困的内涵,学术界最初是从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层面来进行表述,并经常把贫困与个人收入相联系。世界银行发布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到,当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得他们公认的,一般都能获取到的饮食、生活条件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处于贫困状态[1]。世界银行以物质财富的多少来确定贫困线,把贫困的主要内容界定为基本物质不能得到满足的生存状况。随后贫困概念进一步演进。在2003年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市民社会论坛上,很多学者指出仅用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能充分界定贫困,贫困的界定应该综合考虑政治、社会、文化和人权等多方面[2]。之后阿玛蒂亚·森(A.Sen)研究发现,衡量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并不仅仅在于他的物质福利状况,还应该包括其资源禀赋、利用机会的能力、利用资源的权利状况、幸福感自尊感以及社区生活的参与度。相应地,一个人的贫困就是在这些方面不能获得基本的满足所造成的。基于这样的理解,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法,贫困就代表基本能力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这些能力的缺失导致人们缺乏良好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和卫生设施等,进而使得人们无法享受到正常质量的生活。[3]

关于贫困的测度,一直以来,学界习惯用单一的货币指标进行测度,传统的测度工具主要是以收入水平作为单一维度,其中包括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贫困缺口率等[4]。但福利经济学家认为,仅仅用货币维度表示的经济指标研究贫困和福利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种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贫困概念涉及多个维度,贫困的测度也逐渐从一维走向多维。而关于多维贫困的测度方法则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Lugo MA等在2009年提出的基于信息理论的方法,第二种是Bourguignon F等于2003年提出的公理化方法,第三种是Cheli B在1995年提出的模糊集方法,这一方法避免了界定贫困线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投入产出效率方法、多元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5]。在实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多维贫困测度体系,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多维贫困指数(Global MPI)。该体系从健康、教育和生活标准三个维度共10个指标测度多维贫困。这三个维度10个指标识别了家庭层面的叠加剥夺,反映了贫困人口平均受剥夺的人数以及贫困家庭所遭受的剥夺维度。

综上,对贫困的界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开始把贫困局限于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扩展到把个人能力和权利纳入贫困的含义之中,而贫困的测定方法也随着贫困含义的研究从一维走向多维。基于此,本文将从多维研究视角出发,采用变异系数法构建贫困测度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测度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地区2011~2017年的贫困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降低贫困程度的建议。

二、我国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贫困测度指标的选取

贫困测度是用具体指数准确地反映贫困程度,是研究贫困问题的首要问题之一。贫困测度应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参考全球多维贫困指数(Global MPI)从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以及教育水平三个方面,并将互联网普及率纳入生活水平中,一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贫困测度综合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贫困测度指标体系

1.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具体涵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互联网普及率5个指标。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反映农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综合指标,反映农民实际收入和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这两个指标均是影响贫困测度的正向指标。城乡收入比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中国现阶段,该指标越大则该地区发展越不平衡,该地区越具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群体。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映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该指标越大说明该地区越贫困,这两个指标均是影响贫困测度的逆向指标。现今,电话(包括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已经大量普及,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话普及率已超过100%(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是现今我国居民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媒介,居民也可以通过该媒介与外界进行交流,信息共享。互联网普及率的指标值越小,则说明该地区相对闭塞和贫困,该指标是影响贫困测度的正向指标。

2.健康水平

健康水平包括每千人拥有的卫生工作人员数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比两个指标。其中每千人所用拥有的卫生工作人员数量是保证居民健康、远离疾病困扰的基本人力保障。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比反映人们享受医疗保险的平均水平,该指标值越大,该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越能得到保障。这两个指标均是影响贫困测度的正向指标。

3.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用儿童入学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儿童入学率主要是学龄儿童入学率。儿童入学率是衡量教育水平最基本的指标,是儿童教育的最低保障。该指标是影响贫困测度的正向指标,计算方法为小学生在校总人数/年末总人数。

(二)贫困测度指标的构建方法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构建贫困指数,具体如下:

首先,采用极差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

(1)式中ai,j,Ai,j,Mi,j,mi,j分别表示第i维度下第j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值、实际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标准化处理值在0到1之间。

(2)

(3)

再次,确定各维度指数Di。

(4)

根据(4)式可分别计算出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维度的指数值。

最后,合成综合指数Fi。

(5)

其中,MAX(Di)表示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维度指数值的最大值,W1,W2,W3分别表示各个维度的权重。

三、我国各地区贫困测度分析

贫困测度各指标的具体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和排名见表2。表2中贫困测度值越低,则表明其贫困程度越高;贫困测度值越高,则表明其贫困程度越低。表中历年的排名是按贫困测度值由高到低排序的,即名次越靠前,贫困测度值越高,贫困程度越低。

表2 2011~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贫困测度值及排名

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计算得到.

基于表2的分析结果,发现就贫困问题而言,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差异悬殊,其贫困测度排名历年都有所变化。2017年贫困程度最低的是浙江省,其次是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和河南省。其中广东省和浙江省的排名7年来都在第1名和第2名之间波动,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一致。广东省与浙江省2011~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居于前列,广东省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 705.23亿元,位居第一。浙江省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 768.26亿元,居于第四位。另外,江苏省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5 869.76亿元,居于第三位。上海和北京的排名每年虽有变动,但一直处于前列,而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甘肃省的历年排名都比较靠后。此外,除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和青海省外,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在2017年的贫困测度值与前一年相比均有下降,表明居民整体贫困状况好转,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有关。

为了能够更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各地区的贫困状况,笔者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表2),计算了各省市自治区2011~2017年的贫困均值。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上海、北京、天津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儿童入学率很低,影响了最终贫困测度排名的合理性。由于这些地区年末常住人口基数小,每十万人口平均小学在校生人数小于其他省份,再加上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儿童在接受文化教育方面有政策支持和保证,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儿童入学率在测度贫困程度中的重要性较小。所以在具体分析各省市自治区差异时,只综合计算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两个维度值,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2011~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贫困测度值

图2 2011~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生活水平

图3 2011~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健康水平

图1为2011~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贫困测度值由高到低的排名情况。由图1可以看出,31个省市自治区中,贫困程度最高的五个省自治区依次是贵州、甘肃、西藏、云南、广西,贫困程度最低的省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各省市自治区的贫困测度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一致,表明综合计算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两个维度值较为准确地测度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程度。图2和图3分别是2011~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名。就生活水平而言,北京、上海、浙江的生活指数值大于0.6,居于前列,这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云南、西藏、甘肃、贵州生活水平位于末位,对贫困程度的影响较大。就健康水平而言,北京的健康指数最高,因为北京的医疗资源丰富,人才集聚,所以北京健康水平最高。贵州、安徽、云南的健康指数最低,小于0.1,这也影响到这三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可以看出,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对贫困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在分析各省市区贫困差异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更清楚地分析各区域的贫困差异,参考图1求均值的方法,求出我国四大地区的均值,并得出其贫困测度值均值走势图。四大地区是依照国家统计局的区域划分标准进行划分的,其中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和湖南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图4至图7分别为各区域所包含省市自治区2011~2017年的贫困测度值均值走势折线图。我国四大地区2011~2017年的贫困测度值均势走势如图8所示。

图4 我国东北地区各省份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均值走势

由图4可以看出,东北三省贫困测度值处于0.3~0.45之间,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均势走势相同,整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东北地区3省产业趋同性强,贫困程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由图5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贫困测度值处于0.4~0.7之间,高于东北地区。此外,东部10个省市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均势走势相同,2011~2016年呈上升趋势,2017年有所下降。这同样表明2011~2016年,这些地区的贫困程度越来越低,2017年与前一年相比,贫困程度有所增强。由图6可以看出,中部地区除安徽省贫困测度值处于0.3~0.45之间外,其他5个省份贫困测度值处于0.4~0.5之间,高于东北地区。中部6省整体贫困走势大致保持一致,其中河南省2017年贫困程度比前一年有所下降。由图7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贫困测度值的走势与其他3个地区相比也基本保持一致,其中甘肃、云南和青海2017年的贫困程度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下降。

由图8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贫困测度值处于0.3至0.6之间,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贫困指数值最低,从2011年至2017年呈下降趋势,说明东北地区的贫困程度较高。东部地区的贫困指数值最高,处于0.5与0.6之间,贫困程度最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从2011年开始贫困测度值有上升趋势,说明该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与教育水平越来越好。此外,我国各地区的贫困程度值在2017年均有所降低,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图5 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均值走势

图6 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均值走势

图7 我国西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2011~2017年贫困测度值均值走势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研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贫困程度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其贫困测度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一致。就省际差异而言,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历年平均贫困程度最高的五个省自治区依次是广西、西藏、甘肃、云南、贵州,历年平均贫困程度最低的省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各省市贫困问题受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大,教育水平在贫困测度综合值的权重较小。生活水平指数居于前列的有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而云南、西藏,甘肃,贵州的生活水平则位于末位。健康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市,最低的是云南省。就区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贫困程度最低,东北地区贫困程度最高,中部地区贫困程度略低于西部地区。

基于上述贫困测度结果,得出以下启示:第一,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在贫困测度过程中发现,生活水平对居民的贫困程度影响很大,居民自身主观原因对其改善贫困而言有直接决定作用。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都会影响其生活水平,进而影响其贫困程度。所以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贫困程度。此外,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平问题,尽量避免贫富差距的拉大。应该根据经济的发展、居民的需求来降低收入分配不均产生的不良影响。各地区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同步发展。第二,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居民生存质量。除生活水平外,居民的健康水平对其贫困程度影响也很大。居民健康水平的高低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医疗人员从业数量和医院数量的多少,医疗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居民的贫困程度。所以应该增加医疗机构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地理位置分布是否合理,从业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此外,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疗补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第三,健全教育制度。虽然文中由于指标选择问题和政策问题,教育水平对贫困测度整体结果影响较小,但是考虑到教育水平是一个长期影响因素,居民个人的知识素养影响到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同时对国家发展而言,大量人才的储备,也可以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贡献很大的力量,所以教育对于改善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来改善贫困状况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高教育水平,既要注重基础教育,也要注重高等教育,提高各个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育基础设施。 第四,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缩小区域贫困差距。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措施也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继续实施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并且在政策上可以对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度,提高其经济福利水平。如提高政府的财政支出,发放财政补贴和进行税收减免等,为相应地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贫困状况。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使得不同地区的贫困状况均能有所改善,缩小区域贫困差距。

猜你喜欢

各省市测度自治区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微写作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关于Lebesgue积分理论中按测度收敛问题的教学研究